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09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09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09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综合读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背诵(sòng) 罗布泊(bó) 妇孺皆知(rú)
B.奠基(diàn) 昼夜(zhòu) 戈壁滩(gē) 燕然勒功(yān)
C.选聘(pìn) 殷红(yīn) 摄氏度(shè) 任人宰割(zǎi)
D.谣言(yá) 挚友(zhì) 直肠癌(ái) 鲜为人知(xiān)
2.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区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桂林市推广并通过了一系列的优惠旅游政策。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
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②⑤③C.①③④②⑤D.①②④⑤③
5. 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的句子语意最肯定、最强烈的一项是( )
身体的疲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倦怠,口头上说自己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但在内心深处并非如此,以致自己并未全力以赴,_______________
A.这样不能将事业做好。
B.这样可能不能将事业做好。
C.这样如何能将事业做好呢?
D.也许这样不能将事业做好吧?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2)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__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
③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
④肃遂拜蒙母 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从文中找出一个形容吕蒙变化的成语。说说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四、默写题
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不可不学!(司马光《孙权劝学》)
(2)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司马光《孙权劝学》)
(3)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4)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5)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7)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⑪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⑫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⑬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⑭“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⑮“不要钱。”我答道。
⑯“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⑰“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⑱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⑲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3)请赏析第⑰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
(4)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他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却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向我走来。
②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
③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
④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⑤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先筚路蓝缕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⑥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烤出了龙钟之态……
⑦龙钟老态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⑧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如同草帽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父亲滴滴汗水和一瓣心香,回馈时光村落对父亲的濡染和滋养。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⑨有一年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突然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乡人们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⑩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⑪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有资格佩戴这无上荣耀的徽饰。
⑫父亲去世后,我跨越时空的田垄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⑬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选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画线词,并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草帽是一种荣誉”。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综合读写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28)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下了下面的上联,请修改下联,使其对仗工整。
上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下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不少于80字)
七、写作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写作。
岁月匆匆,十三四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
请以“十三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①用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②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③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初一(下)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罗布泊”的“泊”应读作“pō”。
C项,“殷红”的“殷”应读作“yān”。
D项,“鲜为人知”的“鲜”应读作“xiǎn”。
故选B。
2.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项,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项,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3.
【答案】
B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C项,“大约“与“左右”重复累赘,去掉其中一个。
D项,语序不当,应该把“推广”与“通过”位置互换。
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通读文段,文段的话题是“教养”。文段先提出“教养”的重要,“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故①排在最前面;接着论述“教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养”比“文化”更重要,“当然”表示转折,④紧跟③后,说明“教养离不开文化”;“多读书、读好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教养,对前文进一步阐述,所以②排在④后面;“可”话锋一转,说明不是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会有教养。所以顺序为:①③④②⑤。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句子衔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肯定句,但语气不够强烈。
B项,陈述句,语气不肯定。
C项,反问句,语气肯定,强烈。
D项,表猜测,语气不肯定。
故选C。
二、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D
【考点】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诗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第三句中的“人尽望”是指人望月,即人都在赏月,不是说“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2)D项,“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错误,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佳节特定的环境气氛。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2)①当道,当权,②用,③不再是,④拜见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4)刮目相待。吕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对于别人的忠告,要听进心里去,要虚心接受。
【考点】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蒙”为主语,“辞”作谓语,主谓间应断开。正确停顿为:蒙/辞以军中多务。
(2)①句意: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当道,当权。
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以:用。
③句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非复:不再是。
④句意: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拜:拜见。
(3)①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②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见事:知晓事情。
(4)从文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总结出成语“刮目相待”。由吕蒙的变化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蒙乃始就学”,才能使别人惊叹,所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吕蒙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说,“蒙乃始就学”,才有了后面的成就,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忠告,要听进心里去,要虚心接受,也说明了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都不算晚的道理。
四、默写题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2)非复吴下阿蒙
(3)即更刮目相待
(4)独坐幽篁里
(5)何人不起故园情
(6)凭君传语报平安
(7)草树知春不久归
(8)随君直到夜郎西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卿”的书写。
(2)注意“复”的书写。
(3)注意“即”的书写。
(4)注意“篁”的书写。
(5)注意“情”的书写。
(6)注意“凭”的书写。
(7)注意“归”的书写。
(8)注意“郎”的书写。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1)“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2)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3)运用了细节描写,作者对“我”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善良、对弱势群体的耐心和关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4)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温暖别人也会温暖自己。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小说阅读
记叙文标题含义
细节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概括故事内容最重要的是讲明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文讲述了“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的事情。起因:菲奥娜太太由于患病必须要去敬老院。经过:在去敬老院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小事件,如“我”送她到她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我”不收她的车费,“我”给了她拥抱。结果: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温暖,而“我”也因为帮助了她而感到温暖。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2)“暖心”指感到温暖、快乐。在文中,一位身患肺癌的老太太因“我”满足了她所有的愿望,不收她的车费,并且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十分“暖心”。再结合文章的结尾“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可知,“我”帮助了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并且使她感受到温暖,“我”因此也感到了温暖。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其中“还有其他客人呢”是对“我”的语言的细致描写,“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是对“我”动作的细节描写。“我”不收菲奥娜太太的钱,用言语宽慰她,还拥抱她,可见“我”为人善良,对弱势群体心存善意和关爱,展现了“我”的人物形象。“我”对弱势群体的耐心和关爱,带给了他们温暖,这凸显了文章关爱弱势群体。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4)此题要结合小说主旨来思考,不能脱离文章内容作答。结合第⑱段“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可以得到启示: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等。最后一段“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是文章感情的升华,可以从中得出启示: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这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同时也能使自己感到温暖,此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父亲买草帽要求严苛,回家后还要仔细地用白布缝上易破损的地方;父亲把自己编织的草帽送给乡亲们;大旱时父亲用刚编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保护庄稼。
(2)从“整理修饰”“拿起”“绕过来,绕过去”“编出来”等词语可知,这是父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织草帽的过程和编织草帽的仔细和投入,表现出父亲编织技术的高超和对草帽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3)草帽是祖先筚路蓝缕艰苦创造农耕文明的象征;草帽象征着和父亲一样的农人在与自然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忍品质;草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4)写出旱情的严重,为下文写父亲将草帽拿出来保护庄稼作铺垫,烘托出父亲的善良、无私,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散文阅读
赏析文章语言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记叙文中间段的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先明确“草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情节,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最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先写父亲买草帽,且要将易破损的地方用白布缝上;其后写父亲自己编草帽,还送给了乡亲们;最后写大旱之时父亲用刚编好的草帽去保护庄稼。
(2)画线句中的“整理修饰”“拿起”“绕过来,绕过去”“编出来”等词语是对父亲编草帽时的动作描写,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出父亲编织草帽时的仔细用心;普通的麦秸秆儿,在父亲的手中变成了结实漂亮的草帽,表现了父亲的心灵手巧以及对草帽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3)根据“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可知,草帽是农耕文明的象征;根据“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可知,草帽象征着农民的坚韧的品质;根据“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可知,草帽能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4)第⑨段中的“有一年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突然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写出了旱情的严重程度,为下文写父亲用草帽保护庄稼作铺垫;作者通过写父亲用自己辛辛苦苦编织好的草帽来保护庄稼的行为,赞美了父亲对庄稼的爱惜,对土地的热爱,表现了父亲善良、无私的美好品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六、综合读写
【答案】
(1)示例: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百姓蒙难,黑夜漫长。
(2)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有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考点】
对联
情景说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同类对同类,例如:颜色对颜色,食品对食品。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上联中“看九州方圆”是动宾短语,“回忆那峥嵘岁月”可改为“忆峥嵘岁月”;“普天同庆”是成语,可直接将“真是生灵涂炭啊”改为“生灵涂炭”;“江河歌唱”是主谓短语,“老百姓多灾多难”可改为“百姓灾难”;“遍地”指范围,可化用“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中的“黑夜漫长”于此相对。故下联可对为“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百姓蒙难,黑夜漫长”。
(2)写串联词的技巧:以主题为线索,当节目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的,这样串联词就要围绕主题进行。如本题就要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来写。串词更多的是考虑上下节目之间的联系,或者承上,或者启下。要注意《黄河颂》与《我的中国心》在内容上的衔接性。两个节目都是诗歌朗诵,《黄河颂》大气磅礴,高亢激昂,《我的中国心》相对要沉稳内敛一些。据此撰写即可。
七、写作
【答案】
【范文】
十三岁,我多了一份责任
母亲的病又犯了,躺在床上,眼睛根本睁不开;看着她憔悴的样子,我真有些心疼。午饭和晚饭都是凑合着吃的,家里更是乱了套,母亲对于家来说真是重要!
做完作业,看见盆里的衣服堆了许多,又看见满脸愁容的妈妈,油然地下决心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就从洗衣服开始吧。
已是初冬,水确是有些凉了,不知什么时候手已被冻的通红。我倒些洗衣粉进水里,将衣服浸泡以后开始搓;刚开始还好,到后来就觉得难受,抬起手背一看,许多紫色细长的“小虫子”爬满手背,手指也被摩破了。唉!大冬天妈妈洗衣服一定更累。妈妈本来就怕冷水,冬天那样刺骨冰凉的水,一定冷到妈妈的心里吧;以前即使我看见她的手指冻破了,但我仍狠心地指责她洗衣服的速度太慢。现在想起妈妈那冻红的手、青紫的唇、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流泪了。我在房门外偷偷看一看妈妈,只见她一只病眼用手捂着,另一只眼睛瞪着天花板;她一定很着急,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也一定在自责,责备自己生病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可怜的妈妈!
总算洗好衣服,我端着一盆干净的衣服去阳台晒,竟有一种成就感。阳光撒在阳台上,多温暖呀!我也想让妈妈感受到这份温暖。此时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倩倩,等你长大后,妈妈就在你工作单位的旁边租一间房子住下,每天看你上下班从门口经过,我就满足了。”当时听了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竟有一种莫名的惆怅。
我默默郑重承诺:以后我会爱着妈妈,为她做可口饭菜,甚至为她端一杯热水,我也会用心去做。我已经十三岁,在这个花季年龄,我懂得要去爱身边所有爱我的人,我已多了一份责任,这是对爱的责任!好吧,我承认我被爱感动了,我无条件接受这份责任;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担负得起。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记叙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析】
这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可以补充成熟、自信、理智、担当等。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思路来写。作文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注意我们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名词。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用议论文字来点睛。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着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点睛】
本篇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拟题时,首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三、要精心体现构思的新颖独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一(下)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一(下)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西省九江市某校初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题,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