![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331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331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
展开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此类试题的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考查角度集中在: 物质变化类型、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组成成分、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原理等。考查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命题角度1:元素及其化合物
【典例1】(2020·全国Ⅱ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选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湿法炼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为置换反应,B、D正确;“熬之则成胆矾”是将硫酸铜溶液浓缩结晶的过程,C正确。
【归纳总结】结晶的类型及选择
1.蒸发结晶:
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单一热稳定性好的溶质(如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操作方法:蒸发结晶(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即停止加热)。
2.蒸发浓缩、冷却(降温)结晶:
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或易被氧化或易分解或含结晶水的溶质(如KNO3、FeSO4·7H2O、NH4Cl、CuSO4·5H2O),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至溶液表面出现结晶膜即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若是混合液则还需洗涤)、干燥。
3.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多种溶质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如大量的 NaCl 和少量的 KNO3混合溶液中获得 NaCl),操作方法:蒸发浓缩(蒸发程度更大,至结晶析出)、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4.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过滤:
多种溶质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以及同时还要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反的两物质)。如等物质的量的 NaCl 和 KNO3混合溶液中分别获得 NaCl和 KNO3,操作方法:先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得到溶解度变化小的晶体;再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溶解度变化大的晶体。
命题角度2:物质性质利用
【典例2】(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解析】选B。(1)读题——找与化学操作、现象相关的关键字词【生砒(固态)、火(加热)、烟上飞(固态变气态)、凝结(气态变固态)】;(2)析题——用关键字词串成证据链(生砒受热变成气态,遇到器皿凝结成固态,从而达到精制砒霜的目的);(3)答题——对照选项,得出结论:操作方法为升华。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解析】选A。上述分离方法为蒸馏,利用物质间的沸点不同,类似的为A项中物质的分离。
【归纳总结】混合物性质差异的分离提纯方法
| 被分离的物质 | 应用举例 |
过滤 | 分离溶剂和不溶性溶质 | 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沙 |
蒸发 | 分离溶剂和可溶性溶质 | 蒸发KNO3溶液获得KNO3晶体 |
蒸馏 | 分离沸点不同而又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萃取 | 分离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液态混合物 |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
传统文化试题虽然情境素材陌生, 但考查的落脚点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解题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1.(2021·黄冈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梅尧臣的《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古代炼丹著作《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指的是硫黄
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馏
【解析】选A。A.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B.“曾青”是可溶性铜盐,发生Fe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生成Cu,故B正确;C.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故C正确;D.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该法为蒸馏,故D正确。
2.《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豉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分液 B.加热 C.称量 D.过滤
【解析】选A。用黄连一两,为称量操作;水煎,为加热操作;去渣,为过滤操作,因此该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为分液,A项正确。
【加固训练—拔高】
《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过滤 C.蒸发 D.结晶
【解析】 选B。“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这段描述中,讲的是从盐溶液中提取盐的过程与方法,文中讲到了加热、蒸发、结晶,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过滤。
3.(2021·广州模拟)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
B.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
C.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
D.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解析】选D。A.“百炼成钢”包含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变化,“蜡炬成灰”包含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包含化学变化,故A正确;B.瓷器是利用黏土高温煅烧制得,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故B正确;C.“雷雨肥庄稼”是指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在土壤中形成铵盐被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为铁,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解,故D错误。
4.(2021·重庆模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灰”的主要成分是CaO
B.刘禹锡《浪淘沙》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
C.《天工开物》有言“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本草经集注》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硝酸钾)也”,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解析】选C。A.“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为牡蛎壳,即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灼烧生成CaO和CO2,所以“灰”的主要成分是CaO,A项正确;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所以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B项正确;C.“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项错误;D.硝石为硝酸钾,含有钾元素,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灼烧产生紫色火焰,D项正确。
【加固训练—拔高】
(2021·大庆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常见古诗文记载 | 化学知识 |
A |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
B |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 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
C |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 强水为氢氟酸 |
D |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萃取 |
【解析】选B。A. 铁的合金的熔点比纯铁的低,A错误;B.黑火药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B正确;C.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由“惟玻璃可盛”判断,强水肯定不是氢氟酸,C错误;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这里的“法”是指蒸馏,D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等效平衡学案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等效平衡学案新人教版,共7页。
“热重曲线”分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热重曲线”分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总结,加固训练——拔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加固训练—拔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