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声巩固(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同种介质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更快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2.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B.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向不透明的保温瓶中倒入开水的时候,我们很难观察到瓶中的水位高低,但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进行粗略的判断,随着水位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___,这种声音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A.变化,水 B.变低,水C.变高,瓶中空气 D.变低,瓶中空气4.如图所示,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否看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A.甲实验能看到,乙实验不能看到 B.甲实验不能看到,乙实验能看到C.甲、乙两实验都能看到 D.甲、乙两实验都看不到5.为控制烟花爆竹的危害,德州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危害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燃放后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如图是关于声音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电话”实验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B.“土电话”实验时用手从中间捏紧线,一样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C.泡沫塑料小球在扬声器中跳动情况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无关D.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7.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A.频率 B.结构 C.材料 D.振幅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灾难发生时,常常伴有超声波的产生C.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D.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9.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请同学们说出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训练同学们对乐器的鉴别能力,其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10.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快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11.为了参加国家优质课评比,老师带同学们去录播室录课,小明发现录播室墙壁和普通教室不同。如图所示,这种很多小孔的设计在声学方面所起作用是( )A.为了教室的美观 B.改善声音的音色C.可以吸音,减弱声音的反射 D.增强声音的反射,使声音更大1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二、填空题13.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产生的;平时我们在教室里能听到同学们的说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中传播;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回到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14.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若琴弦在2s内振动了49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________Hz;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15.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怀梆的乐队是由“武场”(打击乐)和“文场”(管弦乐)组成。管弦乐中的二胡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发声的,观众在台下可以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说明_____可以传播声音。16.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17.发声体的振动在______叫做声波。剧场里,台下的观众能听到演员唱歌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猎潜艇能接收到潜艇发动机的声音,是靠______传播的.电工用螺丝刀探听到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是靠______来传声的。18.唐诗《枫桥夜泊》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发出的;客船上的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三、简答题19.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总是以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计时,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0.我们在教室和在操场上用同样大的声音说话,你感觉在哪听到的声音更洪亮?为什么?21.一位同学敲击一根注满水的钢管的一端,站在钢管另一瑞的同学能听到几声响?为什么?22.当你咀嚼脆黄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捂起来,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为什么用手捂住耳朵后听到的声音会更响?__________________2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请你简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24.某同学为了探究摆钟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选择大小相同的小球,做实验时让不同的摆锤都摆动10次,数据记录如下:次序球的种类摆长(cm)时间(s)1铜球6018.82铝球6018.83铜球12025.5 (1)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长的关系,应选_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来比较分析;(2)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锤质量的关系,应选 _____和______两组实验来比较分析;(3)根据实验的结果,应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Hz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D符合题意;C.用力拨动吉他弦,弦的振幅变大,则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详解】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位升高,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随着水位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故C正确。故选C。4.A【详解】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球不会弹起,但甲图小球与音叉接触,依然会被弹起。故选A。5.D【详解】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产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它对听觉影响极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放鞭炮时,人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燃放后烟雾弥漫属于机械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的体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D【详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A错误;B.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B错误;CD.泡沫塑料小球将扬声器的振动转化成小球的跳动,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泡沫小球跳动越激烈,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A【详解】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材料、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A错误;B.地震、火山、台风、核爆炸等发生时,常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B错误;C.吹瓶时,主要是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柱越短,发声时的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发声时音调越低。故C正确;D.吹哨时,是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的音调与空气柱的长短有关,与振动活塞的快慢无关。故D错误。故选C。9.C【详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10.B【详解】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次声波在海水中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B。11.C【详解】疏松多孔的物体可以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振动 空气 信息 【详解】[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因为音叉的振动又带动了水的振动。音叉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人生活在空气中,在合适的距离能够听见彼此的说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上课铃响给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就是让他们准备上课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4.音调 245 空气 能量 【详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按压琴弦不同位置,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2]若琴弦在2s内振动了490次,琴弦振动的周期则声音的频率是[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4]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由于空气的振动,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15.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二胡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2]观众在台下可以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是声音经由空气传播进入观众人耳的。16.频率 幅度 【详解】[1][2]决定声音的三个因素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离等有关。17.介质中的传播 气体 液体 固体 【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这种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叫声波。[2][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剧场里,台下的观众能听到演员唱歌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气体传播的。猎潜艇能接收到潜艇发动机的声音,是靠液体传播的。电工用螺丝刀探听到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是靠固体来传声的。18.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钟声”是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发出的。[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客船上的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19.百米赛跑时,起点发令枪响后0.294s后终点裁判员才能听到枪声,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
【详解】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故该段的时间是 t= = ≈0.294s看到枪口冒烟是由于光的传播,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当听到枪声计时时,实际上是计时慢了,故应看到枪口冒烟开始计时。20.在教室和在操场上用同样大的声音说话,感觉在教室听到的声音更洪亮;因为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会形成回声,能够增大响度,故声音会更洪亮.【详解】在教室和在操场上用同样大的声音说话,感觉在教室听到的声音更洪亮;因为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会形成回声,能够增大响度,故声音会更洪亮.【点睛】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回声,能够增大响度.21.三次;见解析【详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一般情况是: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一根充满水的钢管中,钢传播声音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22.咀嚼脆黄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捂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详解】当你咀嚼脆黄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23.地面→鱼→缸→水→鱼【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慢,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大地再经过鱼缸、经过水传到鱼的听觉器官。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为:地面。点睛: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强。24.1 3 1 2 摆钟摆动快慢与摆锤的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且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分析】(1)要探究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相同,摆长不同; (2)要探究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需使球的摆长相同,质量不同;(3)根据数据得出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详解】(1)[1][2]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长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相同,摆长不同,应选1、3进行实验;(2)[3][4]为了验证摆动时间跟摆锤质量的关系,需使球的种类不同,摆长相同,应选1、2进行实验;(3)[5]由数据可知,摆钟摆动快慢与摆锤的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且摆长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