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2943/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PPT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说明文阅读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2017北部湾经济区《人为什么不冬眠》第2题C项)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考点1 说明方法及作用(7年6考)考向1 辨析说明方法(7年4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7.10C,南宁:2016.10、2015.10、2014.9
第④段画线句:在一定的温度下,人的心脏不能去除多余的钙,因此,当中心血液的温度在28℃以下的时候,就会停止工作。相比之下,冬眠动物的心脏即使在1℃的环境下也能继续跳动,因为它们的心脏可以自动去除多余的钙,这是人类所做不到的。 【思路归纳】细读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从“28℃”“1℃”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相比之下”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句中没有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故选项分析有误。
解答此类题,可遵循如下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范围,是某句还是某段。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根据关键信息或辨识标志判断,具体如下:
考向2:说明方法的作用(7年2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10C,南宁:2013.10
例:(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2题C项)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第⑤段画线句: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双线结寓意财源广进……
作答此题可分为两步,一是判断说明方法(已给出说明方法的,可直接跳过此步骤),二是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可联系上下文来分析。 常考的说明方法见文体知识梳理 3.说明方法。
【思路归纳】从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如最常见的……”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三种中国结蕴含的寓意,并没有同任何事物进行比较,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项分析有误。
例:(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2题D项)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知识。 【思路归纳】文章《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①②段介绍了中国结的起源、发展、得名原因;第③④段主要介绍中国结的编织技法及结与饰物的搭配;第⑤⑥段介绍中国结的寓意。因此,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考点2 说明顺序(7年5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10D、2017.10D,南宁:2015.9、2013.9、2012.9
判断说明顺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说明对象和语言标志:
一般情况下,如判断出文章不是时间、空间顺序,就基本可判断为逻辑顺序。 (2)从说明文类别来看,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3)无法根据显性标志判断时,可在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后,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考点3 说明文语言(7年4考) 考向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年2考) 【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10B、2017.10B
此考点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判断句中‘××’是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是“辨析加点词去掉而不改变原意的一项”。
例:(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2题B项)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原文呈现: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 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 【思路归纳】“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这句话中的“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有绳纽是铜镜的普遍情况,可见这种情形在铜镜中的占比很大,去掉这个词语则表示所有铜镜都有绳纽,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正确。
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采用如下步骤: (1)删加点词。 (2)对比。比较句子意思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无变化,则未体现其准确性。 常见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有:
考向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平时性(7年2考)【考情搜索】南宁:2014.10 、2012.10
例:(2014南宁《未来网络用灯光》第2题)下列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2分) ( )A.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B.早在2000年,日本研究者就提出并仿真了利用LED照明灯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室内通信系统。C.从产业发展而言,已有的Wifi、3G等技术都有着相应的成熟的集成芯片,但可见光通信没有任何专业芯片。D.发展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仅为LED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剂强心剂,还可望拉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辨识和分析。A项中破折号后面的话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Lifi作通俗易懂的介绍,属于平实说明。B项中举日本的例子,属于平实说明。C项是通俗说明Lifi的不足之处,属于平实说明。D项的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喻为“强心剂”,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属于生动说明。 【答案及评分】D(2分)
生动说明是运用了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句子,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更能吸引人,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好的了解。 平实说明是用大白话将说明对象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来,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判断说明语言是否生动要抓住以下四点:
(1)从表达方式看。生动说明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经常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被说明的对象栩栩如生,避免枯燥乏味。平实说明主要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从修辞手法看。生动说明经常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3)从选择词语看。生动说明通常大量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词,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动性,而平实说明较少使用此类词语。 (4)从说明方法的运用来看。生动说明多使用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考点4 辨析说明文结构(2016南宁)
例:(2016南宁《文房四宝》第1题)下列对本文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总—分—总 B.总—分C.递进式 D.连贯式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说明文的结构形式。解答此题,最主要的是理清各段段意。第①段交代文房四宝的起源,总括文房四宝的品类、别称等;第②~⑤段,每段分别介绍文房四宝的一个品类;第⑥段总述文房四宝,概括它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据此可知,第②~⑤段并列介绍了文房四宝中的四个品类,而开头段和结尾段分别是总述。故可判断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答案及评分】A(2分)
辨析文章的结构,首先应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或从属或并列或因果),其次分析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说明文结构见文体知识梳理 5.说明文结构。 注意:有时一篇说明文会是几种说明结构的综合运用,此时就需要特别关注题干,看清楚答题区域。
考点5 标题作用(7年2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10A、2017.10A
例:(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2题A项)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思路归纳】文章标题中的“炎黄子孙的情意结”点明了中国结同炎黄子孙的密切联系;“中国结”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文的内容围绕其展开说明;文章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
(1)从内容上看,有的文章标题点明说明的对象(如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有的文章标题还会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2)从表达效果上看,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击进入针对训练Wrd版
课时讲解2 内容转述
例:(2018《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1题)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考点6 指定对象转述辨析(7年6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9、2017.9;南宁:2012~2016.11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思路归纳】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此题考查对“中国结”相关知识的说法,注意选择“有误”的一项。其次,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内容。由A项中的“上古时期”“手工编织工艺品”可知对应第①段,根据“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B项中的“对称精致” “传统装饰
的习俗和审美观念”可知对应第①段,根据“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可知,B项说法正确。由C项中的“编结原理”可知对应原文的第③段,根据“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基本技法……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可知,C项说法正确。由D项中的“《红楼梦》”可知对应第①段,根据“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
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可知,D项中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说法有误。故选D项。【答案及评分】D(2分)
例:(2018北部湾经济区《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第3题)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2分)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考点7 全文内容转述辨析(7年7考)【考情搜索】北部湾经济区:2018.11、2017.11;南宁:2012~2016.12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思路归纳】首先,抓住题干要求“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其次,结合选文内容逐项判断选项是否与其相符。由A项中的“北京申奥”可知对应第②段,根据“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
的喜爱”可知,中国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但并非唯一,A项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由B项中“古玉”“含蓄色调的结”可知对应第④段,根据“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可知,B项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由C项中“组合技法”可知对应第③段,根据“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
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可知,组合技法不是利用线头并行,而是利用线头延展,C项中的“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由D项中“炎黄子孙”可知对应第⑥段,根据“对所有华人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可知,“家”并非实指家庭,D项中的“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故选B项。【答案及评分】B(2分)
●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偷换概念 设错方式: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如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作用或者发展趋势进行调换、改变。如2016钦州9A:“‘降解’是聚合物发生了分子链的无规则断裂、侧基和低分子的消除反应,致使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过程。”选项将降解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指在热、光、机械力、化学试剂、微生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漏掉了,与原文不符。 识别方法: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标记。做题时,分辨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是否与原文一致。
(2)张冠李戴 设错方式: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如2016南宁12D:“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选项将端砚的特点“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转移到歙砚上,与原文表述不符。 识别方法:读原文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来;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
(3)范围不清 设错方式: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如:以部分代替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替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替普遍(或相反)。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修饰成分或者表轻重程度的限制成分。如2018北部湾经济区11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中国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但并非唯一,选项中增加“唯一”一词,以偏概全,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识别方法:重点关注以下几类词语:
(4)答非所问 设错方式:选项内容与题干问题无关。如2016北海8C:“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选项是关于唐菖蒲的介绍,不是菖蒲象征“吉瑞”的原因。 识别方法:要注意审明题干要求,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问题,选项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5)混淆时(模)态 设错方式:“已然”是已经发生的情况,“或然”是可能发生的情况,“未然”是还未发生的情况。设错时,有时会故意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推论说成是既成事实。如2014南宁12D:“虽然Lifi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它已经取代Wifi走进千家万户,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选项将原文中的未然情况“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转换为已然情况即“已经取代”,与原文不符。
识别方法:关注表示时(模)态的词: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之前、尚未、一定、必将、可能、似乎、预计、估计、未必等。 (6)正话反说 设错方式:肯定和否定颠倒。如2012南宁12C:“蜜蜂经过花朵柱头会造成自花授粉,所以离开花朵空腔时,可以不从盖状的花瓣出去”,选项将原文的肯定表述“得从”转换为否定表述“不从”,与原文不符。
(7)颠倒主客 设错方式:将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和客体相互颠倒。如2015南宁12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选项中将主(宋代的朝廷)与客(属国)颠倒了。 识别方法:读原文时,标注、圈画句子成分;答题时,将原文相关内容与选项中的句子成分进行比较。
(8)因果混乱 设错方式:①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如2017北部湾经济区11C:“只要人类大脑神经元含有经过修饰的特殊蛋白质,且在退化后能自我修复,人就能够冬眠。”文中谈及人类无法冬眠的原因有两方面,选项中只满足一方面的条件,是不足以下“人就能够冬眠”这一结论的。
②因果颠倒,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文中的“因(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条件)”。 识别方法:在阅读文章时,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仔细分析选项中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9)说法绝对 设错方式:选项把原文中的说法绝对化。如2015钦州9A:“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完全可以防范‘三手烟’对人的危害。”选项将原文中的可能情况“也不足以防范”转换为必然情况“完全可以防范”,与原文不符。 识别方法:关注表全部范围的词 “全、都、所有、囊括、共、一概”等,表范围限定的词 “只、仅仅、光”等,表肯定的词“必定、必须、一定、就”等,选项中出现这些词要注意对应好原文,如果原文中没有,一般就是说法绝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课件,共21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4专题十五说明文阅读教学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名著与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头灯的位置选择,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得名由来名字演变,文化意蕴,使用礼仪讲究,随意上下翻拣,功用妙处,收藏价值或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