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二)(共100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07讲 酶和ATP 第1课时 能力提升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07讲 酶和ATP 第1课时 基础训练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07讲 酶和ATP 第1课时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A卷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检测题 能力提升A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
①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将实验温度设置为酶的最适温度
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其中一支试管的温度设置为90℃
③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置0℃、37℃、100℃三种温度
④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时,两组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
2.小麦种子中含有α淀粉酶(70℃活性不受影响,100℃高温下失活)和β淀粉酶(70℃处理15min失活),某学习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见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酶量和淀粉剩余量为无关变量
C.比较三组实验结果可知:x>y>z
D.可通过比较z-y和y-x的大小来大致比较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大小
3.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一种专门用于分解PET塑料的水解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将据此培育出专“吃”PET塑料的新酶种,通过生物降解方法帮助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下列关于这种新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分解塑料以后,自身被消耗
B.该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
C.用该酶对塑料进行生物降解,此传统的化学分解效率高、污染小
D.该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
C.研磨有利于酵母细胞内酿酶的释放
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无机催化剂和酶自身会发生变化
B.和无机催化剂不同,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通过加热也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原理与催化剂的不同
6.能荷调节也称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过调节ATP、ADP、AMP(一磷酸腺苷)两者或三者之间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计算公式为:能荷=(ATP+1/2ADP)/(ATP+ADP+AMP)。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分子AMP中只有一个磷酸键,在正常细胞中为RNA的自我复制提供原料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对能荷没有影响
D.AMP转化为ADP的过程,通常与细胞内的某些放能反应相联系
7.细胞内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UTP的名称是三磷酸尿苷,其中“U”代表尿嘧啶
B.CTP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的稳定性相同
C.G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可得到DNA的单体
D.上述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
8.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B.ATP脱下2个Pi基团后可以作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相同的酶参加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9.研究发现有些无线粒体的寄生虫可从其宿主中“偷”ATP,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宿主细胞中含有大量ATPB.ATP合成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C.寄生虫无线粒体无ATP生成D.“偷”来的ATP可直接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10.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过程和放能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是吸能过程,需要消耗ATP
B.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吸能过程
C.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吸能过程,需要消耗ATP
D.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是放能过程,该过程可以合成ATP
11.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过程中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B.适当提高氧气浓度,癌细胞会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的ATP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
12.如图表示呼吸作用的部分主要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进行①过程
C.人体有氧呼吸可进行②过程,剧烈运动时人体无氧呼吸也可进行②过程
D.②过程可能生成ATP,也可能不生成ATP
13.过保质期的酸奶会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 )
A.涨袋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B.涨袋可能是由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
C.如果涨袋的酸奶中有酒味,说明可能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造成的
D.只要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涨袋的现象
14.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持提取出的线粒体的活性应将其置于清水中保存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改变其耗氧速率
15.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 )
A.产物CO2的O2来源于底物葡萄糖和水
B.若等质量脂肪代替葡萄糖则消耗的O2更多
C.水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
D.能量少数转移到ATP,大多以热能散失
16.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大棚中施用农家肥可以提高CO2的含量,从而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
B.农业上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给农作物提供更多的O2
C.大棚薄膜最好用无色透明的,这样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17.光合作用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植物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也能大量合成(CH2O)
B.光合作用产生O2和ATP的场所均是叶绿体基质
C.停止光照或提高CO2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C3含量增加
D.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1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B.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C.当对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以后,暗反应也马上停止
D.光反应分解水生成O2,暗反应消耗O2生成水
19.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C3的积累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C5的积累越多
C.光照时间越长,带有放射性的物质种类越多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20.在甲、乙两试管中培养小球藻,给甲试管中提供C18O2和H2O,给乙试管提供CO2和H218O,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两试管最初释放的氧气分别应该是( )
A.甲为18O2,乙为O2B.甲、乙均为18O2
C.甲为O2,乙为18O2D.甲、乙均为O2
二、填空题
21.植物细胞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H2O2分解。焦性没食子酸被O2氧化后呈现橙红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紫色反应,并且蛋白质的浓度越高,紫色越深。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黄瓜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1、2号试管中,______试管是对照组,1、2号试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②2号试管显橙红色,但并不能据此证明黄瓜细胞中存在过氧化物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需要增设一组实验,简述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
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白菜细胞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白菜和黄瓜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欲设计实验比较黄瓜和白菜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多少,简述设计思路:________(假设两种植物提取液中只含过氧化物酶)。
22.ATP是细胞内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合成一般与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相关联,生物体对ATP的需求较大,但细胞内ATP的含量较少,细胞能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途径有________。
(3)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腊肉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放入发光仪(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第二步: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第三步:测算出细菌数量。
①荧光素接受__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②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③根据ATP含量可大致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
23.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_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__________。
(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绿色植物及光合细菌都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一种生长在盐湖里的嗜盐菌,虽没有叶绿素,也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同化CO2。
嗜盐菌在低氧和日光下生长,其细胞膜中可产生明显的斑块,不仅因为斑块的颜色与人眼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很相似,所以叫紫膜,而且紫膜中含有一种叫做细菌视紫红质的蛋白质。它能把接受到的阳光大约10%变成其他形式的能,比叶绿素能够转换约30%的光能要低。每一分子细菌视紫红质含有一分子视黄醛,由它吸收光子并引起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循环。紫膜蛋白在吸收光子引起光化学反应循环的同时,能产生跨紫膜的质子泵作用,即当光照射时,视黄醛放出H+到细胞膜外,失去H+的视黄醛又从细胞质内获得H+,在光照下又被排出。这样反复进行,形成膜内外H+梯度,当膜外的H+通过膜中的H+-ATP酶顺梯度差返回时,合成ATP,用于同化CO2。
(1)将你学过的植物光合作用知识与本文中介绍的新知识进行比较,将不同之处填入下表。
(2)你认为上述材料中嗜盐菌进行的代谢过程能称作光合作用吗?请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嗜盐菌的代谢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质子泵对于H+运输方式是______。可作出推断H+-ATP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如果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使类囊体膜上同时具有细菌视紫红质和叶绿素,且视紫红质不影响原有叶绿素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能否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人认为可以,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不能,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在植物细胞中合成的部位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上述资料内容研究方向,你认为可围绕提高植物光合效率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5.小麦收获期,若遇阴雨或潮湿的环境,经常出现种子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称为穗发芽,穗发芽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储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组成淀粉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相比于无机催化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更高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________。
③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
④也可用________(答试剂名称)进行显色并比较颜色深浅,红粒管和白粒管的显色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穗发芽率差异是哪种淀粉酶所导致,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 mL→使α-淀粉酶失活→如上表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Ⅱ.红粒管、白粒管各加入相应提取液0.5 mL→X处理→如上表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A错误;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该水解酶最可能是蛋白质,B正确;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且生物降解本身产生的污染小,所以用该酶对塑料进行生物降解,比传统的化学分解效率高、污染小,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4.答案:D
解析: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有气泡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催化该化学变化进行的是酵母细胞内产生的酿酶;研磨有利于酿酶的释放;毕希纳所做的实验,不能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答案:D
解析:无机催化剂和酶反应前后自身均不发生变化,两者催化化学反应的原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加热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是提高反应物中高能量分子的数目,D正确。
6.答案:A
解析:AMP含一个普通磷酸键,是RNA合成原料,正常细胞内不能进行RNA的自我复制,A错;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消耗也不释放能量,与能荷变化无关,能荷不变,C正确;AMP转化为ADP需要吸收某些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D正确。
7.答案:D
解析:参照ATP的名称,UTP的名称是三磷酸尿苷,U为尿苷,A项错误;CTP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的稳定性不同,最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B项错误;G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单体之一,C项错误;ATP、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将释放的能量储存起来,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其中的能量;ADP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ATP水解需要水解酶.ATP合成需要合成酶;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由题意“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过程中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知,癌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主要靠无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因此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A正确;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适当提高氧气浓度,癌细胞不会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的ATP,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而无氧呼吸的能量产生只发生在第一阶段且产生的能量少,因此为了满足能量的需求,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C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而无氧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绝大多数存留在乳酸中,故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A正确;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B正确;②过程可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剧烈运动时人体无氧呼吸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②过程可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有ATP生成,若代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没有ATP生成,D正确。
13.答案:C
解析: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A、B错误;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会出现涨袋的现象,C正确,D错误。
14.答案:D
解析:为保持提取出的线粒体的活性应将其置于等渗缓冲液中保存,A错误;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试管中可能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是丙酮酸和[H],小鼠肝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因此两个过程都没有CO2的产生,B错误;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C错误;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因此可改变其耗氧速率,D正确。
15.答案:C
解析:产物水中的O全部来自于反应物O2,产物CO2的O来源于底物葡萄糖和水,A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高,消耗等质量的脂防比葡萄糖耗氧更多,B正确。真核细胞中水是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错误。lm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2870kJ)大多以热能(1709kJ)形式散失,只有少量(1161kJ)转移到ATP中,D正确。
16.答案:B
解析:农家肥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CO2,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合理安排植株的间距,主要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光能,B错误;无色透明的薄膜有利于透过更多的光,C正确;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能降低细胞呼吸,该措施可以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17.答案:C
解析:暗反应不需要光照,但暗反应的发生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NADPH和ATP,故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不能持续进行,更不能大量合成糖类等有机物,A错误。光合作用产生O2和ATP的场所均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不再合成,C3的还原受阻,但短时间内CO2的固定仍在正常进行,故C3含量增加;提高CO2浓度,CO2的固定加快,但短时间内C3的还原仍在正常进行,故C3含量增加,C正确。ADP是合成ATP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中ATP的合成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ATP合成后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过程,生成ADP和Pi,故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D错误。
18.答案:A
解析: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A正确;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B错误;当对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以后,光反应马上停止,但暗反应由于前而光反应提供的部分NADPH和ATP,可以继续进行一段时间,C错误;光反应分解水生成O2,暗反应消耗CO2生成有机物,D错误。
19.答案:C
解析: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平衡,此时小球藻(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相对稳定,积累量不会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一直增加,A、B错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14CO2通过暗反应等形成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更多的物质含有14C(放射性物质),C正确;14CO2参与的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放射性物质会较集中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
20.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所以甲、乙两试管最初释放的氧气分别为O2和18O2。
21.答案:(1)①1号;黄瓜提取液的有无;②把缓冲液换成2mL过氧化物酶溶液,其他条件与1号试管相同;高温使黄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
(2)组成两种植物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等不同(合理即可)
(3)将等量的黄瓜和白莱提取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观察紫色深浅,紫色深(显色反应强)的一组,过氧化物酶含量高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黄瓜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1、2号试管中,2号试管加入的是黄瓜提取液,为实验组,而1号试管加入的是缓冲液,是对照组。2号试管显橙红色,但并不能据此证明黄瓜细胞中存在过氧化物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需要增设一组实验,实验思路为:把缓冲液换成2mL过氧化物酶溶液,其他条件与1号试管相同,若实验结果与2号试管的结果相同,则可说明黄瓜细胞中存在过氧化物酶。3号试管中加入的是煮沸冷却后的黄瓜提取液,由于高温使黄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所以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
(2)过氧化物酶的木质为蛋白质,白菜和黄瓜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组成两种植物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等不同。
(3)假设两种植物提取液中只含过氧化物酶,由于过氧化物酶的本质为蛋白质,且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紫色反应,并且蛋白质的浓度越高,紫色越深,所以欲比较黄瓜和白菜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多少,可将等量的黄瓜和白菜提取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观察紫色深浅,紫色深(显色反应强)的一组,过氧化物酶含量高。
22.答案:(1)放能;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较快
(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3)①ATP;②正比;③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解析:(1)ATP的合成需消耗能量,故一般与放能反应相关联。生物体对ATP的需求较大,但细胞内ATP的含量较少,因为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较快,ATP消耗后可迅速产生,所以可以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
(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①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②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和ATP等物质的参与下可进行反应发出荧光,发光强度与ATP的含量成正比,所以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ATP的含量。③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根据ATP含量大致测算出细菌数量。
23.答案:(1)细胞质基质; 不能(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3)A(4)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1)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正常通气情况下,也有乙醇产生,但与低氧情况相比,乙醇量很少,因此可以确定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而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乙醇增多。
(3)低氧胁迫条件下,品种A和品种B相比,品种A产生的乙醇多,说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A。
(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另外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会影响无机盐的主动运输过程,使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
24.答案:(1)②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③紫膜
(2)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物质和能量两方面必须答全才可以);自养厌氧型
(3)主动运输;催化ATP合成;运输H+
(4)增强光能的吸收能力,增加光反应产物(ATP和[H])的供给;暗反应所需的CO2等条件并没有改善或固定CO2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修改后缺乏暗反应条件支持原答案;不同,视紫红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色素不是蛋白质,合成部位不是核糖体(或视紫红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色素是脂质,在内质网或叶绿体中合成)
(5)对植物进行改造,提高植物体捕获光能的效率;调控环境因素如增加CO2的浓度来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解析:
25.答案:(1)①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②0.5 mL蒸馏水 调节pH/保证淀粉酶催化的适宜pH
③红粒 低
④斐林试剂 均出现砖红色沉淀,且白粒管的砖红色较深
(2)使β-淀粉酶失活 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是由α-淀粉酶所导致的
解析:
组别
甲
乙
丙
第一步
三组均加入等量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加适量蒸馏水混合
第二步
25℃处理15min
70℃水溶处理15min
100℃处理15min
第三步
三组均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淀粉剩余量
实验结果
x
y
z
试管编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溶液/mL
缓冲液/mL
黄瓜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黄瓜提取液/mL
1
2
2
2
-
-
2
2
2
-
2
-
3
2
3
-
-
2
正常通气品种A
正常通气品种B
低氧品种A
低氧品种B
丙酮酸(u ml/g)
0.18
0.19
0.21
0.34
乙醇(u ml/g)
2.45
2.49
6.00
4.00
捕获光能的场所
捕获光能的物质
教材文本
类囊体薄膜
②________
题干文本
③________
细菌视紫红质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
+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细胞的代谢 综合检测题 能力提升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08讲 细胞呼吸 能力提升A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08讲 细胞呼吸 能力提升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