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热现象练习(1)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377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热现象练习(1)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377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七章热现象练习(1)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3770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D.先熔化后液化
2.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矿泉水,一会儿水瓶外壁会附着一些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形成( )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3.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火箭因高速飞行与空气摩擦生热而被烧毁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产生摩擦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温度升高时熔化、汽化吸热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B.实验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错过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海波是晶体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即处于熔点的时间)
D.实验中不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
5.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天坐开有空调的出租车,会看到车窗内表面有小水珠
B.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发生了熔化
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液化时吸热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6.许多自然现象都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如①积雪消融、②滴水成冰、③云消雾散、④霜打枝头等。其中放出热量的有(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8.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营销广告中,人们十分惬意地喝着暖暖的奶茶。细心的小丽发现照片中装着热气腾腾奶茶的玻璃杯上有不少小水珠。这些水珠均( )
A.是汽化形成的B.是凝华形成的
C.需要吸热才能形成D.附着在玻璃杯的内侧
9.盛夏天气炎热,小云利用冰箱制作冰块。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全部结冰。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变小B.质量变大C.密度变小D.温度升高
10.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河面解冻,是由于冰吸热熔化
B.盛夏,从冰箱拿出的冰糕冒“白气”,是水汽化形成
C.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D.北方冬季贮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11.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2.大多数同学夏天喜欢吃雪糕,冬天喜欢吃火锅。小江同学在学习物态变化后想到,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热气”腾腾,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冷气”袅绕。以下时他和同学关于“热气”和“冷气”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热气”和“冷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之后的水蒸气
B.“热气”和“冷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热气”和“冷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热气”和“冷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之后形成的小水珠
13.下列事例中,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将温度降低到-253℃以下,可以使氢气液化
B.深秋的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C.将石油气液化为液体为打火机提供燃料
D.打开啤酒瓶,瓶口冒白气
14.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固现象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二、填空题
15.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的“寒”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水在______过程中为冰,实际温度保持不变。
16.“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其原因是空气中的水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水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致所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18.家用白炽灯泡灯丝正常工作时温度高达2000℃左右,而用钨丝制造灯丝,这是因为钨的______高。长期使用后,因在高温下钨丝______形成钨的蒸气,钨的蒸气又在冷的灯泡壁上______形成固体钨,所以灯泡变黑了。
19.把0℃的冰放在0℃的水里,冰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一会儿,其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简答题
20.周宁的冬天不仅寒冷而且潮湿,特别是在冬春交替的时节在家里如果门窗没有关好,地板和墙壁会冒出很多的“汗”,请从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汗”从何来的?
21.如图所示,给水壶里的水加热沸腾,水壶上方的玻璃板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请你结合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2.烧水时会有如下的现象发生:①刚开始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附在壶壁上的一些小气泡开给上升到液面而破裂;②过一段时间水快要沸腾时,从水底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地变大至水面而破裂,水就开始沸腾了!在沸腾的水面上方放置一个干冷的玻璃片,会看到玻璃片的表面有水珠生成.请根据所给信息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②.
23.长篇小说《藏地密码》中有这样一段:“卓木强巴和张立两人各执安全绳的一端,悬吊在半空,来回晃荡着……卓木强巴突然奋起一脚,踢在张立身上,两人朝不同的两个方向荡开……但就这么踢一次,张立已痛苦至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滚落到面颊又被冻结成冰,冰珠子挂在鼻尖、下颌处,又被嘴里哈出的白气化解……”请写出文中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撒上干冰后为什么会产生白雾.
25.冬天北部山区的居民为了室内的保暖,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把纸条粘在室外,请你解释为什么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煮饭时,水汽化成高温水蒸气,揭开锅盖时,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锅盖上,锅盖上的水经历先汽化后液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从冰箱里取出矿泉水,水瓶外壁附着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矿泉水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火箭和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火箭表面涂了一层特殊材料,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时吸收热量,火箭的温度不致很高,保护火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过程可能持续时间比较短,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错过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海波是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不会改变熔化时吸收热量的快慢,不会改变熔化时间,故C符合题意;
D.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需要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的特点,不需要控制质量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夏天坐开有空调的出租车,由于车内温度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外侧,会看到车窗玻璃外表面有小水珠,故A错误;
B.樟脑球越放越小,是由于樟脑球从固态直接变为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故B错误;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很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时要吸热,故C错误;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积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云消雾散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霜打枝头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②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A.樟脑丸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A正确;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错误;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小丽发现热气腾腾的奶茶的玻璃杯有不少小水珠,是杯内奶茶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杯子内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会缩小,但水例外,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故A错误;
B.水结冰后,状态发生了变化,但冰的内部所含水分子的数量并不会发生变化,即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而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了,故C正确;
D.水结成冰后,温度可降低,不可能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河面解冻,冰由固态吸收热量熔化成为液态的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冰糕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糕,放热液化成为“白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正确;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B C.“热气”和“冷气”本质是小水珠,故本质是相同的,故BC错误;
A D. “热气”和“冷气”本质是小水珠,本质相同,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让氢的温度降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从而液化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这是通过降温来液化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体的,故C符合题意;
D.打开啤酒瓶,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是降温液化的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A.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故A错误;
B.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是同一个温度,故水的凝固点也降低了,而白霜的形成是冰熔化吸热,导致周围气温变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霜,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冰熔化和水蒸气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霜是固体,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故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15.温度 凝固
【详解】
[1]“寒”意思是“冷”,所表示的物理量是温度。
[2]水结冰,从液态变为固体,是凝固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16.液化 减少
【详解】
[1]“水缸穿裙子”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发生液化现象,所以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2]减慢蒸发的方式有:减小液体的表面积、降低温度、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是减少水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7.吸收 不变 98 低于
【详解】
[1]水沸腾时,需要对它不断加热,所以水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
[2][3]由图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沸点是98℃。
[4]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随水面上方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
18.熔点 升华 凝华
【详解】
[1]用钨丝制造灯丝,这是因为钨的熔点高,即使在2000℃的高温下,也不熔化,仍为固态。
[2][3]白炽灯工作时,温度很高,在高温下钨丝不经过液态,直接由固态升华形成钨的蒸气,当灯不工作时,温度下降,钨的蒸气遇到冷的灯泡壁上凝华形成固体钨,附着在灯泡壁上,所以灯泡变黑了。
19.不会 不变
【详解】
[1]把0℃的冰放在0℃的水里,没有温度差,故0℃的冰不会吸热,故冰不会熔化。
[2]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一会儿,空气温度不变,故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0.见详解
【详解】
地板或墙壁会冒出很多的“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或墙壁,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地板或墙壁上,所以地板或墙壁会冒出很多的“汗”。
21.壶里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板上
【详解】
水加热沸腾,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出来,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板上。
22.见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出现沸腾现象.
23.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物理现象:汗被冻结成冰
物理知识:水凝固成冰;
(2)现象:卓木强巴突然奋起一脚,踢在张立身上,两人朝不同的两个方向荡开
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现象:冰珠子挂在鼻尖、下颌处,又被嘴里哈出的白气化解
知识:冰吸热熔化.
24.见解析
【详解】
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25.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是因为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附在纸条上,从而因为潮湿而脱落.
【详解】
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是因为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附在纸条上,从而因为潮湿而脱落.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要结合液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