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728/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走近作者,背景资料,字词梳理,整体感知,精读细研,疑难探究,板书设计,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新课导入 2 学习目标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掌握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写作的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难点)感悟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本诗是第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离开了长安,后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岱宗( ) 眦( )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岱宗: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又称为岱宗。夫:无实义,这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造化:天地,大自然。昏晓:昏,傍晚,这里是晦暗的意思;晓,天亮。这里是明亮的意思。
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1. “青未了”写出了泰山怎样的气势? 【答案】泰山的绵延、高大。
2. 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 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 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 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 形象。
3.尾联化用了哪一句古语? 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
尾联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远望 高峻青翠近望 秀美高大细望 心胸激荡、眼界开阔愿望 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这首诗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2.由远而近,虚实结合。全诗紧扣“望”字展开,前三联写实景,最后一联写想象中的景象。首联写远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绵延不断、雄伟壮阔的气势。颔联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凝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尾联想象俯瞰群山,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豪迈气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望岳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收获园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句领起,振起全篇,连山接海隅,唐代士子的漫游传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望岳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初读课文,诗文解释,品读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