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P+5O2P2O5B.C+O2CO2
C.2CO+O2=2CO2D.H2O2H2↑+O2↑
2.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2种分子B.属于分解反应C.丙为COD.催化剂不断减少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该物质中一定只含有氢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4.在氨能与氧气反应: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B.NOC.NO2D.N2O
5.在双氧气(H2O2)制氧气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的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D.反应前液体的质量减去反应后液体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考虑氧气带出的水蒸气)
6.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别表示质子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没有变化
B.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7.小金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物质变化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不同微观状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14:3
B.符号△所表示的物质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
D.向该容器中添加氮气,能获得更多的生成物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还原反应
D. 化合反应
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丁两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一定为9:8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x=29
10.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
A.20%B.33.3%C.80%D.81.2%
11.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不变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是35:27
12.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过程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13.近日央视报道: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B.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醇属于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1:1
14.1.6克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以下论断: 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⑤D.①②⑥
15.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24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当丁为10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2g
二、填空题
16.“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
(1)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 为________
(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污染物,有毒.金属加工废切削液中常含此物质,人们常用以下方法来处理:
第一步:NaNO2+NH4Cl=NH4NO3+NaCl
第二步:NH4NO2X↑+2H2O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第二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17.按要求填空: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成铜绿[Cu2(OH)2CO3],由此可知,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如图是生产二氧化氯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写出图中丙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_______,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现象是先胀大,后慢慢变瘪,气球先胀大的原因是_______。
19.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粒子恰好完全反应)。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物质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甲、乙对应的物质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乙是氧化物
20.氮元素的“旅行”线路如图所示。
(1)NH3、NO、HNO3、NH4NO3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设备 A,空气中的______一定参与了反应。Pt-Rh 合金网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不变。
(3)设备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的化学式为______。
(4)写出设备 C 中合成硝酸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简答题
2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
(2)电解水 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化合”、 “分解”、“氧化”之一)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化合”、“分解”、“氧化”之一)
22.某化学小组在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燃烧的钠,钠继续燃烧,充分反应后生成黑色的碳和一种白色固体(由三种元素组成)。
(1)对于白色固体的成分,有下列猜想: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2)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3.“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资料一
资料二:氟及其化合物常运用于原子弹制造、航天工业等领域。氟气(F2)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水能在氟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氧气。
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核外有 ____ 个电子层,图1﹣B中x= ___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 ____ 选项。
(3)作为航天大国,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众多。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该反应是 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4.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FeS2+______O2______SO2+______Fe2O3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装置的总质量。
①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帮助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C中的现象是______。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A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6.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如图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
15
12
20
反应后的质量(g)
3
6
x
12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书写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
C、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书写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书写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该反应是甲醇在催化剂和250~300℃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A、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物质,选项A正确;
B、该反应符合“一生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正确;
C、丙为CO,选项C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4.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H、O的个数分别是4、12、10,生成物中含N、H、O的个数分别是0、12、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N、4个O,故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5.D
【分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详解】
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错误;
D、反应生成氧气逸出,故反应前液体的质量减去反应后液体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考虑氧气带出的水蒸气),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错误,不符合题意;
B、汞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正确,符合题意;
D、在该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氧化汞分子,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7.B
【分析】
由物质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3H22NH3。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28:(2×3)=14:3,故A正确;
B、符号△所表示的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不正确;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由于有剩余的氢气,向该容器中添加氮气,能获得更多的生成物,故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方程式中未标注气体符号,且反应条件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错误;
C、该反应的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碳、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既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发生了还原反应,错误;
D、镁的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反应中,乙的质量减少了15g-6g=9g,丁的质量减少了20g-12g=8g,故乙、丁的质量变化比为9g:8g=9:8,但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未知,该反应中乙、丁两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不一定为9:8,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3g+15g+12g+20g=50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3+6+x+12)g=50g,则x=29,丙的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一定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故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3g+15g+12g+20g=50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3+6+x+12)g=50g,则x=2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C
【详解】
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为CuO,因此CuO中氧元素的质量=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11.D
【详解】
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NO中显+2价,NH3中显-3价,N2中显0价,故A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6个一氧化氮分子和4个氨分子反应生成5个氮分子和6个水分子,所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加了,故B错误;
C、甲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一个一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5:27,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氢气和氧气是两种单质,而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故A选项错误;
B、从图示可以看出,有一个单质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参加反应的个数比为2:1,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有单质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从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O2和CH4 2种分子,反应后有O2,CH3OH 2种分子,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正确。
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CH3OH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醇(CH3OH)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D、2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H3OH2分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2×16):32=1:1。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与相对原子质量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详解】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100%=0.4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1.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故①②⑥说法正确。故选D。
15.B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丁反应了20g,生成了16g甲,生成乙的质量:20g﹣16g=4g,a=20+4=24,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因此甲可能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丁和乙反应的质量比是20:4,当丁为10g时,即反应的丁质量是10g时,生成乙的质量是2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0g+2g=2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
(1) Cl2 +1
(2) N2 分解反应
【分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第二步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7.
(1)CO2
(2) 2NaClO2+Cl2=2ClO2+2NaCl
【分析】
(1)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绿[Cu2(OH)2CO3]由Cu、O、H、C元素组成,由此可知,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CO2。
(2)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NaClO2+Cl2=2ClO2+2NaCl,丙为ClO2,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4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填:2NaClO2+Cl2=2ClO2+2NaCl;。
18.天平仍保持平衡 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详解】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天平仍保持平衡;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现象是先胀大,后慢慢变瘪,气球先胀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19.
(1) H2O 3H2+CO2CH3OH+H2O
(2)分子
(3)AC
【分析】
(1)
由图可知,丁是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2)
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
A、反应前后都是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原子种类不变,A正确;
B、该反应不属于“一变多”,不是分解反应,B错误;
C、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C正确;
故选AC。
20.+5 氧气 化学性质 H2O
【详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N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H3通过A设备变为NO,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相差1个H和2个O,所以1R分子中含有2个H和1个O,所以R为H2O。
(4)设备C将硝酸和氨气转化为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
21.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 2H2↑+ O2 ↑ 分解 CH4 + 2O2 CO2 + 2H2O 氧化
【解析】
【详解】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该反应由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2.
(1)猜想①③不合理,因为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4Na+3CO22Na2CO3+C
【分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生成物也应没有氢元素。猜想①③不合理,因为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23.2 7 D N2H4+2H2O24H2O+N2 放热
【详解】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7;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选项D,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3)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可知,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分别是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4H2O+N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4.①③⑤ 4 11 8 2 不正确,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2Mg+O22MgO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填①③⑤;
(2)二硫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8SO2+2Fe2O3,硫化亚铁前的计量数故填4;氧气前的计量数故填11;二氧化硫前的计量数故填8;氧化铁的计量数故填2;
(3)
①他的结论不正确,故填不正确;因为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填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②C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填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故填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A实验中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2Mg+O22MgO。
25.D 不属于 NH3 -3
【解析】
【详解】
(1)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可得知:物质A化学式为NH3,物质B化学式为O2,物质C化学式为N2,物质D化学式为H2O;其中物质D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D;
(2)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不属于;
(3)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可得知:物质A化学式为NH3,其中H元素为+1价,设N化合价为x,则x+(+1)×3=0,解得x=-3价;
故答案为:NH3;-3.
26.(1)
(2)1:1
【详解】
(1)根据图示,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臭氧,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