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选择题 1.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玫瑰花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不含有花青素B.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酶、核糖等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区别D.细胞器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可能不同 ④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 ⑤自养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3.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用于制作临时装片B.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其真实流动方向相同D.本实验不可用黑藻作为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4.下列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用幼根作实验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B.叶绿体的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C.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D.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度无关5.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毛细胞,看不到的结构是( )A.叶绿体、中心体 B.核糖体、内质网C.高尔基体、液泡 D.线粒体、液泡6.细胞骨架的结构和作用不包括( )A.维持细胞形态B.锚定并支撑多种细胞器C.与细胞运动、分裂有关D.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磷脂双分子层7.被喻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以及“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细胞器依次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B.叶绿体、液泡、核糖体C.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8.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分布于③上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C.①和②上分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相同D.④中除了含有相关的酶外,还含有少量DNA9.人体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下列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有(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液泡 ⑧叶绿体 ⑨溶酶体A.①②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⑤⑥⑨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⑨ 10.如图所示,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需氧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不支持内共生假说B.根据此假说,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的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不同于细胞膜和蓝细菌膜结构D.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11.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起始离心速率较高,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B.R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C.S1、S2、S3和P4均能合成蛋白质D.S1、S2、S3和P4中均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12.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下的溶胶层中含有丰富的细胞骨架纤维(如微丝等),这些骨架纤维通过膜骨架与细胞膜相连。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细胞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和酵母菌都能观察到细胞骨架结构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的形态C.细胞骨架可协助细胞膜完成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D.细胞骨架的作用还体现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13.如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B.e是包裹着细胞器d的小泡,e的膜来自细胞膜C.图中过程体现了溶酶体消化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作用D.f表示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14.(不定项)如图是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将该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选择其中三种,测定几类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大致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干重比),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A6728微量细胞器B59400细胞器C61039注: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A.细胞器C不可能是图中的7B.该细胞可能存在于根尖C.细胞器B可能是图中的6D.细胞器A可能是图中的515.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二、非选择题16.图甲是动物某组织细胞示意图,图乙是某种物质的合成与运输过程(a、b、c、d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 (填数字),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填数字)。 (2)研究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一般采用 法。物质X在细胞器a中通过 形成肽链,再由细胞器b通过 包裹运输到细胞器c中进一步修饰加工。 (3)图乙中,结构 (填字母)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中起到交通枢纽作用。 (4)科学家追踪了胰蛋白酶(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请在下图中画出胰蛋白酶分泌后三种结构膜面积的变化。 17.图甲和图乙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1~14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 (2)甲中和能量转化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应该为 ;乙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 (填序号);图中9的作用和7不完全相同,9特有的作用是与 的形成有关;乙中的叶绿体膜共含有 层磷脂分子,线粒体中含 种核苷酸。 (3)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 ,速度的变化是 ,从而分离到从大到小不同的颗粒。 18.细胞自噬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通过自噬可以将细胞内错误的蛋白质或者受损的细胞器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过程如图所示:(1)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 (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鉴定细胞是否发生了自噬的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了 。囊泡包裹了蛋白质或细胞器后,可与 融合,并被后者所含的 消化。 (2)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 结合,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据研究,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据图推测癌细胞能在营养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的原因可能是 。 基于上述原理,请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答出一项即可): 。 19.如图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⑤表示分泌蛋白,其最初的合成场所是[ ] ,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主要由[ ] 提供能量。 (2)为了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可以把 注射到细胞中,然后观察 。 (3)据图分析可知,除图中显示的细胞器外,该细胞还具有的细胞器是 。 20.如图表示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请回答问题。(1)溶酶体起源于 。 (2)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和分泌蛋白都离不开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统一和功能上的联系,其一是囊泡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具有相同的基本支架 ,其二是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 (3)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密切相关。吞噬细胞的细胞膜由于具有[ ] 而能够识别细胞外细菌并将其吞噬;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运输碘,而不能运输有些离子,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的特点是 。 参考答案 1.D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不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核糖,酶等,B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区别,C正确;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可支持细胞器的细胞骨架,D错误。2.B 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真菌和大部分原核细胞也含有细胞壁,①正确;含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线粒体含量可能不同,③正确;植物细胞不一定都含叶绿体,如根毛细胞不含叶绿体,④错误;自养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蓝细菌也是自养生物,⑤正确。3.C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于制作临时装片,A错误;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并调至清晰后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其真实流动方向相同,C正确;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本实验可用黑藻作为材料观察叶绿体的形态,D错误。4.B 幼根细胞中无叶绿体,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A错误;叶绿体的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照方向发生改变,一般来说,向光一面的叶绿体含量较多,B正确;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越快,C错误;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度有关,新陈代谢越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越快,D错误。5.A 根毛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符合题意;核糖体、高尔基体、液泡、线粒体和内质网都是根毛细胞具有的细胞器,B、C、D不符合题意。6.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作用,A正确;细胞骨架可以锚定并支撑多种细胞器,B正确;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有关,C正确;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7.A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喻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高尔基体是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不同功能:内质网是肽链折叠、糖基化等初步加工的场所,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并进行分类、包装。8.C 分析题图:图中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其中①为外膜,②为内膜,③为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④为基质。①和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属于脂质,A正确;分布于③上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B正确;①和②上分布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不相同,C错误;④为基质,除含有相关的酶外,还含有少量DNA,D正确。9.B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当改变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后,没有膜的细胞结构受到的影响最小,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人体中无液泡和叶绿体。细胞膜为单层生物膜,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故选B。10.B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的起源是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菌后,需氧菌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长期共生,并逐渐演化为线粒体;叶绿体的起源是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菌后变为需氧真核细胞,需氧真核细胞吞噬光合作用蓝细菌,蓝细菌未被消化,与需氧真核细胞长期共生,并逐渐演化为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支持内共生假说,A错误;结合题图线粒体的起源分析可知,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的,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和蓝细菌的膜结构相同,都符合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线粒体是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需氧菌后未被消化形成的,D错误。11.C 据图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和细胞壁,S1为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4为核糖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A错误;真核细胞中,R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合成部分蛋白质,所以S1、S2、S3和P4均能合成蛋白质,C正确;P4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12.A 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骨架,A错误;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的形态,B正确;细胞骨架可协助细胞膜完成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C正确;细胞骨架的作用还体现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D正确。13.B 由题图可知,a为高尔基体,b为刚形成的溶酶体,c为内质网,d为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e是包裹着细胞器的囊泡,f为溶酶体与包裹细胞器的小泡融合。据图分析可知,刚形成的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内质网的部分膜脱落包裹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形成小泡,故e的膜来自内质网,B错误;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过程表示溶酶体分解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过程,C正确;溶酶体与包裹细胞器的小泡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14.BCD 据图分析可知,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叶绿体,5为高尔基体,6为核糖体,7为线粒体。表中细胞器C不含有脂质,即不具有膜结构,只可能是图中的核糖体,而7线粒体具有双层膜,A正确;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图中细胞不可能存在于根尖,B错误;表中细胞器B不含有核酸,而6核糖体中含有RNA,C错误;5高尔基体不含有核酸,而表中细胞器A含有核酸,所以细胞器A不可能是图中的5,D错误。15.C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16.答案: (1)①②③④⑦ ① (2)同位素标记法 脱水缩合 囊泡(3)c (4)解析:由图甲分析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膜,④是内质网,⑤是中心体,⑥是核糖体,⑦是线粒体;图乙中,物质X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1)图甲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①②③④⑦,其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①②④,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③⑦,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细胞膜。(2)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物质X氨基酸在细胞器a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该段肽链会和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由内质网进行加工、折叠,然后再通过囊泡包裹运输到细胞器c中进一步修饰加工。(3)图乙中,结构c高尔基体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中起到交通枢纽作用。(4)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又由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移动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而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故胰蛋白酶分泌后三种结构膜面积的变化见答案。17.答案:(1)4 13 (2)线粒体 10、11、14 细胞壁 4 8 (3)差速离心 从小到大(变大)解析:图示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其中结构1、13为中心体;结构2为细胞膜;结构3、10为线粒体;结构4、11为叶绿体;结构5为细胞质基质;结构6、12为核糖体;结构7、9为高尔基体;结构8为液泡;结构14为细胞核。(1)图甲没有细胞壁,细胞最外层是细胞膜,应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没有4叶绿体;乙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应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应有13中心体。(2)甲中和能量转化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为线粒体;乙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10线粒体、11叶绿体、14细胞核;植物细胞中9高尔基体特有的作用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叶绿体含有两层膜,所以有4层磷脂分子;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有两种核酸,共含有8种核苷酸。(3)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速度从小到大(变大),从而分离到从大到小不同的颗粒。18.答案:(1)真核 自噬体(或自噬小泡) 溶酶体 水解酶 (2)受体 促进细胞自噬,获得的降解产物可为癌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 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或者抑制相关受体的活性解析:(1)由题图可知,细胞自噬需要水解酶,而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中,由此可知细胞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自噬过程会形成自噬体,因此鉴定细胞是否发生自噬的方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或自噬小泡);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可降解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因此包裹了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囊泡可与溶酶体融合,并被后者消化。(2)由图可知,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进入溶酶体中,被水解酶水解。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比正常细胞内的含量多,可促进细胞自噬,获得的降解产物可为癌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根据以上分析,可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或者抑制相关受体的活性来治疗癌症。 19.答案:(1)④ 核糖体 ⑥ 线粒体 (2)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或3H标记的亮氨酸) 标记物出现的场所和时间 (3)中心体和溶酶体解析:图示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膜,②为囊泡,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核糖体,⑤为分泌蛋白,⑥为线粒体,⑦为内质网。(1)图中⑤表示分泌蛋白,其最初的合成场所是④核糖体,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主要由⑥线粒体提供能量。(2)为了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可以把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然后观察标记物出现的场所和时间,该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3)据图分析可知,除图中显示的细胞器外,该细胞还具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溶酶体。20.答案:(1)高尔基体 (2)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3)2 糖蛋白 选择透过性解析:(1)由题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2)囊泡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吞噬细胞识别细胞外细菌与细胞间相互识别有关,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即图中的2;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其他物质通过,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即选择透过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