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四节 光的折射精品精练
展开一、单选题
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当我们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C. 水中倒影看起来比实际物体暗是因为射到水面的光有一部分折射了
D. 从岸上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原理相同的是( )
A. 天空彩虹
B. 月食现象
C. 耀眼的玻璃幕墙
D. 水中倒影
在平静的湖面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梭,鸟在水草中翱翔”的美丽奇观。在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见水中的“鱼”或“鸟”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树在水中的“倒影”
B. 月食现象
C. 人在灯光下的影子
D. 海市蜃楼现象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
A. B点
B. B点上方
C. B点下方
D. 都可以
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 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等于50°B. 折射角等于20°
C. NN′是界面D. MM′的右边是玻璃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的______。
(2)当他往杯中加水的时候,又看见底部的硬币,这又是因为光的______。
某同学在用玻璃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应该是: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界面的______侧是空气.
如图所示,小刚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刚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_____斜射入______中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
渔民看到水里的“鱼”,其实是鱼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叉鱼的时候,要瞄准鱼的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够叉到鱼。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然后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其实看到的硬币是变浅的______(实像/虚像)。硬币上有A、B两点,先看到硬币上的______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折射角变化情况是______。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拌,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这是为了______ 。
(2)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______ 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为0°。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______ 和______ 现象。
③光从空气斜射时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 ,且折射角始终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入射角。
小兴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将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测得表中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2)当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
(3)若图中入射角α=30°,则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度.
(4)当光沿NO方向垂直射向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折射角将等于________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答】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符合实际;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有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虚像是反射或折射光线延长线形成的,如果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晴,将看不到物体成的虚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水中倒影看起来比实际物体暗是因为射到水面的光有一部分折射了,此选项符合实际;
D.斜看水中的物体,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浅,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就形成月食,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屏幕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解:AB、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A选项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AB错误;
C、人看见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反射,不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鸟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逆着反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鸟在水中的虚像,如图所示,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答】
A.树在水中的倒影,是以水面为平面镜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不合题意;
B.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合题意;
C.人在灯光下的影子,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人,在人的下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不合题意;
D.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答】
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
由题知,OP是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一条反射光线,所以入射光线应在法线右侧的水中,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相等(均为60°);
折射光线应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以上分析可知,B图正确。
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C错误;
D图中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故D错误。
7.【答案】A
【解答】
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所以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答】
太阳光从进入大气层,在不均匀大气中传播时,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则有大气层时,我们会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则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解: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
(2)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为折射角;
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等于40°,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该图反映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10.【答案】直线传播 折射
【解析】解:(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镜,所以眼镜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往杯中加水的时候,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11.【答案】OD 30° 右
【解答】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由于∠COD=∠FOG,故∠EOD=∠FOE,因此CG界面,是AE法线,所以FO是入射光线,∠FOE为入射角,其大小为90°−30°=60°;OD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因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AOB为折射角等于3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的右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OD;30°;右。
12.【答案】水 空气 折射
【解析】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刚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13.【答案】虚 下方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
故答案为:虚;下方。
14.【答案】折射;乙
【解答】
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故答案为:折射;乙。
15.【答案】虚像 A 不变
【解析】解:人看到水中的硬币是由于硬币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会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看去,就会看到硬币的虚像,比实物变浅了,所以看到硬币是由于光线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
由图可知,先看到硬币的A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且法线的方向也不变(与水面垂直),所以折射角不变。
16.【答案】40°
【解析】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
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则∠AOD=∠DOB=α。
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则折射角β=180°−60°−80°=40°。
17.【答案】便于观察光路 同一 垂直 反射 折射 增大 小于
【解析】解:
(1)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牛奶和烟雾可以反射光,此做法是为了便于观察光路;
(2)实验中国转动纸板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纸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3)①当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8.【答案】(1) (2)大于 增大 (3)90 (4)0
【解析】解:
(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若图中入射角α=30°,折射角为60°,反射角为30°,则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90°−30°)=90°.
(4)当光沿NO方向垂直射向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为0°.
α
0°
15°
30°
β
0°
15°
30°
γ
0°
11°
22.1°
玻璃中的入射角α
0°
17°
24°
30°
空气中的折射角β
0°
30°
45°
60°
初中粤沪版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