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一)(共96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9讲 基因的表达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
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双链DNA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损伤(碱基错配或碱基丟失)后,能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并对损伤链进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的修复过程需要DNA聚合酶
B.DNA复制过程中A与C的错配会导致DNA损伤
C.DNA在自我修复前后,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保持不变
D.若损伤的DNA不能被正常修复,则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2.下列关于遗传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RNA聚合酶可结合在DNA上催化相应化学反应
B.色盲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数目为0个或1个
C.被某些致癌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会发生遗传信息由RNA流向DNA的现象
D.白化病实例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遗传学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下列关于遗传学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
B.孟德尔成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发现了三个遗传学定律
C.无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还是豌豆杂交实验,科学选材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D.沃森和克里克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为分子遗传学和多种生物工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量为4,乙类细胞核量为2,丙类细胞核量为2~4。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类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5.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6.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差异
B.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结合,结合部位有1个tRNA的结合位点
C.分裂的细胞需DNA复制,其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DNA聚合酶
D.某基因中替换了几个碱基对,该基因遗传信息和表达的蛋白质一定改变
7.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核糖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但不含氢键
C.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
8.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的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
B.参与图甲所示生理过程的RNA有2种
C.图乙所示⑤过程一定发生在活细胞内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之间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9.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唯一途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配子形成受精卵过程中的传递规律
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C.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aY、Y
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1/8,则含31P的DNA分子占7/8
11.下列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认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未确定转化因子就是DNA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
D.科学家使用荧光标记技术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的
1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B.转录时DNA双链解旋需要RNA聚合酶
C.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和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
D.RNA既能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还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
1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tRNA、rRNA都参与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水生成
C.mRNA上任意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密码子有64种,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一一对应,因此细胞中有64种tRNA
14.下列有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1/4
B.某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比例为40%,则复制三次该片段时,总共需要72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用标记的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的培养基中培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8
15.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含TATA框的DNA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
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包含DNA复制起点信息
C.TATA框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
D.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并不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
16.以下研究遗传物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分析核酸中磷酸的种类可以确定DNA或RNA
B.用含有放射性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来培养细胞,不能用来研究转录过程
C.可以用同时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
17.如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B.甲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内
C.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18.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若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
19.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B.在胰岛素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若某个体的测交后代仅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该性状不一定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0.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其细胞中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将这些蚕豆细胞培养在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了2次,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
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C.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记数,可推测DNA复制次数
D.细胞内大量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二、填空题
21.S型肺炎双球菌有等不同类型,它们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对小鼠均有致死效应,其区别主要是荚膜多糠抗原的不同。科学家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初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请回答:
(1)等多种类型的存在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生存的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 (填“有”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2)研究人员用加热杀死的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小鼠死亡的原因可能是R型菌突变成S型菌所致,也可能是杀死的型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致。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死亡小鼠体内S型菌的类型,探究小鼠死亡是由上述那种原因所致,请预期结果和结论。 。
22.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
3.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4.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__________(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3.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 = 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_。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示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__________次。
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
24.成熟的脂肪细胞是由前脂肪细胞分化而来(只有成熟的脂肪细胞中能表达出肥胖相关蛋白质Z)。3T3-LI前脂肪细胞在胰岛素(INS)、地塞米松(DEX)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的诱导下会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对于3T3-Ll前脂肪细胞,发酵的大麦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其分化,而未发酵的大麦提取物对该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使用试剂的浓度已达到作用浓度)
(1)材料准备:将一定数目的植物乳杆菌接种到经过灭菌处理的粉碎过筛大麦和水的混合液中,利用乳杆菌的 发酵,制备大麦提取物(LFBE);同时准备另一份混合液不接种乳杆菌以获得未发酵的大麦提取物(RBE)。
(2)实验处理:①请完善表中的实验分组处理(“+”表示加入该物质,“-”表示未加入)。
②分组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提取各组细胞中的总RNA,经反转录过程获得cDNA,再利用 技术扩增出肥胖相关基因Z。在相同条件下,扩增出的基因Z的量可以反映细胞中 的量。
(3)分析与讨论:
①请用柱状图的形式画出实验结果。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的LFBE和RBE的浓度应该 (填“相同”或“不同”)。为继续探究LFBE浓度对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设置 的若干实验组进行探究。
三、实验题
25.病毒是由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等构成的非细胞形态,是靠严格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活的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与女滋病毒(HIV)都是单链RNA病毒,两者在遗传信息的流向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另外,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携带任何酶分子,结合所学信息推测:
①与HIV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特有的遗传信息流向是 。
②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中形成的核糖核酸 (填“是”“不是”或“不全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2)近期泰国官方数据显示,该国已有100多匹马死于“非洲马瘟”,这也是泰国首次出现此种疫情。“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弓|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若要探究非洲马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其结果和结论。[注:不考虑核苷酸之间的相互转化;检测放射性的方法不做要求]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修复过程以一条链为模板,修复损伤链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损伤指的是碱基错配或碱基丢失,因此DNA复制过程中A与C的 错配会导致DNA损伤,B正确;若DNA损伤是由于碱基丢失导致的,则自我修复前后碱基比例会发生改变,C错误;若损伤的DNA不能被正常修复,会导致碱基对发生改变或缺失,进而引发基因突变,D正确。
2.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该酶识别DNA上的启动子,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过程,A正确。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色盲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肓基因的数目为0个或2个,B错误。被某些致癌病毒感染的细胞,其细胞内病毒可能会发生逆转录过程,即遗传信息由RNA流 向DNA的现象,C正确。白化病的症状是由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该实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3.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A正确;孟德尔成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无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还是豌豆杂交实验,科学选材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C正确;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之后还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正确。
4.答案:D
解析: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类细胞核量为4a, 已复制完成,乙类细胞核量为2, 未复制,它们都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用药物抑制细胞的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B正确;乙类细胞核量为2,其可能存在解开双螺旋的现象,准备的复制,C正确。
5.答案:C
解析:无论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故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除了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C正确,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的位置,控制的是相对性状,B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Y、Y,C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在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则含31P的DNA分子占1,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和DNA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1)不定向; 没有
(2)若只检测到型菌,则小鼠死因可能是杀死的型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也可能是R型菌突变成S型菌;若检测到其他类型的S型菌,则小鼠死因是R型菌突变为S型菌。
解析:
22.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跟踪法); DNA、蛋白质
2.大肠杆菌; 3.超声使得部分大肠杆菌破裂; 4.不
解析:
23.答案:1.有丝分裂; 分裂前期; 2.2; 1; 2; 3.半保留复制
解析:1.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时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在分裂前期形成,所以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
2.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Ⅰ中,在根尖细跑进行第一次分裂时,以没有标记的DNA 母链为模板,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因此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并且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带有放射性。Ⅱ中,开始时亲代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而后来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放射性,说明已完成一次有丝分裂且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细胞染色体已复制2次。
3.该实验表明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4.答案:(1)厌氧呼吸
(2)①实验分组处理如表所示
③PCR 肥胖相关基因Z转录出的mRNA(或肥胖相关蛋白质Z)
(3)①如图
②相同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LFBE
解析:(1)乳杆菌通过厌氧呼吸进行发酵。(2)根据题意可知,INS、DEX、IBMX可诱导3T3-Ll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在此基础上研究LFBE的作用,具体分组情况见答案。利用PCR技术可以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经反转录合成cDNA后,在相同条件下,扩增出的基因2的量可以反映细胞中肥胖相关基因Z转录出的mRNA量,也可以反映肥胖相关蛋白质Z的量。(3)①A组未加入INS、DEX和IBMX,扩增出的基因2的量为0;若LFBE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则D组扩增出的基因Z的量会低于B组和C组、高于A组,具体见答案。②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使用的LFBE和RBE的浓度应保持相同。可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LFBE继续探究LFBE对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25.答案:(1)RNA→RNA(或RNA复制) 不全是
(2)实验思路:先利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马的细胞一段适宜时
间,以标记马细胞,然后利用标记的马细胞培养非洲马瘟病毒,培养适宜时间后从马细胞内提
取子代病毒并检测放射性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病毒含有放射性,则该病毒为RNA病毒,否则为DNA病毒
解析:
组别
含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液
INS、DEX、IBMX
一定浓度的LFBE
一定浓度的RBE
A
+
-
-
-
B
+
-
-
C
-
D
组别
含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液
INS、DEX、IBMX
一定浓度的LFBE
一定浓度的RBE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细胞的代谢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9讲 基因的表达 能力提升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