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第1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第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基础集训,共19页。
    【考情探究】
    【真题探秘】
    命题立意
    ①核心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及进化的实质等。
    ②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影响因素。
    ③命题特点
    基础性: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综合性:试题以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为试题情境,分析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及实质等。
    ④审题关键
    注意关键词的提取,如“遗传漂变”“遗传平衡”等。
    ⑥易混易错
    对遗传漂变和遗传平衡概念的不清楚,无法作出肯定判断,此外分析选项时,抓不住关键词,也是判断错误的原因之一。
    拓展延伸
    本专题极易与生物变异、育种及遗传等内容相联系,如常联系的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中的基因型和概率计算、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变化等。【基础集训】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生物进化过程都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历漫长时间
    答案 B
    2.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A
    3.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很快引起该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Z表示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Z环节
    答案 C
    4.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如果某地区条件优越,没有自然选择。经调查该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该地区深色囊鼠中杂合子比例为( )
    A.18% B.19% C.81% D.95%
    答案 D
    5.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规模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0%,含a基因的雄配子有50%不育,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Aa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16 B.9/20 C.2/5 D.3/10
    答案 B
    6.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 B
    7.在某一地区的遗传学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男性色盲占该地区男性总人口的7%,且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的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则推测该地区Xb的基因频率、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A.93%、49% B.7%、49%
    C.7%、0.49% D.93%、7%
    答案 C
    8.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率为88%
    C.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答案 D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9.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
    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斗争等实现共同进化
    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答案 B
    10.科研人员研究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答案 A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种间竞争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
    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D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消费者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地理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 C
    [教师专用题组]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20安徽六校第一测,19,2分)《物种起源》出版于1859年,该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
    答案 A 达尔文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B、C、D错误。
    2.(2018辽宁东北育才中学三模,29,1分)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答案 A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A正确。
    3.(2019江西新余四中第一次月考,12)某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盲鱼在洞穴中长期不用眼睛的结果
    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盲鱼眼睛的退化是与洞穴相适应的进化结果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C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B错误;盲鱼眼睛的退化是与洞穴黑暗环境相适应的进化结果,C正确;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易混易错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基因突变等不定向变异经黑暗环境定向选择所致。生物的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基因频率
    C.现在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
    D.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C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A错误;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称为基因频率,B错误;现在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正确;新物种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知识拓展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改善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等方面。显然,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5.(2019山东济宁一模,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答案 C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般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环境的选择作用较弱,但种群个体发生的基因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同一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C正确;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错误。
    6.(2020四川宜宾第四中学期末,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既能预测进化的方向又能预测变异的方向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 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可预测,B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
    7.(2020山东聊城检测,5)基因流是指生物个体从其发生地分散出去而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过程,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邻近的种群间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基因流
    B.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
    答案 A 基因流可发生在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种群之间,所以邻近的种群间可能存在基因流,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基因交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B正确;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可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C正确;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一种途径,此外,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会形成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D正确。
    8.(2020届河南高考测评一,8,1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便形成了新物种
    B.虽然非洲与亚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答案 A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并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非洲人和亚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D正确。
    9.(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联考,7,1分)下列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下降,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D.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答案 C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会有影响,B正确;没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抗药性强的突变个体,抗生素的使用选择了抗药性强的个体,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正确。
    10.(2020河北保定一模,1)某地区修建了一条人工河导致一片森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森林中的松鼠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十年后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两个松鼠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B.两个松鼠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C.两个松鼠种群的数量不同
    D.该森林的群落结构不发生改变
    答案 D 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松鼠种群的基因库有可能出现差异,A不符合题意;若两个松鼠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则两个种群之间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B不符合题意;一开始两松鼠种群的数量相等,经过十年的生物进化,两种群数量不一定相等,C不符合题意;群落结构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由于十年环境的变化,该森林的群落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11.(2019陕西宝鸡4月联考,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相同,则黑色个体数量较多,A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白色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4,淘汰白色个体后,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Bb的基因型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的,D正确,C错误。
    考点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2.(2018湖南郴州第一次质检,19,2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青霉素前,细菌的种群中就已经存在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对变异个体进行选择,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均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3.(2019黑龙江牡丹江期末,15)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 D 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若两个动物能自由交配且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若后代不育,则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D错误。
    14.(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进化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答案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进化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15.(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会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D.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下来
    答案 D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环境引起遗传物质改变而发生的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前者改变基因的结构,后者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C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而不是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D错误。
    16.(2020山东烟台期末,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 D a、c、f属于不同的生物个体,它们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A错误;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j不能组成一个种群,B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的条件是有突变或有迁入迁出或是有自然选择等,不一定要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
    17.(2020北京房山期末,7)马利筋(一种植物)含有的强心苷对鸟兽有毒,故鸟兽一般不食用,而斑蝶却可以食用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从而出现一种怪味,导致一般的食虫鸟不吃它,同时还有另一种蝶类,其体色和体型都与斑蝶相似,但没有怪味儿,以下说法不能推出的是( )
    A.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
    B.斑蝶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
    C.类似斑蝶的蝶类因不能产生怪味儿,易被食虫鸟捕食
    D.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C 马利筋通过产生毒素进行自我保护,降低被捕食概率,A正确;斑蝶既可以免疫强心苷毒性,使其免受该物质的影响,又可以积累这一物质,降低被捕食的概率,从而增强自身种间竞争力,B正确;类似斑蝶的蝶类虽不能产生怪味儿,但它们采用拟态作用可逃避食虫鸟捕食,C错误;马利筋发展了防御机制,产生强心苷,斑蝶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可以食用马利筋并将强心苷贮存于身体组织中,因此马利筋与斑蝶是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8.(2020天津静海一中月考,7)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由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B 由题意可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突变导致的,但这种突变不是由蜂鸟采蜜导致的,蜂鸟采蜜只能对其进行选择,B错误;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
    19.(2020山东枣庄二模,11)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蝙蝠蛾科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对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是相当有节制的,这个比例在自然界虫草分布区大概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存在共同进化
    B.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
    C.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D.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有节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B 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二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C正确;冬虫夏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不是植物,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有节制,D正确。
    知识拓展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的孢子在蝙蝠蛾科幼虫的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一点点消失,最后幼虫头朝上尾朝下而死去,这时虫体变成了一个充溢菌丝的躯壳,埋藏在土层里,这就是“冬虫”。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夏季,菌丝又开始生长,从死去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2cm~5cm,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
    20.(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根据分类学家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水深3000m以下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些都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B.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D.题述研究成果有力地抨击了神创论的观点:生物是由神一次性创造出来的
    答案 B 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体现者,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A正确;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C正确;题述研究成果说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故有力地抨击了神创论的观点:生物是由神(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D正确。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 基因频率的计算
    1.(2020江苏苏州期中,10)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 A
    2.(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9)如图表示同一种群经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始时刻该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
    B.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
    C.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
    D.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 B
    3.(2020江苏高考压轴卷,10)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
    B.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5
    C.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C
    4.(2020江苏五校高三联考,8)已知P鱼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a与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有关,其中a基因表达更适应较低温度。假设湖中P鱼群体中基因型AA∶Aa∶aa的比例50年前为1∶2∶1,则全球变暖的现在比例可能为( )
    A.AA∶Aa∶aa为6∶3∶1 B.AA∶Aa∶aa为3∶4∶3
    C.AA∶Aa∶aa为1∶6∶3 D.AA∶Aa∶aa为1∶4∶5
    答案 A
    5.(2020江苏百校大联考,20)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先天性眼病,俗称“雀蒙眼”,某先天性夜盲症高发群体有男女各150人,经调查该群体中有女性夜盲症患者10人,男性患者24人,且该群体中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则该高发群体中女性夜盲症基因的携带者有 ( )
    A.28人 B.38人 C.14人 D.4人
    答案 A
    [教师专用题组]
    【综合集训】
    提升 基因频率的计算
    1.(2019山东德州月考,26)调查某植物种群发现,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分别占10%和70%,第二年DD的个体变为4%,dd的个体变为6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基因D和d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种群发生了进化
    C.若环境稳定,第三年DD可能仍占4%
    D.使该种群进化的原因只有自然选择
    答案 C 一个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第一年的D基因频率=10%+(1-10%-70%)×1/2=20%,第二年D基因频率=4%+(1-4%-64%)×1/2=20%,这两年的基因频率未变,种群未发生进化,B、D错误;若环境稳定,第三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改变,C正确。
    2.(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39)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4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80%
    答案 B 在感染锈病前,T基因频率=20%+1/2×60%=50%;在感染锈病后,tt全部死亡,TT占20%÷(20%+60%)=25%,Tt占1-25%=75%,所以T基因频率=25%+1/2×75%=62.5%,B正确。
    3.(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34)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A.85% B.30% C.20% D.15%
    答案 C 这200人中男女人数均等,因此该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14×1+8×2+30×1)/(100×2+100×1)×100%=20%,C正确。
    4.(2019山东师大附中二模,19)在一个基因型为AA∶Aa=1∶1的种群中,a使雄配子死亡,让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1/4 B.1/8
    C.7/8 D.3/4
    答案 C 由题干“基因型为AA∶Aa=1∶1的种群中,a使雄配子死亡”,可知该种群中AA=1/2,Aa=1/2,雌配子中A=3/4,a=1/4,雄配子中只有A,即A=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子代中AA=3/4,Aa=1/4,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3/4+1/2×1/4=7/8,C正确。
    5.(2019山东博兴第三次月考,19)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
    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
    C.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
    D.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a/(1+a)
    答案 A 本题通过患病概率等相关计算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能力。女性个体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b2,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2c-c2,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A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b,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1-c,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C正确;因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所以正常基因频率为1-a,白化病携带者概率为2a(1-a),正常个体概率为1-a2,所以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a/(1+a),D正确。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白化病、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病类型,再根据题意作答。
    6.(2019山东日照期末,24)某地区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7%,高度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个患高度近视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当地另一健康男性再婚。下列有关这两种遗传病在此地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该地区女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49%
    B.该地区高度近视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1%
    C.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可以在该患者家系中调查
    D.这对再婚夫妇生一个患高度近视的孩子的概率约为1/22
    答案 C 本题通过患病概率等相关计算,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能力。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由B/b控制),已知某地区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则Xb的基因频率为7%,因此该地区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7%×7%=0.49%,A正确。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故在男性中发病率也为1%,B正确。调查统计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C错误。假设高度近视致病基因为a,已知高度近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即aa=1%,则a=1/10,A=9/10,因此正常人中杂合子Aa的概率=(2×1/10×9/10)÷(2×1/10×9/10+9/10×9/10)=2/11。这对再婚夫妻中,女方基因型为Aa,男方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11,则他们生一个患高度近视的孩子的概率约为2/11×1/4=1/22,D正确。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指导
    考点
    考向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考查内容:(1)本专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频率的计算、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等。(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命题规律:(1)试题多为基础判断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通常设置一定的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查考生需具备的素养要素有进化与适应观、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等。
    命题趋势:(1)命题落脚点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同进化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2)能力考查点为理解、分析与判断、数据运算等
    在学习中,考生要注重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理解,能灵活运用并分析与进化相关的问题;同时,考生还应重视对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库、物种、隔离等概念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
    生物多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相关试卷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0种群 —基础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0种群 —基础集训,共15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模拟: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模拟,共18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应用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4生物的进化 —应用集训,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