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_____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素养导读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整合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诊断,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行政管理,地理位置,发展方向,整体性,自然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的特点(1)区域具有一定的 、形状和 。 (2)有些区域的边界是 的,而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 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 。
2.区域的划分指标(1)按照 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 (2)按照 特征划分,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 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 目标划分,如划定经济特区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有的区域是 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 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 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 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 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 。
三、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
2.区域要素的呈现形式:通过 直接或间接反映。
3.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1)相互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2)相互 、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四、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的表现:地理位置差异、 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差异等。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 。 (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 或 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 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 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 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 。
五、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 ,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 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 。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 ,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 。
2.地理环境差异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②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 ,还是区域的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 的,而是随着技术、 、社会以及 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考向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1.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整体把握。(1)地理位置特征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区域特征及其影响(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典例】 (2020全国Ⅱ卷,9~11)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
【素养解读】试题以乌拉尔山脉两侧自然带的图文资料作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了区域环境的差异。对图示区域周边地理环境的认知,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的考查,同时对景观差异的原因进行甄别,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答案 (1)D (2)A (3)B
角度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020北京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2.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图示景观为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结合选项即可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第2题,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3.〔2020江苏卷,27(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千米,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地势、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为低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区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奥尼查水文站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可知,该地区河段年径流量大,年输沙量大,河流含沙量大。答案 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角度2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2020福建泉州质检)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第4~6题。
4.“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5.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冬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6.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答案 4.A 5.B 6.A 解析 第4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因此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即“肥水不流外人田”。第5题,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第6题,陕西关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
规范答题区域特征和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思路
【典例】 (2020辽宁高三二模)2019年11月,王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进行考察。考察前,学生们了解到该地年均温为16—18 ℃,年均降水量为1 000—1 300毫米,但冬干旱、春旱、夏涝、秋绵雨,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考察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该地区有一些奇特的平顶房,房顶几乎都积满了水。通过采访当地人,师生了解到这些平顶房的房顶上常年积着满满的“一池水”,房顶四周砌有约30厘米高的矮墙,房顶和矮墙都做了精细的防水处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研学小组发现的这种平顶房最可能位于( )A.川渝山区B.华北平原C.浙闽丘陵D.关中平原(2)推测该民居房顶11月积满“一池水”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平顶屋内保温保暖B.延长房顶使用寿命C.增加室外空气湿度D.存蓄雨水浇灌农田
【素养解读】试题以某区域的民居材料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不同地区的区域环境差异。通过对这种平顶房的特点的判读,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的考查;通过对房顶“一池水”的认知,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答案 (1)A (2)B
思维建模 1.区域自然要素特征和差异分析比较答题思路
2.区域人文要素特征和差异分析比较答题思路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图1为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巴基斯坦年等降水量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比较印度河流域上下游径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空间单元,地域差异,发展方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自然条件,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亚热带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32讲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区域的类型,答案1A2C,答案3D4C,②区域关联的影响,续上表,②地貌差异的形成,答案1D2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考点二,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