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的条件或“角角边”“角边角”的条件或“角角边”来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能结合具体问题和情境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会用分别写“因为……所以……”或“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说理。
3.情感目标: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实例,以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
公理的发现。
【教学难点】
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每个学生用硬纸板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如图把三角形纸板撕成两部分。尝试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再剪一个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观察:
1.从上面的实践中容易发现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观察、比较第Ⅰ、Ⅱ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剪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第Ⅱ部分,有哪些边和角是重合的?
3.从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让前后4位学生为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讨论)
二、动手操作:
1.学生完成做一做
①教师提示学生,在作图时要正确使用圆规。
同学之间所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上是否全等吗?先猜一猜,再剪下三角形验证。
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我们把这个事实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条件──角边角。角边角可以简写成“ASA”。
②教师给出条件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
因为∠A=∠M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形全等
AC=MP
∠C=∠P
所以△ABC≌△MNP
2.让学生思考上题中,如果把AC=MP改成 BC=NP其他条件不变,是否还能证明△ABC≌△MNP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条件──角角边。角角边可以简写成“AAS”。
三、补例:
已知:如图∠1=∠2,∠3=∠4.
求证:AC=AD
证明:(1)∵∠3=∠4(已知)
∴180°-∠____=180°-∠____,
即∠____=∠_____。
在△ABC和△ABD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ABC≌△ABD(ASA)。
(2)∵∠3=∠1+∠____,∠4=∠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1=∠2
∴∠____=∠____
AB=AC
BD=CD
△ABD与△ACD全等吗?为什么?
在△ABC和△ABD中,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ABC≌△ABD(AAS)。
通过讨论得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本节课的收获: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的过程。
2.会用ASA和AAS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学会分析探求解题思路,学会证明过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