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1分子和原子常考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3.1分子和原子常考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
    3.1分子和原子常考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
    3.1分子和原子常考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空气B.MnO2C.CO2D.H2O2
    2.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4.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元素
    5.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间隔B.分子个数C.分子质量D.分子种类
    6.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7.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9.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B.
    C.D.
    10.n个H2O分子和n个H2SO4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
    A.氢分子B.氧分子C.氢原子D.氧原子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1cm3水中有3×1022个水分子: .
    12.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 和汞 ,每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大量氧 聚集成氧气,许多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均填“分子”或“原子”)
    13.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观点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2)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
    14.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
    ② ;
    ③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15.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 (填“酸”或“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 ;说明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分子运动的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2)如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从图2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 。
    17.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图中甲所代表的粒子名称是 ;
    (2)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18.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香味的原因是 。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19.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构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20.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小瑛的实验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瓶口用一张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的滤纸盖住。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其目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B.MnO2C.CO2D.H2O2
    【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
    故选:A。
    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分析】根据微粒的特性进行分析,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
    【解答】解:由物质的微粒性可知: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可知:
    A、微粒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微粒的大小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微粒的质量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微粒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4.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元素
    【分析】根据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有氧分子构成,因为开水加热后氧气已经溢出,水沸腾很多气泡就是这个原因,即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那么煮沸过的水中也是如此,氧气溶解度很小的;
    故选:C。
    5.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间隔B.分子个数C.分子质量D.分子种类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和排列方式、运动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A、水分子间隔变大,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分子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分子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分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分析】A、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
    B、微粒之间有间隔;
    C、分析水分子的构成;
    D、水是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D、水是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不正确。
    故选:D。
    7.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解答】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故选:D。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B.
    C.D.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10.n个H2O分子和n个H2SO4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
    A.氢分子B.氧分子C.氢原子D.氧原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n个H2O分子和n个H2SO4分子中含有相同的是氢原子的个数,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不断运动
    (2)1cm3水中有3×1022个水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很小(答:分子质量很小不得分). .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1)说明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2)说明微观粒子很小.
    故答案为:
    (1)分子不断运动;
    (2)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很小.
    12.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氧 原子 和汞 原子 ,每两个氧 原子 构成一个氧 分子 ,大量氧 分子 聚集成氧气,许多汞 原子 直接构成金属汞.(均填“分子”或“原子”)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本问题.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多个氧分子构成氧气,汞是由多个汞原子直接聚集而成的,它不存在汞分子.
    故答案为: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原子.
    13.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观点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C ;
    (2)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A .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解:(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故选:(1)C;(2)B;(3)A.
    14.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刚石、铝、铁 ;
    ②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 ;
    ③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分析】(1)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对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示补充完整即可。
    【解答】解:(1)因为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可知①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刚石、铝、铁,而氢气、水、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由离子构成;
    (2)从宏观物质的质量以及微观结构的数量关系分析可知: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
    故答案为:
    (1)①金刚石、铝、铁;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
    (2)单质;化合物; 分子;离子;
    15.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 碱 (填“酸”或“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 B试管中白色棉花变红 ;说明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分析】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滴加少量浓氨水,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碱;B试管中白色棉花变红;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分子运动的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D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2)如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BC (填标号);
    ②从图2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分子种类 ;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从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说法正确;
    B.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变成红色,说法正确;
    D.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不会改变,说法错误;
    故填:D;
    (2)①在A、B和C中,B、C是同一种分子,且温度不同,二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BC;
    ②从图2中可见,A、B的温度相同,分子种类不同,运动的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分子种类,故填:分子种类;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17.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图中甲所代表的粒子名称是 原子 ;
    (2)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氯化钠 ;
    【分析】(1)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以及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进行解答;
    (2)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以及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所以图中甲所代表的粒子名称是原子;故填:原子;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俗称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而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氯化钠。
    18.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香味的原因是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解答】解:(1)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浓浓的香味,故填: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填: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19.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构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可知,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20.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小瑛的实验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瓶口用一张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的滤纸盖住。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变成红色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写出一条即可)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其目的是 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
    【分析】用浓氨水来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化学上很经典的一个实验,其原理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比较快地运动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
    【解答】解:(1)无色酚酞试液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遇碱性物质变红的特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就以上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来看,小方在设计的实验比较严密,如在大烧杯外放置一装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与大烧杯内的无色酚酞试液形成对比,而小瑛设计的实验符合微型化的特征,用到的仪器比较少又节约了药品。
    故答案为:(1)滤纸变成红色;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水的净化精品课后作业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净水方法中,能软化硬水的是,下列操作中,与水净化无关的是,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课题3 水的组成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3 水的组成优秀课后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是,属于氧化物的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