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发展和利用太阳能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D.含碳燃料的燃烧
2.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
A.B.
C.D.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4.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5.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SiO2B.CC.SiD.CO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7.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
A.吸附B.溶解C.过滤D.结晶
8.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B.CO2C.N2D.CH4
9.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B.
C.D.
10.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11.如图中的实验,是为了检测石墨电极芯的( )
A.导热性B.导电性C.吸附性D.可燃性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13.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14.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15.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7.请根据下列试验回答问题。
(1)甲是收集氧时气时验满的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到 ,证明氧气已经集满。该方法能够验满的原因是 。
(2)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①内的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②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
18.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取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你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 。
(5)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 (填“b”或“c”)端进入。
20.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 (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21.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3分)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发展和利用太阳能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D.含碳燃料的燃烧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而动物的呼吸,以及含碳燃料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解答】解:人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含碳燃料的燃烧也放出二氧化碳;
而发展和利用太阳能不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A。
【点评】虽然人类和动植物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2.(3分)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
A.B.
C.D.
【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二者接触就会迅速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
A、图中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故选项错误。
B、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由于反应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故选项错误。
C、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一旦将稀盐酸倒入长颈漏斗,就无法控制反应速率,由于反应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故选项错误。
D、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且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加入稀盐酸的速度,以达到控制产生二氧化碳速度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
【解答】解: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消耗途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虽然不能供给呼吸,但是无毒,故错误;
D.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3分)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根据CO2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A、CO2可以使人窒息主要体现了CO2的过。A不符合题意;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CO2的功。B不符合题意;
C、CO2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CO2的过,促进植物光合作用CO2主要体现了CO2的功。故C符合题意;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CO2的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但是要求在日常生活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倡低碳生活,本题重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5.(3分)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SiO2B.CC.SiD.CO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在此反应中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SiO2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故选:B。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往往同时存在,初中阶段一般利用得氧失氧的方法判断,得氧的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氧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6.(3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7.(3分)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
A.吸附B.溶解C.过滤D.结晶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与吸附的原理最相似,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与溶解的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与过滤的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与结晶的原理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B.CO2C.N2D.CH4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性质和作用,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细心即可做好此题.
9.(3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B.
C.D.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来干燥二氧化碳。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关键是明确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10.(3分)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如图中的实验,是为了检测石墨电极芯的( )
A.导热性B.导电性C.吸附性D.可燃性
【分析】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目的分析.
【解答】解:由实验的图示可知,石墨电极芯串联在线路中,该实验是为了检测石墨电极芯的导电性。所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根据实验的装置会分析实验的目的是即可解答本题.
12.(3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1)实验室可用给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因此既可选用装置①也可选用装置②。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只能选用装置②。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解答】解:(1)装置①②均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④⑤均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
(2)实验室中只能利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气体的制取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装置取决于所生成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13.(3分)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材料,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气体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此答案错误;
B、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气体,故此答案错误;
C、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主要原料之一,故此答案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这不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故此答案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对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了考查,是对常见物质用途的训练,属基础性练习题.
14.(3分)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A.常温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故A正确。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多余的氨气不可排放到大气中,防止污染空气,故C错误。
D.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双氧水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5.(3分)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
【分析】常见的黑色可燃性固体主要有铁和碳,若黑色固体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此三种物质与题目中的转化形式相符合;若黑色固体为铁,铁燃烧只能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中三种物质的转化形式.
【解答】解:黑色固体若为单质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点评】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特点,列举出符合变化特征的物质,利用题中转化反应,验证所列举的物质,若全部符合转化反应要求,即是所要推断的结果.此类题目需要对物质的特殊性很熟练.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该反应属于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C+O2CO2;放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7.请根据下列试验回答问题。
(1)甲是收集氧时气时验满的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到 木条复燃 ,证明氧气已经集满。该方法能够验满的原因是 氧气具有助燃性 。
(2)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丙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①内的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试管②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对照 。
【分析】(1)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的分解、反应类型的判定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木条复燃;氧气具有助燃性;
(2)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②在试验过程中的作用是 对照。
故答案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照。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氧气的验满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等,基础性强。
18.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反应条件不同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6CO2+6H2OC6H12O6+6O2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
【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2)根据微粒之间有间隔;根据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必保持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解:
(1)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2)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是正确的.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
(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 C6H12O6+6O2;
(2)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CO2+Ca(OH)2=CaCO3↓+H2O;
(3)2: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取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你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
(5)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 c (填“b”或“c”)端进入。
【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水小。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4)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5)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 AC或AE (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常用作热源。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甲烷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甲烷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故填:AC或AE。
【点评】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1.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澄清石灰水 ,B装置中的试剂是 氢氧化钠溶液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
【分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CO2的特性,所以装置A中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验证CO往往是验证其与氧化铜反应后有无CO2生成,但在与氧化铜反应之前,应把混合气体中的CO2完全除净,否则将无法证明反应后所含有的CO2是反应生成的,还是反应前就有的,所以装置B中盛放的应能吸收CO2的NaOH溶液。
【解答】解:(1)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CO2的特性,装置A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故A中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B装置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故应为氢氧化钠溶液;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两种现象缺一不可;
(3)验证CO往往是验证其与氧化铜反应后有无CO2生成,但在与氧化铜反应之前,应把混合气体中的CO2完全除净,否则将无法证明反应后所含有的CO2是反应生成的,还是反应前就有的,故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2)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点必须都有才正确)
(3)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