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千姿百态,次一级,地形图,地貌观察的内容,起伏状况,水平距离,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探究主题地貌的观察,情境二望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地貌形态与规模(1)形态:①___________——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2)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②_________的地貌组合而成。
(1) 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顺序进行观察。( )
[解析] 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 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解析] 观察地貌时,光凭肉眼是不够的,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3) 观察地貌时,还要观察地表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解析] 观察地貌时,除了观察高度、坡向、地貌形状等,还要观察地表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4) 坡度越大的地形,相对高度也越大。( )
[解析] 坡度取决于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坡度越大不代表相对高度也越大。
探究活动一 地貌观察的顺序
1.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情境一 江苏省南京市某中学一位地理老师——娟娟老师利用国庆节带领本班学生到安徽太极洞周围进行野外地貌观察。下面一组图是他们野外地貌观察后整理的资料。
(1) 请说明娟娟老师带领学生野外地貌观察的图示顺序,并归纳野外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
[答案] 图示观察顺序:图Ⅴ→图Ⅳ→图Ⅲ→图Ⅱ和图Ⅰ。野外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选择一个视野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诗中描述的泰山位于哪个省?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进行的地貌观察?
情境三下图为娟娟老师带领学生野外观察时,某学习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形简图。
(4) 找出①②③④中的最佳观察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④;海拔最高,视野最广阔。
(5) 观察该地地貌时,宏观地貌有哪些?
[答案] 山地、丘陵、平原等。
(6) 观察该地地貌时,较小的地貌有哪些?
[答案] 山峰、河谷等。
探究活动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2.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情境一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 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丙;等高线较丁处密集,坡度较大。
(2) 丙、丁两地中坡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情境二 下图为詹天佑为京张铁路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示意图和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示意图。
(3) 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和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是如何降低线路坡度的?观察两幅图中地貌,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坡度。坡度和高度。
情境三 下图为某地貌模型示意图。
(4) 根据上图分析,进行地貌观察时,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外,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哪些方面?
[答案] 不同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情境四 下图为横断山区地貌简图。
(5) 根据上图,观察地貌还要观察什么?
[答案] 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1.海拔: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绝对高度,如图中A点的海拔为600m,C点的海拔为200m。2.相对高度(1)概念: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A、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4000m。(2)计算: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坡度大小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 (2)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2.坡向(1)阳坡与阴坡
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温度不一定相同,阳坡的温度高于阴坡。(2)迎风坡与背风坡
同一山体上,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植物生长良好。
五、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
1.地形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
2.地形图中的地貌判断(在同一幅地形图中)(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4)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3.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1)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单位:米),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Ⅰ.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d≤∆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H≤500米。Ⅱ.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七上-《古代诗歌四首》pptx、41观沧海音频朗读mp3、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mp3、43次北固山下音频朗读mp3、44天净沙·秋思音频课文朗读mp3、4古代诗歌四首朗读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大小不等,次一级,比较广阔,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地形图,坡度角,水平距离,划分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作业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演练精准突破,核心素养综合探究,地理思维科学建模,学业质量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