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7页。
2.(2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3.(2分)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4.(2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B.Mg2+C.HD.2N2
5.(2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元素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③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④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分子
⑤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⑥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6.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
A.111个B.272个C.50个D.161个
7.(2分)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8.(2分)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汞B.水C.氯化钠D.氢气
9.(2分)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10.(2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1.(2分)发光二极管(简称LED) 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GaN) 是LED中的重要原料。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31
C.镓原子与镓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D.一个Ga3+有34个电子
12.(2分)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3.(2分)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2:00对应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B.10:00对应的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
C.9:00 对应 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相等
14.(2分)根据图示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15.(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H2OC.CO2D.H2O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4分)
16.(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D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3)如图从A至F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X= 。
17.(3分)如图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3)D的微粒符号 。
(4)写出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8.(5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离子是带电的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19.(3分)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 。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 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28分)
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
故选:C。
2.(2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把微粒的性质和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利用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来解释宏观事实。
【解答】解:A、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装饰材料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正确。
故选:C。
3.(2分)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质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氧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D。
4.(2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B.Mg2+C.HD.2N2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这是氧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氧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B.这是镁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镁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镁原子,故错误;
C.这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正确;
D.这个化学符号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C。
5.(2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元素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③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④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分子
⑤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⑥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分析】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②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③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④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⑤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⑥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二氧化碳与水中都含氧元素,原说法错误;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原说法正确;
③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原说法错误;
④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不存在氯化钠分子,原说法错误;
⑤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原子可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原说法错误;
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原说法错误。
故选:C。
6.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
A.111个B.272个C.50个D.161个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故其核外电子数为111个。
故选:A。
7.(2分)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钒字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钒为23号元素,原子序数为23,故B正确;
C、钒为23号元素,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23个,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D错误。
故选:B。
8.(2分)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汞B.水C.氯化钠D.氢气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2分)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铬,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4,表示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2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2分)发光二极管(简称LED) 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GaN) 是LED中的重要原料。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31
C.镓原子与镓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D.一个Ga3+有34个电子
【分析】A、根据元素汉字的偏旁部首分析;
B、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小方格的信息分析;
D、根据离子与原子的不同点分析。
【解答】解:A、氮为“气”字头,氮元素非金属元素,正确;
B、镓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31;正确;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镓原子变成镓离子只是失去了核外3个电子,原子核没变,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D、镓原子核外有31个质子,质子数=电子数,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成为镓离子,故镓离子有28个电子,错误;
故选:D。
12.(2分)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概念以及元素只表示宏观不表示微观来分析;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不相同;故错,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故对,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故对,
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对,
故选:A。
13.(2分)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2:00对应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B.10:00对应的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
C.9:00 对应 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相等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12:00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10:00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易形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9:00 对应 元素是氟元素,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氟原子溶液得到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符号为F﹣,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钟表的整点时间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2分)根据图示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C、根据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D、根据同种元素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①的质子数=电子数=2,是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故B正确;
C、在③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在④中,质子数=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5.(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H2OC.CO2D.H2O2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O2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4分)
16.(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
(2)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 8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D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3)如图从A至F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E、F 。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X= 9 。
【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解答;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4)根据带1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一个电子解答。
【解答】解: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
(2)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8,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所以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EF。
(4)带1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一个电子,所以X=2+8﹣1=9;
故答案为:
(1)3。
(2)8,得到,非金属。
(3)A、E、F。
(4)9。
17.(3分)如图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 4 种元素。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 (填序号)。
(3)D的微粒符号 O2﹣ 。
(4)写出B和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Na2S 。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B、C、D、E所示粒子共有四种质子数,表示四种元素;故填:4;
(2)A、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填:C;
(3)D粒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O2﹣;故填:O2﹣;
(4)B的质子数为11,是钠原子,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C的质子数为16,是硫原子,在化合物中,硫元素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填:Na2S。
18.(5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考虑本题,离子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故答案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或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19.(3分)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 8 。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二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S 。
(4)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 四 种。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
B、根据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分析;
C、根据元素及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D、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解答】解:(1)在B中,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是8,未达到稳定结构,应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x=2+6=8;
(2)微粒A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 周期。
(3)微粒D和微粒E分别属于钠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价,﹣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4)A、B、C、D、E五种粒子共有四种质子数,对应的元素有四种。
故答案为:(1)8;
(2)二;
(3)Na2S;
(4)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