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_____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素养导读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大气圈的组成,地表温度,紫外线,运动状况,对流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二、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密度和 的差异。 2.垂直分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热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特别提醒 (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因此波长越来越长。(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考向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 ℃/千米。
【典例1】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2016年我国发射的“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碳卫星”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的变化特点判断,从地面到高空,在对流层气温 ,平流层气温递增,高层大气先递减后递增。②曲线符合。第(2)题,电离层位于距地面80—500千米处,故属于 ,即Ⅲ层。第(3)题,“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位于Ⅲ层(高层大气)。对照图示可知,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最低气温约为-80 ℃。
答案 (1)B (2)D (3)C
(2020陕西西安高三二模)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地面辐射增强B.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C.下沉气流势力大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2.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在0 ℃以下,随海拔升高,风向转为西南风,气温逐渐上升至0 ℃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为雨雪天气判断,图示地区为冷锋过境,故大气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南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所致。故选B。第2题,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层,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从而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
考向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4)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西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西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砂砾层对西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典例2】 (2020全国Ⅱ卷,6~8)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了对图中信息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
答案 (1)C (2)A (3)C
角度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20北京卷,5~6)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D.钓鱼岛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太阳高度变大,太阳辐射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也随之减小。读图可知,①②③④曲线中,只有曲线③满足该条件,故选C。第2题,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时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为13—14时,所以当地的经度为90°E—105°E,A、C、D错,故选B。
角度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020福建厦门高三期中)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完成第3~4题。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简易阳光房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穿过简易阳光房使房内增温,但是,简易阳光房对增温后产生的长波辐射有阻隔作用,从而达到增温的作用。所以,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A正确。故选A。第4题,海拔4 900米的地方地温比较低,用简易阳光房可以使房内气温提高,但是地温还是不能适应作物的生长,而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盆栽,使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解决了地温低的问题,C正确。故选C。
图形突破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温线图是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
【典例】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及地形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为台湾岛部分地区,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递减,说明气温变化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西部等温线较稀疏,气温变化幅度 ,说明地势较为平坦,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第(2)题,③地位于夏季风 ,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①地位于夏季风的 ,夏季降水少;①地地势低平,冬季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①地。
答案 (1)C (2)A
(2020湖南长沙高三期末)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冬夏季等值距相同),完成第1~2题。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D.洋流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 ℃B.27 ℃C.25 ℃D.23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热带雨林,日出前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