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评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字词梳理,字词释义,整体感知,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顺流而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新课导入 2 学习目标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其实有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重点)
纪昀清代(1724年6月-- 1805年2月),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鬼狐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他还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河干( ) 圮于河( ) 棹( )曳( ) 湮于沙上( ) 啮沙( )坎穴( ) 溯流( ) 臆断( )铁钯( ) 木杮( ) 欤(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概括各层大意。
1.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怎样寻找石兽的?
2.在寻找石兽这件事上,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内容上,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在结构上,由事入理,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寺僧按照常理去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特点,主张到沙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张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老河兵常年镇守河防,了解水、沙、石的特性,他是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所以是正确的。
老河兵的判断看起来不合常理,可为什么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写寻找沉落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推想,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逐层深入,叙议结合。本文脉络分明,逐层深入。文章分四段,正好是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和尚在石兽沉落处没有找到石兽,又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冲走,驾船往下游寻觅,结果也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设帐讲学的讲学家以博学自夸,嘲笑和尚不懂事物的特性。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这时,作者笔锋一转,叙述老河兵的分析,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治河的实践经验,分析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链接,研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精读品味,预习反馈,初读感知,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中石兽,临靠近,圮倒塌,河干河岸,并一起,阅经过,募募集,竟最后,求寻找,以为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潮湿,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代词指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