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11课;◎语文八下第24课;◎苏教九上第22课。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主意,心意
    (2)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香
    (3)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今义:秀气、好看
    (4)非丝非竹
    古义: 今义:丝线
    古义: 今义:竹子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之者谁
    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
    原意为:歌曲,在句中的意思为:
    (2)名词作状语
    ①山行六七里
    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
    ③杂然而前陈者
    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原意为:欢乐,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
    (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③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谓: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③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予谓菊(《爱莲说》)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3)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发: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苍颜白发
    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④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乐:①而乐亦无穷也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其西南诸峰 诸: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
    深:
    秀:
    (4)渐闻水声潺潺 闻:
    (5)峰回路转 回:
    (6)饮少辄醉 辄: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寓: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开: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者 晦:
    (11)山间之四时也 时:
    (12)朝而往,暮而归 朝:
    暮:
    (13)而乐亦无穷也 穷:
    (14)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
    途:
    (15)前者呼,后者应 呼:
    应:
    (16)往来而不绝者 绝:
    (17)临溪而渔 渔:
    (18)泉香而酒洌 洌:
    (19)杂然而前陈者 陈:
    (20)宴酣之乐 酣:
    (21)射者中,弈者胜 中:
    弈:
    (22)觥筹交错 错:
    (23)苍颜白发 颜:
    (24)颓然乎其间者 颓:
    间:
    (25)人影散乱 散:
    乱:
    (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
    (27)树林阴翳 翳:
    (2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29)而不知人之乐 知:
    (30)醒能述以文者 述:
    文:
    ①环滁皆山也
    ②在乎山水之间也
    5.文言虚词
    (1)也
    ①其西南诸峰
    ②醉能同其乐
    (2)其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之
    ①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
    (4)于
    (5)酿泉为酒
    (6)杂然而前陈者
    (7)颓然乎其间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8.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第②段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再从“野芳”“佳木”
    “风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时的景致。( )
    2.第③段描写“乐”的场景是有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 )
    3.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
    4. 第④段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刻画了作者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其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 )
    5. 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 )
    6.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
    7.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
    8.本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事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 )
    ◆写作特色
    9. 第①段“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琅琊山的静和水的动,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
    10.第④段写太守日暮而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于托出全文的
    主旨。 ( )
    11.第④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12.第④段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从侧面表现出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朝而往,暮而归 吾谁与归
    B.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B. 杂然而前陈者 烨然若神人
    C. 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邪
    D. 射者中,弈者胜 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
    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③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
    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
    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作亭者谁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 四时之景不同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射者中,弈者胜予观夫巴陵胜状
    D. 醒能述以文者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教然后知困
    B. 山间之朝暮也 虽有千里之能
    C. 至于负者歌于途 于我如浮云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久而乃和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
    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
    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C.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五个画面,展现了太守
    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醉”与“乐”是统一的,“乐”
    是表象,“醉”是实质。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虚词样板文
    而:①表修饰;②表顺承,相当于“就”“才”;③表并列;④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⑤表递进;⑥表因果;⑦置于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表示时间短,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用法1:表修饰
    1.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2.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3.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4.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5.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法2: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太
    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2. 学而时习之(《论语》)
    3. 温故而知新(《论语》)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7. 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用法3:表并列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法4: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1.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6.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7.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用法5:表递进
    1. 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2.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法6:表因果
    1.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2.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用法7:置于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表示时间短,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者:①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②用在描写的词后面,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不译;③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④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种”“样”;⑤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⑥动词后缀
    用法1: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一)可译为“……的人”
    1.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者/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4.故渔者歌曰(《三峡》)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6.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7.似与游者相乐/同游者/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9.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1.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1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3.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二)译为“……的事(东西)”
    1.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2.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 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法2:用在描写的词后面,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不译
    1. 晦明变化者/水落而石出者/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2.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用法3: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马之千里者(《马说》)
    用法4: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种”“样”
    1.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2.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用法5: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2.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4.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法6:动词后缀
    作亭者谁/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教参段层
    ①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ɡ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第①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基调。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弥漫的云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②段:写山中景色。先写早晚阴晴的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ɡōnɡ)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宴中尽兴地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第③段: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描写角度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④段:写日暮而归。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综合运用,托出全文主旨。
    【文章中心】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的图画,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写作特点】(1)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如第②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的变化,言简意深,片语传神。(2)骈散结合,同时大量运用虚词“也”“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第5篇 醉翁亭记
    知识梳理
    一、1. (1)意趣,情趣(语、苏:情趣) (2)花(苏:香花) (3)茂盛(苏:草木茂盛) (4)弦乐器 管乐器
    2. (1)①取名 ②起名号 ③歌唱 (2)①沿着山路 ②像鸟张开翅膀 ③在前面 (3)以……为快乐
    3. (1)①居高面下 ②靠近 ③迎着 ④将要,快要 (2)①命名 ②为,是 ③对……说 ④认为 ⑤叫做(3)①聚拢 ②返回 ③归依(语:归附) (4)①开放②头发 ③出发,启行 ④显露、流露 (5)①乐趣②快乐,高兴 ③享乐,快乐
    4. (1)环绕 (2)各个 (3)茂盛 幽深 秀丽 (4)听见(5)曲折、回环 (6)就 (7)领会 寄托 (8)弥漫的云气 散开 (9)昏暗 (10)昏暗 (11)季节(12)早晨 傍晚 (13)穷尽 (14)背 途中 (15)呼喊 应答 (16)断绝 (17)钓鱼 (18)清[语:水(酒)清] (19)陈列,摆开(苏:摆放,陈列) (20)尽兴地喝酒(语:畅饮) (21)投中 下棋 (22)错杂 (23)容颜 (24)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倒下 中间 (25)零散 杂乱 (26)跟随,跟从 (27)遮盖(语:遮蔽) (28)离开 (29)知道,了解 (30)记述 文章
    5. (1)①用在句末,表判断 ②用于句末,表陈述 (2)①代词,它,代指滁州城 ②代词,他们,指一同游玩的人 (3)①补足音节,无实义 ②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③用在“间”前,表示对方位的限制 ④代词,代指“山水之乐” 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①介词,从 ②介词,到 ③与“至”连用,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事 (5)动词,做(6)……的样子 (7)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二、1.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 给它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3.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弥漫的云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4.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
    6.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8. 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10.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三、1. √ 2. √
    3. × 【解析】“颓然”在文中是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而“太守醉也”是因为能够与百姓同乐,即使有被贬的抑郁,也都因为美景和与民同乐得到了排遣,所以“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理解有误。
    4. × 【解析】作者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应为“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5. × 【解析】文中已经提到“醉翁亭”是欧阳修在职时游历山水所建,并非是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金题演练
    一、1. (2分)C 【解析】A项中“归”,前者意思是“回去,返回”;后者意思是“归依”。B项中“颓”,
    前者意思是“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倒下”;后者意思是“坠落”。C项中“去”的意思都是
    “离开”。D项中“从”,前者意思是“跟随,跟从”;后者意思是“顺从”。
    2. (2分)B 【解析】A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表示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译为“到”;后者表比较,译为“比”。B项中“然”都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C项中“其”,前者是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后者表加强诘问语气。D项中“者”,前者是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 “……的人”;后者是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3. (2分)B 【解析】本文重在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趣,B项中“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理解有误。
    4. (1)(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2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二、1. (2分)D 【解析】A项中“作”,前者意思是“建造”;后者意思是“做,干”。B项中“时”,
    前者意思是“季节”;后者意思是“时候”。C项中“胜”,前者意思是“赢”;后者意思是“美好”。
    D项中“文”意思都是“文章”。
    2. (2分)B 【解析】A项中“然”,前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后者是代词,译为“这
    样”。B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C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在”,与后边的 “途”组成介宾短语;后者译为“对,对于”。D项中“而”,前者表转折,译为“却”;后者表修饰,不译。
    3. (2分)D 【解析】文中第②段描写景物时着眼于“乐”字,第③段写太守宴时,将“醉”与“乐”统一起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D项中“‘乐’是表象,‘醉’是实质”理解有误。
    4. (1)(2分)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2)(2分)山上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曹刿论战: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9篇曹刿论战,共15页。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7篇鱼我所欲也: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7篇鱼我所欲也,共12页。

    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三峡: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精练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三峡,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重点实词, 文言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