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6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采集狩猎社会,水平低下发展缓慢,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农业社会,征服自然,工业文明,谋求人地协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
    1.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下所示: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基本无环境问题
    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有了很大提高,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
    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导致一些文明的消失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1)人定胜天出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2)天人相关论出处:“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荀子(3)因地制宜出处:“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管子·治国篇》“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管子·立政篇》“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人地矛盾激化
    ①人地矛盾进一步深化与发展②“和谐论”产生,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现代通信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人地协调论向可持续发展论转变;人地关系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边陲,该河流的艾尔瓦大坝、格兰斯峡谷大坝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7年。大坝建成后,为当地伐木场、造纸厂及居民区等提供了生产生活必需的电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坝建成前,艾尔瓦河盛产鲑鱼。鲑鱼栖息于太平洋,在繁殖期会溯河而上,进入艾尔瓦河产卵。但是,这两座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大坝的发电功能减弱,同时,也为了恢复艾尔瓦河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美国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随之艾尔瓦河重塑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在艾尔瓦河河口,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同时,当地鲑鱼的数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该地区纳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
    结合下表,完成相关任务。
    (1)分析各发展阶段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当前,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采集一狩猎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产业活动以采猎为主,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天然野果和打猎为生,生活资源主要依赖天然食物,资源极为匮乏,且极不稳定,所以人口增长率极低。由于人类处于自然的从属地位,环境问题极少。农业社会,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所以产业活动以农业为主,主要利用土地、淡水、气候等自然资源,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环境问题亦有所呈现,但依然不是很明显。工业社会,由于工业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工业技术的大幅进步,产业活动以工业为主,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增长剧烈,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信息社会,由于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发,产业活动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环境问题逐步缓解。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经济的发展应该基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注意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背景
    (1)发现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探索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甲山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待黑山羊长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乙山村的自然环境与甲山村差不多。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优质葡萄。中草药和葡萄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中,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2)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角度,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1)乙山村,因为乙山村的方案积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草药和葡萄的种植既发展了经济,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里依然是青山绿水,因此也实现了村里脱贫的社会效益。(2)自由发言(建议要点: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阐述)。
    1.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 ①地形复杂,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农业发展 ②其耕作方法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多,堆积下游形成肥沃土壤 ④雨林生态系统脆弱,自然修复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2.依据材料,玛雅文明的衰落体现了(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对环境破坏越严重 C.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思想 D.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可持续发展
    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人们采用的耕作方法:先把树木砍光,经一段时间干燥,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做肥料,覆盖贫瘠的雨林土壤。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相关课件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垃圾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优秀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探究,一人地关系的概念,课堂活动,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等奖课件ppt,共4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