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现教学目标,新课导入,让学生总结,公式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运动的快慢》课时1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建立速度概念,达到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的目标;2.通过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2.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参与-活动、控制变量法四、教学过程课前回顾、衔接新旧〖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物体运动怎么描述呢? 目标引领、新课导入【展现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运动快慢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新课讲授(1) 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体育课上,学生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 【讨论】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让学生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思考、讨论(2) 物理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展现例题,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归纳总结,老师给予点评总结得出结论:① 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② 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2页,引出速度的学习 (3) 引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 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练习:18 km/h=______m/s 15 m/s=______ km/h 认识汽车速度表 出示小资料:[一些物体的速度] 找同学说出下列物体速度的物理意义 (4) 检查效果、教师点评【公式的应用】 结合教材例题编写一例题 老师巡视其他同学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强调计算题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到黑板进行计算,抽学生批阅。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课堂练习当堂练习 完成课件练习题及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相关题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第22页第4题。 五、板书设计 1.3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4.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1m/s=3.6km/h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运动的快慢精品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过渡设问,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速度,速度计算,匀速直线运动,达标自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