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第1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第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综合测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测试卷(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打磨题)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组成成分之一
    B.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的量大于同等质量的糖类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 D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A正确;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故同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的量更多,B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肽键仍存在,因此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D错误。
    2.(母题)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核糖体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 A 本实验中步骤①是用14C氨基酸来标记核糖体,以利于最后的检测,步骤②是利用渗透作用使细胞吸水破裂,步骤③和④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核糖体和其他细胞结构,最后步骤⑤检测核糖体。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没有纸层析法,故A错误。
    3.(改编题)若如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B.将红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
    C.载体蛋白构象的改变不需要消耗ATP
    D.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
    答案 C 协助物质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A错误;将红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水分进出细胞的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过程,D错误。
    4.(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6分)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呼吸总量的56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量相等
    答案 B 最适于贮藏该植物非绿色器官的氧浓度应该是释放二氧化碳最少时的氧浓度c,因为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A错误;氧浓度为b时,据图可看出,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8,吸收氧气的量为3,只要二者不等,植物就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吸收氧气的量为3,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0.5,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3,则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5,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O2+2C2H5OH+少量能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2.5,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呼吸总量的56,B正确;氧气浓度为c时,氧气的吸收量是4,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6,故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为4,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C错误;氧浓度为d时只有有氧呼吸,D错误。
    5.(母题)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时叶肉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吸收量小于氧气的消耗量
    B.B点时细胞内CO2转移过程都经过3层膜结构
    C.AB段环境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下降
    D.缺镁时光饱和点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 C A点时光照强度为0,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吸收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A错误;B点时该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所以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需经过4层膜结构,B错误;AB段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环境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下降,C正确;缺镁时叶绿素合成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光饱和点向左移动,D错误。
    6.(打磨题)细胞中的蛋白质A是一种激酶,可以磷酸化其他蛋白质,从而使其他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但只有蛋白质B的浓度超过蛋白质A的浓度时,蛋白质A才有活性,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科研人员研究细胞中蛋白质A、B的浓度时,得到了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1区域对应的蛋白质A具有活性
    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B的浓度较低
    C.肿瘤抑制蛋白主要通过影响蛋白质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癌细胞增殖
    D.蛋白质B含量的变化与酶活性有关,不受基因的调控
    答案 A 从图中可以看出,1区域对应的蛋白质B的浓度超过了蛋白质A的浓度,所以蛋白质A有活性,A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B的浓度高于蛋白质A的浓度,B错误;由题可推测,肿瘤抑制蛋白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蛋白质A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增殖,C错误;蛋白质B含量的变化与酶活性有关,受基因的调控,D错误。
    7.(打磨题)科研单位研究发现某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质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
    B.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
    C.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无生物膜
    D.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会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答案 B c是基因,是转录的直接模板,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A正确;由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产生r-蛋白的过程,B错误;过程②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糖体无膜,C正确;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可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D正确。
    8.(打磨题)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
    B.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群落
    C.如果将活S菌悬液与活R菌悬液换一下位置,则会发生转化
    D.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R两种菌落
    答案 D ①过程要获取蛋白质、DNA等成分,所以不能加热处理,A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种群,B错误;如果将活S菌悬液与活R菌悬液换一下位置,则不会发生转化,C错误;③过程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R两种菌落,D正确。
    9.(配子及基因型种类计算,6分)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病。将易感病与抗病植株杂交,F1都是弱抗病,自交得F2表现易感病∶弱抗病∶抗病的比分别为7∶6∶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 D 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易感病∶弱抗病∶抗病=7∶6∶3,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为RrBb,表现为弱抗病,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为RRbb(抗病)×rrBB(易感病),A错误;子二代弱抗病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无纯合子,B错误;子二代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抗病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是抗病,Rrbb自交,后代抗病∶不抗病=3∶1,因此子二代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植株的比例是23×14=16,抗病植株占56,C错误;子二代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子二代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D正确。
    10.(打磨题)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1和2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2
    B.仅考虑该致病基因,2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但3一定为纯合子
    C.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6是一个男孩,则6一定不患病
    D.若4和5所生女儿一定患病,该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 A 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A、a,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1~5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XAXa、XaYa、XAX-;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1~5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XaXa、XAYa、XaXa。无论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1和2再生一个子女,该子女患病的概率均是1/2,A正确。如果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3为杂合子;如果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3为纯合子,B错误。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确定4的基因型为XaYa,5的基因型为XAXa,若6为男孩,则其患病概率为1/2,C错误。若4和5所生女儿一定患病,根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该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1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6分)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由此有人提出了X射线照射导致紫株A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两种假设。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
    P 绿株B×紫株C 

    F1
      ↓自交
    F2
    A.若发生了基因突变,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34
    B.若6号染色体断裂,基因N的片段缺失,则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
    C.最好选取紫株A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以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
    D.最好选取绿株B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 C 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绿株B的基因型是nn,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得到F1,子一代基因型是Nn,Nn自交后代N_(紫株)占34,A正确;若6号染色体断裂,基因N的片段缺失,绿株基因型是nO,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NN)杂交,F1的两种基因型及比例为Nn∶NO=1∶1,均表现为紫株,B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在微观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在宏观上的变化,可以选取绿株B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
    12.(母题)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卵细胞
    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基因重组在变化越剧烈的环境(生物可承受的范围内)中对生物进化的作用越大
    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答案 D 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可育配子,因此形成无子西瓜,而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的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卵细胞,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二者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基因重组在变化越剧烈的环境(生物可承受的范围内)中对生物进化的作用越大,环境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的,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普通小麦的3个染色体组和黑麦的1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D错误。
    13.(改编题)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 B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地理隔离可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所以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14.(母题)如图所示为某哺乳动物组织的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细胞外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两种管道的横切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环境仅包括①③⑤三种细胞外液,约占体液1/3
    B.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则会引起该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C.若①中转氨酶含量较髙,则表明该动物体内有细胞损伤
    D.图示体液中可以相互转化的是①与③、③与⑤
    答案 C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①(血浆)、③(组织液)、⑤(淋巴)三种细胞外液,约占体液1/3,A错误;若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则会引起该组织出现水肿现象,B错误;若①(血浆)中转氨酶含量较髙,则表明该动物体有细胞受损,C正确;③(组织液)与⑤(淋巴)之间只能由③转化为⑤,而不能由⑤转化为③,D错误。
    15.(母题)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且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 B 下丘脑受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C正确;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减少尿液量,D正确。
    16.(打磨题)某研究小组将某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图1)后小组成员甲绘制了图1中Ⅱ段的横切示意图(图2),小组成员乙根据资料绘制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示意图(图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3
    A.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图1中Ⅱ段的色氨酸才可转变为生长素
    B.图2中的b侧与横放植物的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引起的生理效应相同
    C.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由图3可以看出,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答案 D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Ⅰ段),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与光照无关,A错误;图2中的b侧的生理效应为较高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横放植物的根的近地侧的生理效应为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B错误;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错误;由图3可以看出,生长素可作用于转录过程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
    17.(打磨题)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0.1mmol/L~1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B.0.6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
    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mmol/L
    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1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有抑制作用,A项错误;0.6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B项错误;由于该实验的组别少,浓度梯度大,所以不能确定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mmol/L,C项错误;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D项正确。
    18.(改编题)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
    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答案 A 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错误;该地区封山育林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B正确;该地区被破坏后,土壤条件具备,也有生命体存在,在该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19.(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6分)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每增加3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 (  )
    A.15kg    B.35kg    C.155kg    D.1100kg
    答案 C 杂食性鱼类甲的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每增加3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的量为3×13÷20%+3×13÷20%÷20%+3×13÷20%÷20%÷20%=155(kg)。故选C。
    20.(多种信息模式下的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探究,16分)GR2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请回答:
    (1)GR24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    侧枝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GR24    (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图1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图2

    图3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NAA(生长素类似物)应加入图2的固体培养基    中。 
    ②据图3的结果分析,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长度几乎没有影响,请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                          。 
    (4)据图3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2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请在表格中的横线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处理
    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
    端施加生
    长素
    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
    在固体培养基
    中②    
    ④   
    对照组
    ①   
    同上
    在固体培养基中
    ③     
    答案 (1)调节
    (2)抑制(野生型) 信息传递
    (3)①A ②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来抑制侧枝生长
    (4)①在主茎上端施加生长素(或“同上”) ②加入GR24 ③不加入GR24 ④主茎下端的放射性强弱
    解析 (1)GR24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据图1显示,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平均值越小,可推知其作用是抑制野生型侧枝的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突变体植株出现了GR24信息传递缺陷。(3)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图2的固体培养基A中。据图3的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长度几乎没有影响,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4)本实验是验证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假设,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生长素,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GR24;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生长素,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中不加入GR24。检测主茎下端的放射性强弱。
    21.[通过测交(或自交)实验法确定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2分]对某昆虫进行研究时,科研人员在正常翅群体中发现了卷翅突变体(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为研究卷翅突变体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用正常翅与卷翅正反交,F1雌雄个体中卷翅∶正常翅均为1∶1,F1卷翅雌×卷翅雄,F2雌雄个体中卷翅∶正常翅=2∶1。请回答:
    (1)卷翅昆虫的基因型为    ;卷翅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出性状分离现象,性状分离是指                          。上述实验中,F2卷翅∶正常翅出现2∶1的可能原因是              。 
    (2)进一步研究得知,该昆虫的另一对相对性状中红眼对紫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四个品系:①红眼正常翅、②紫眼正常翅、③红眼卷翅和④紫眼卷翅,已知品系①和②为纯合品种,品系③和④中均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假定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请从上述①~④中选择2种品系做材料,设计实验确定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答案 (1)Bb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卷翅基因(B)纯合致死
    (2)选择①与④杂交或②与③杂交或③与④杂交得到F1,F1中红眼卷翅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可确定A/a与B/b不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1)正常翅与卷翅正反交,后代为卷翅∶正常翅=1∶1,说明与性别无关,该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卷翅个体杂交,后代为卷翅∶正常翅=2∶1,说明卷翅为显性性状,且卷翅BB纯合致死,存活下来的卷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卷翅昆虫的基因型为Bb;性状分离指的是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上述实验中,F2卷翅∶正常翅出现2∶1,是因为卷翅基因(B)纯合致死。(2)要确定A/a和B/b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利用两对性状都是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因此实验过程为:选择①与④杂交(或②与③杂交或③与④杂交)得到F1,F1中红眼卷翅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可确定A/a与B/b不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综合测试卷(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题)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开发“冷冻电镜技术”的科学家,“冷冻电镜技术”能够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冷冻电镜技术”能研究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
    B.“冷冻电镜技术”看到的细胞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
    C.DNA分子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单链的RNA分子无空间结构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核苷酸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项错误;电子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B项正确;单链的RNA分子也有空间结构,如tRNA,C项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肽链盘曲、折叠而成,D项错误。
    2.(打磨题)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B.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肌细胞中的多
    C.t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储存遗传信息
    D.蓝藻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的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光合色素
    答案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关,A错误;高尔基体和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唾液腺细胞比肌细胞的分泌功能旺盛,故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肌细胞中的多,B正确;t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其中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tRNA不能储存遗传信息,C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水绵是低等植物,具有叶绿体,D错误。
    3.(打磨题)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
    A.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仍发挥作用
    B.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
    C.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
    D.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答案 D 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因此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相应的消化酶水解生成氨基酸从而失去功效;CTX属于分泌蛋白,应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再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M-CTX属于大分子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主动运输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由于CTX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所以可用于这些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
    4.光合作用通过密切关联的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实现。对于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
    A.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小
    B.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大
    C.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比值减小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减小
    答案 B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突然中断CO2供应导致CO2的固定速率降低,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C3含量减少,A错误;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含量减少,进而使ATP和[H]含量增多,所以ATP/ADP比值增大,B正确;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后光能利用率降低,ATP和[H]生成量减少,进而使C3含量增多、C5含量减少,C错误;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后光能利用率提高,ATP和[H]生成量增加,ATP/ADP比值增大,D错误。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6分)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和O3浓度不断上升。为了研究CO2浓度和O3浓度上升对农作物有何影响,研究人员用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处理水稻“汕优63”,测定其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注:CK(对照,大气常态浓度);CO2(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O3(O3常态浓度×160%);CO2+O3(CO2常态浓度+200μmol·mol-1和O3常态浓度×160%)。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外界的CO2量]
    A.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
    B.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
    C.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
    D.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危及水稻的生长
    答案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稻的生长发育时期、CO2浓度和O3浓度,因变量是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升高CO2浓度,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组,A正确;图中CO2+O3处理水稻可缓解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胁迫,B正确;结合两图可知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O3浓度降低会提高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D错误。
    6.(母题)下图为某动物(XY型)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中存在等位基因
    B.图②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单链
    C.图③中有2个四分体
    D.图④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
    答案 A 图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图②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脱氧核苷酸单链,B错误;图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不存在四分体,C错误;图④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因此该细胞中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或含有2条Y染色体,D错误。
    7.(原创题)如图表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基因最可能为真核细胞中的基因
    B.图中过程需要tRNA的参与,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
    C.3链为mRNA,①②③④依次为TCGT
    D.3链上结合着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开始翻译可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
    答案 B 题图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因此该基因最可能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A错误;翻译需要tRNA的参与,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B正确;3链为mRNA,①②③④依次为UCGU,C错误;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可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但多个核糖体的翻译不是同时开始的,D错误。
    8.(原创题)如图为人体睾丸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图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则AB段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则BC段发生着丝点分裂
    C.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则CD段染色体DNA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若发生交叉互换,染色体的互换区段上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答案 A 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BC段表示染色体数减半,则AB段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此时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BC段发生着丝点分裂,B正确;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该图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CD段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C正确;细胞中若发生交叉互换,染色体的互换区段上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可能是等位基因,D正确。
    9.(母题)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籽粒颜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现将杂合的黄色玉米植株与白色玉米植株间行种植,则黄色玉米植株所结种子中白色所占的比例为 (  )
    A.1/4    B.3/8    C.3/16    D.1/2
    答案 B 杂合的黄色玉米植株(Aa)与白色玉米植株(aa)间行种植,玉米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 求黄色玉米植株所结种子,因此包含Aa自交,也包括Aa与aa杂交。由题意知,母本为黄色玉米(Aa),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概率为A=12,a=12;父本为Aa、aa,则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概率为A=14,a=34,故黄色玉米植株所结种子中白色所占比例为12×34=38,B正确。
    10.(母题)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的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以下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  )
    A.这一植株F1的出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这一植株F1基因型为DDdd
    C.这一植株F1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4
    D.这一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1∶8∶18∶8∶1
    答案 C 依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F1的基因型为Dd,但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可推知:这一植株F1的出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植株F1的基因型为DDdd,A、B正确;该变异植株F1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D∶Dd∶dd=1∶4∶1,可见,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5/6,C错误;该变异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D正确。
    11.(打磨题)控制玉米植株颜色的基因G(紫色)和g(绿色)位于6号染色体上。经X射线照射的纯种紫株玉米与绿株玉米杂交,F1出现极少数绿株。为确定绿株的出现是由G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是 (  )
    A.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B.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C.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分析
    D.提取该绿株的DNA,根据PCR能否扩增出g基因进行判断
    答案 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绿株的出现可能是由G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由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F1绿株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是gg和gO。若用该绿株与纯合紫株杂交,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后代都是紫株,无法判断,A错误;若用该绿株与杂合紫株杂交,后代都是紫株∶绿株=1∶1,无法判断,B错误;选择该绿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对染色体观察,可以通过染色体是否缺失进行判断,C正确;两种绿株都含有g基因,通过PCR都能扩增出g基因,无法判断,D错误。
    12.(母题)下列是植物育种的两种方法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程①②是将2个物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B.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④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若C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答案 A 过程①②是2个品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但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杂交,A错误。据图可知,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即图中过程④,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为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植株自交获得的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其共占总数的1/4,D正确。
    13.(改编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增加不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C.互利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生物多样性增加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互利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会间接对人类有益,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14.(打磨题)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
    B.安静状态时,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 A 组织液含蛋白质很少,血浆含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A正确;安静状态时,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但其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散热量,B错误;体内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会患病,机体患病时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D错误。
    15.(打磨题)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给予神经纤维适当刺激,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  )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影响了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含量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答案 C 根据题意可知,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给予神经纤维适当刺激,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证明阿托品能阻止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不能水解乙酰胆碱,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与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关,所以A、B、D错误,C正确。
    16.(打磨题)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B.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防卫功能
    D.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 A 一个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分支末端的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膜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同时该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可以作为另一个突触的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A正确;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而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和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
    17.(改编题)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甲瓦龙酸→
    A.GA与ABA的形成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B.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极低
    C.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D.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量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产生量增加,生长受抑制
    答案 D 由图可知,GA与ABA的形成都受到光照的影响,A正确;植物激素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有差异,但都是微量、高效的,B正确;GA能促进生长,也能促进种子的萌发,ABA能诱导休眠,两者存在拮抗关系,C正确;夏季为长日照,植物体内GA产生量增加,冬季为短日照,ABA产生量增加,D错误。
    18.(打磨题)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实验,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θ,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A.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
    B.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
    答案 C A组和B组对照,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A正确;GR24作为一种植物激素类似物,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B、D正确;实验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没有以GR24的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探究,不能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
    19.(打磨题)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答案 C 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则c点时种群密度不是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正确;图中a、b两点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D错误。
    20.(母题)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GP、R间有如下关系:NP=GP-R。
    单位:102千焦/(m2·年)

    GP
    NP
    R

    15.91
    3.68
    12.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NP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1.27%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1.27×102千焦/(m2·年),该生态系统输出的总能量为786.07×102千焦/(m2·年)
    D.如果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答案 D NP=GP-R,NP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正确;④、①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27%,B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871.27×102千焦/(m2·年)。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是通过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该生态系统散失的总热能为12.23+501.58+0.54+79.13+192.59=786.07,即786.07×102 千焦/(m2·年),可见,输入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会增多,C正确,D错误。
    2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相关实验探究,12分)某小组研究了NaCl溶液浓度与遮光对月季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回答(假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NaCl溶液
    (mol/L)
    细胞间CO2浓度
    (μl·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0.4%
    100
    6.0
    0.6%
    120
    5.0
    0.8%
    160
    2.2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将导致根毛细胞的    和细胞壁发生分离。 
    (2)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将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阶段,短期内细胞中C3含量     ,CO2的固定效率降低从而使胞间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 
    (3)如图所示当遮光比例达到3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体通过增加     (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来增强光合作用,这是对     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对该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遮光90%与70%条件下相比植株的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有明显下降,分析原因是: 
     。 
    答案 (1)原生质体
    (2)暗反应 减少
    (3)叶绿素b 弱光 大于
    (4)两种遮光条件下的光照较弱,导致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株有有机物的净消耗,故净光合速率和植株干重下降
    解析 (1)据表分析可知,随着NaCl溶液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根毛细胞渗透失水后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2)表中数据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CO2的固定效率降低使得叶肉细胞间隙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直接抑制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导致短期内细胞中C3含量减少,暗反应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净光合速率下降。(3)当遮光比例达到3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下降,说明叶绿素b含量增加更多。由此推测,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植物个体净光合速率等于0,由于植物的根和花等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对该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而言,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故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4)遮光90%与70%条件下相比植株的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有明显下降,原因是两种遮光条件下的光照较弱,导致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株有有机物的净消耗,故净光合速率和植株干重下降。
    22.(人体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16分)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      。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 15mmol/L、145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     。 
    (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填“分级”或“反馈”)调节。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    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    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    及细胞Y的   过程,减少抗体A的产生。 
    答案 (1)收缩 神经递质 Na+
    (2)分级
    (3)促甲状腺 负反馈
    (4)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解析 (1)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管内的血液流量,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15mmol/L、145mmol/L,则该离子最可能是钠离子。(2)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但是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4)分析题图可知,细胞X是T细胞,细胞Y是B淋巴细胞,细胞Z是浆细胞,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进而减少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
    23.(自由组合之遗传图谱分析,12分)萨卢基犬的毛色有黑色、褐色和白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B、b和I、i控制,其中基因B、b分别控制黑色素、褐色素的合成,基因I或i会抑制基因B和b的表达。如图是一只纯合褐色犬(Ⅰ1)繁育后代的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基因I、i中抑制基因B和b表达的是  ,理论上白色犬的基因型有      种,Ⅰ2的基因型是   。 
    (2)Ⅲ2的基因型是     ,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3)若利用图中个体繁育纯合黑色后代,则优先选择    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纯合黑色后代的概率是       。 
    答案 (1)I 6 IiBb
    (2)iiBB或 iiBb 1/5
    (3)Ⅲ2、Ⅲ5 9/25
    解析 (1)假如i基因是抑制基因,则纯合褐色犬的基因型是IIbb,白色犬的基因型是ii__,二者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白色犬,而根据系谱图可知,二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犬,因此基因I抑制B和b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推出I2的基因型是IiBb,白色犬的基因型为IIBB、IIBb、IIbb、IiBB、IiBb、Iibb,共6种。(2)根据(1)的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iibb,Ⅰ2的基因型是IiBb,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IiBb∶Iibb∶iiBb∶iibb=1∶1∶1∶1,根据系谱图可知Ⅱ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IiBb、1/2Iibb,Ⅱ2的基因型为iiBb,进一步可推出Ⅲ2的基因型为iiBB或iiBb,Ⅱ1(1/2IiBb、1/2Iibb)与Ⅱ2(iiBb)杂交,产生Ⅲ2(黑色犬)的概率为1/2×1/2×3/4+1/2×1/2×1/2=5/16,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5。(3)黑色个体杂交,后代产生纯合黑色后代的概率最大,因此有两种选法,选择Ⅱ2与Ⅲ5杂交或Ⅲ2与Ⅲ5杂交,计算可知Ⅲ2与Ⅲ5杂交,得到纯合黑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由(2)的分析及系谱图可知Ⅲ2与Ⅲ5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4/5iiBb、1/5iiBB,因此二者杂交,得到纯合黑色后代的概率是1/5×1/5+4/5×4/5×1/4+2×1/5×4/5=9/25。
    24.(特殊分离比之和为“16”,10分)畜禽中色素相关性状是重要的品种特征。为揭示鸭的喙色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两个品系的黑喙鸭与黄喙(无色素)鸭杂交,F1代的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如图;从F1中选取不同喙色个体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杂交组合
    F1喙色
    F2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黑
    黑∶花∶黄=9∶3∶4

    黑×黄
    黑∶花∶黄=3∶1∶4

    黄×黄
    全黄
    (1)鸭喙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据表中组合        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2)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形成的原因是  
                           。 
    (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中结果推测品系甲中黑喙鸭的基因型为    和    。杂交组合三F2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 
    答案 (1) 一、二  自由组合
    (2)B A  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
    (3)AABB AABb 1/2
    解析 试题分析:以柱形图呈现的“亲、子代表现型及其子代的各表现型数量”和表中杂交组合呈现的“F1喙色的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切入点,明辨相关基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再依据题意明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杂交组合一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花∶黄=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外,杂交组合二的F2有三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3∶1∶4,也能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黑喙鸭基因型为A_B_。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aaB_)形成的原因: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分析图示:aabb与品系甲中的黑喙鸭杂交,F1中有极少数的黄喙鸭,其余均为黑喙鸭,说明品系甲的黑喙鸭中有少量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因aabb与品系乙中的黑喙鸭杂交所得F1中没有黄喙鸭,所以F1中的黄喙鸭为aabb与品系甲中黑喙鸭的杂交子代,其基因型均为Aabb。在杂交组合三中,F1中的黄喙鸭(Aabb)与黄喙鸭(Aabb)杂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均为黄喙,其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25.(生态与碳循环,18分)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重要议题是“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          形式流动。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      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   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    kJ。 
    (5)“周一请吃素”,是近年来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         特点。 
    (6)如果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涉及       调节。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在生产上还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答案 (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碳循环
    (3)B→C→D
    (4)4
    (5)逐级递减
    (6)物理 神经—体液—免疫 切碎、煮熟食物以提高其同化率(或:圈养以减少呼吸作用对同化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A为大气中CO2库,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碳在A→B过程中以CO2形式流动,在B→C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等),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据(1)分析可知,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B→C→D。(4)最高营养级为D(第三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100×20%×20%=4(kJ)。(5)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周一请吃素”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6)音乐通过声音传播,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题干中“心情愉快”“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对应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据题图的信息,在生产上还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应该从提高对食物的能量利用率考虑,即切碎、煮熟食物提高其同化率(或:圈养减少呼吸作用对同化有机物的消耗)。
    26.(原创题)(15分)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某科研人员尝试从化工污水中筛选出PVA降解菌,并对该菌种进行培养和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细菌,制备这种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溶化→       →倒平板(用下列字母和箭头排序)。 
    A.高压蒸汽灭菌  B.调节pH  C.分装包扎
    (2)筛选PVA降解菌的培养基从用途上看,属于    培养基。从化工污水中取样后,首先要将样品置于以PVA为唯一碳源的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其作用在于                     。 
    (3)经过初步培养后,该同学对获得的PVA降解液进行    稀释,吸取稀释倍数为106的PVA降解菌液各0.1mL,分别涂布在三个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形成的菌落数依次为18、16、14,该同学以平均菌落数16 进行计数。 
    ①以平均菌落数16进行计数,可求得原菌液中PVA降解菌浓度为   个/mL。 
    ②你认为该同学的计数方法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说明理由:                                            。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对于不再使用的菌液或培养基要经过    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 
    答案 (1)B→C→A(2分)
    (2)选择(1分) 液体(1分) 初步筛选PVA降解菌,并增大其浓度(2分)
    (3)梯度(1分) 1.6×108(2分) 不正确(2分) 应该将不同稀释倍数的稀释液分组,分别涂布在多个平板上,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2分)
    (4)灭菌(2分)
    解析 (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溶化→调节pH→ 分装包扎→ 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2)筛选PVA降解菌的培养基,从用途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要先将样品置于以PVA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 初步筛选PVA降解菌,并增大其浓度。(3)对获得的PVA降解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并吸取稀释倍数为106的PVA降解菌液各0.1mL,分别涂布在三个平板上。①以平均菌落数16进行计数,可求得原菌液中PVA降解菌浓度为1.6×108个/mL。 ②该同学的计数方法不正确, 应该将不同稀释倍数的稀释液分组,分别涂布在多个平板上,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对于不再使用的菌液或培养基要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
    27.(胚胎工程与其他工程综合,15分)某基因研究院培育出了转基因克隆绵羊,该绵羊能合成深海鱼体内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请回答:
    (1)在培育转基因克隆绵羊过程中,除去处于     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通过      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 
    (2)为保证胚胎移植顺利进行,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对供、受体母羊进行    处理,重组胚胎发育到           阶段时,可将其移入受体母羊。 
    (3)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同时将omega-3合成酶的基因片段转移到了该羊基因组中,该过程的核心是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 
    (4)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深海鱼肉摄取omega-3,这造成了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而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建造海底人工鱼礁,其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           原理。 
    答案 (1)MⅡ中 电刺激
    (2)同期发情 桑椹胚或囊胚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转化
    (4)抵抗力 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
    解析 (1)核移植技术的受体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2)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4)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建造海底人工鱼礁,这样的措施可以使得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所以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的原理是协调与平衡(物种多样性)原理。


    相关试卷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0种群 —基础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20种群 —基础集训,共15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8免疫调节 —应用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8免疫调节 —应用集训,共4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9遗传的细胞基础 —应用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9遗传的细胞基础 —应用集训,共3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