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1群落 —基础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1群落 —基础集训,共10页。
【考情探究】
【真题探秘】
命题立意
①核心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群落的结构及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等。
②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知识进行归纳。
③命题特点
基础性: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等。
综合性:试题从不同角度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剖析、归纳,并作了适度的延伸。
解题指导
①审题关键
注意关键词的提取,如“完整的生态系统”“五点取样法”“群落的垂直结构”“鸟类分布”等。
②易混易错
本题易错选D,误以为所有的“主要因素”都归结到人类的活动中。
拓展延伸
本专题极易与种群和生态系统等知识点相联系进行综合考查。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
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
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答案 C
2.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 )
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
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
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
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
答案 C
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
答案 C
4.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图1
图2
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 ACD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5.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
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 C
6.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7.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B.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可控制其演替速度
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答案 B
[教师专用题组]
【基础集训】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2018甘肃兰大附中月考,6)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
B.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
答案 A 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数量增多不改变丰富度,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B正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使群落物种数减少,导致群落丰富度下降,C正确;森林群落物种数多于草原群落物种数,即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的显著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D正确。
易错警示 种群数量与丰富度种群数量指某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对群落特征的描述。
2.(2020福建三明期末,44)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C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种群密度,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强度等,而使草本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此为草本层的水平结构,B错误;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草原中的动物也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
3.(2018北京丰台期末,19)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
B.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C.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D.南部森林群落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答案 B 苔原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B选项错误。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A选项正确。寒冷不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选项正确。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4.(2020福建三明期末,3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逐渐形成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岛屿,成为旅游胜地后环境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B.初生演替发生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后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答案 C 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A正确;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人类的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正确。
5.(2019北京东城二模,4)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
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D.再经历十几年会演替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
答案 A 根据题目信息“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可知,生物种类在增多,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A选项正确;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目在增多,所以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增加,B选项错误;随着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选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干旱草甸”,可知该地为缺水的环境,无法演替到森林阶段,D选项错误。
解题关键 准确理解群落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32)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答案 D
2.(2021届江苏邗江中学高二期中,14)如图1为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图1
图2
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1中的④和图2中的丙表示
答案 ACD
[教师专用题组]
【综合集训】
提升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
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结构
C.小叶锦鸡儿参与其所在群落的演替过程
D.小叶锦鸡儿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答案 C 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科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A错误;小叶锦鸡儿灌木为一个物种,不具备垂直结构,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小叶锦鸡儿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故该过程中存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且此过程中由于有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退出,可能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正确,D错误。
2.(2020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32)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答案 D 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氧气、食物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正确。
3.(2017甘肃天水高三三诊,6)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答案 D 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A、B正确;岭南蚜小蜂改变了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使该群落的丰富度降低,C正确,D错误。
4.(2019重庆一中期末)图1为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①~④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中的③中,若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会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图2中的乙可代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A正确。图1中的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图2中,甲表示互利共生,对应①;乙表示捕食,对应③;丙表示竞争,对应④,C正确。图2中的乙代表的是捕食关系,可以代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指导
考点
考向
1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特征
考查内容:本专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类型及演替规律等内容。
命题规律:(1)试题或单独成题,或与种群、生态系统一起组题进行考查,且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2)对能力的考查多集中在理解、比较、分析解释等方面,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进化与适应观以及科学思维等素养。
命题趋势:预计在2022年的高考中考查的重点还会延续以往考向,特别是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知识一起组题进行考查
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注意对群落概念的理解,并能与种群、生态系统概念进行比较;可以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比较归纳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理解高山群落、水域群落及草原群落等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辨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以原始森林和人工林为例,研究演替的类型、物种的变化、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等
生物的种间关系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2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1群落 —模拟,共20页。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1群落 专题检测,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1群落 —应用集训,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