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 )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20°角C.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大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3.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4.可以用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6.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球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8.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远的A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如图所示,时钟所示的时刻为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10.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________、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11.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________m。12.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 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分析照片可知AF的长度为_____cm,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cm/s,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_____cm。13. 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 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 s,则小明的速度为___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 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s。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1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4)vBC________(填“>”“<”或“=”)vAC。(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 __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 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四个v-t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过程的是__ 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综合应用题(每题11分,共22分)16.李明同学平时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十字路口,他家到该路口的路程约为600 m,该路口到学校的路程约为1.2 km。某天他从家中出发2 min后到达该路口,恰好直行和左转的红灯亮起,在斑马线前等了80 s后,左转绿灯亮起,他又继续匀速骑车以4 m/s的速度到达学校。求:(1)李明骑车从家到该路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李明骑车从该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是多少?(3)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7.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4DCBB 5-8DBBB二、填空题9. 10 10 41 10. 量程 1.7011. 乙 20012. 4.50 3 0.5013. 5 50三、实验探究题14.(1)40.0 25.0(2)小(3)同一位置(4)>(5)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15. (1)先变大后不变 0.16(2)纸锥的锥角 选择相同的圆纸片分别做出不同锥角的纸锥,让它们从同一位置、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其他猜想及对应的做法合理即可)(3)A四、综合应用题(16解:(1)李明骑车从家到十字路口的平均速度:v1===5 m/s。(2)李明骑车从十字路口到学校用的时间:t2===300 s。(3)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s=s1+s2=600 m+1 200 m=1 800 m,总时间:t=t1+t0+t2=2×60 s+80 s+300 s=500 s,则李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6 m/s。17. 解:(1)因为120 km/h>110 km/h>10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41-10:31=10 min= h,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 km/h,150 km/h>120 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