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圮”“棹”“颠”“啮”“物理”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纪昀(1724—1805),字晓岚,道号观弈道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河干( ) 圮( ) 棹( ) 铁钯( ) 曳( ) 啮( ) 木杮( ) 湮( ) 欤(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①圮:倒塌。②并:一起 。③阅:经过,过了。④竟:终于,到底。 ⑤以为:认为。⑥棹:划船。⑦曳:拖着。
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过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①尔辈:你们。②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③木柿:削下的木片。④暴涨:凶猛的河水。⑤湮:埋没。⑥耳:罢了。⑦颠:通“癫”,疯狂。⑧为:认为。
译文: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子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①河兵 :巡河、守河的士兵。②失石:丢失的石兽,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兽。③盖:原来(是),句首发语词。④啮:侵蚀,冲刷 。⑤坎穴 :坑洞 。⑥已:停止。⑦遂:于是。⑧溯流 :逆流 。
译文: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原来是因为石兽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①求:寻找。②如:依照。③言:话。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⑤但:只。⑥理:道理。⑦臆断:主观地推断。⑧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吗”。
译文: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按照故事的发展变化,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没有结果。
第二段:讲学家认为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并由此得出遇事不能主观判断的道理。
1.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请填写下列表格。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 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备课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刻舟求剑,地名今属河北,佛寺的外门,经过经历,终了最后,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设馆教书,这不是木片,颠倒错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5 河中石兽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纪jǐ昀,自主预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链接,研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精读品味,预习反馈,初读感知,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