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共53份)
-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Word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Word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
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16%+eq \f(1,2)×20%=2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正确;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2.(2021·宜宾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
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
3.(2021·郑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B )
A.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解析] 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4.(2021·四川高三模拟)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D )
A.隔离是引起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C.可遗传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引起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2020·昆明市高三一模)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AA占10%,Aa占20%,aa占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10%,隐性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
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60%
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环境条件改变,可能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也可能影响其死亡率,A错误;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70%×(1-10%)÷[10%×(1+10%)+20%×(1+10%)+70%×(1-10%)]×100%≈65.6%,C错误;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也可能存在突变、迁入或迁出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6.(2020·黑龙江哈尔滨期末)非洲某地区野兔肆虐,下图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一年和六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B.被注射药物的野兔,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
C.药物的注射不会改变该地区野兔的基因库
D.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可以使野兔种群的耐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解析] 注射药物后一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野兔种群中本来存在着具有耐药性的变异个体,药物的作用只是将其选择出来,所以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是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药物的注射会使没有耐药性的个体死亡,改变了该地区的野兔基因库。
7.(202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D )
A.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
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D.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解析] 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B正确;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群基因纯合的比例,C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错误。故选D。
8.(2021·广西钦州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物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只要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
C.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析] 生物的共同进化也可通过互利共生来实现;只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为物种多样性,而非种群多样性。
9.某生物的某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8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A5>A6>A7>A8)控制,某环境条件下该生物种群中各个基因频率保持相等。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D )
A.这8个复等位基因中,每个基因的基因频率都是12.5%
B.群体中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组成有36种,表现型有8种
C.在自然种群中,与该性状相关的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eq \f(7,8)
D.题干所述环境条件下各个基因控制的性状适应力是不同的
[解析] 由题意知,该环境条件下,8个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相等,大小是1÷8×100%=12.5%,A正确;由于8个复等位基因存在完全显隐性关系,因此表现型是8种,基因型种类是纯合子的有8种,杂合子的有Ceq \\al(2,8)=28种,基因型共有36种,B正确;由于每一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2.5%,即eq \f(1,8),因此一种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2×eq \f(1,8)×eq \f(1,8)=eq \f(1,32),由B可知,杂合子的基因型共有28种,因此该种群所有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eq \f(1,32)×28=eq \f(7,8),C正确;由于8种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即上述环境条件下各个基因控制的性状适应力是相同的,D错误。
10.(2020·安徽六安高三模拟)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
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
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
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
[解析] 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进化为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90%/(30%×90%+60%×90%+10%×110%)≈29%,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60%×90%/(30%×90%+60%×90%+10%×110%)≈59%。
11.(2021·山东省青岛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产生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途径
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两个种群的动物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并生出后代,说明二者之间属同一物种
[解析]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C正确;两个种群的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若产生的后代没有繁殖能力,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D错误。故选C。
12.(2021·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B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解析]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控制桦尺蠖黑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控制桦尺蠖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A错误;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比例降低,但是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过程中,由于人工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B。
13.(2021·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类用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C.在一个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D.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
[解析] 使用杀虫剂后,非抗药性个体被杀死,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将抗药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得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生存的几率升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而不是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一定相同,B错误;自然选择的前提是存在可遗传变异,C错误;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4.(2020·山西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请在下列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比较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1)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种群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都认为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可见,二者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①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②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而现代进化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即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种群的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5.(2020·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36%、Aa=48%、aa=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解析] (1)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基因,图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逐渐形成抗药的新类型,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蝇,所需时间较长。(2)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则A的基因频率=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2=36%、Aa=2×60%×40%=48%、aa=(40%)2=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等。(3)若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基因频率会增大;若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2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1单元 第4讲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