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人的呼吸作用 B. 燃放烟花 C. 蜡烛燃烧 D. 电灯通电发光
【答案】D
【解析】解:A、人的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烟花燃放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 甲实验,可以比较出哪一层火焰的温度高
C. 乙实验,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生成
D. 丙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能使蜡烛复燃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甲实验可以比较出哪一层火焰的温度高。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乙实验不能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生成。丙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能使蜡烛复燃。
3. 下列仪器中,均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
A. 烧杯和试管 B. 蒸发皿和集气瓶
C. 集气瓶和量筒 D. 试管和蒸发皿
【答案】D
【解析】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由此可知答案为D.
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
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明确是安全使用仪器的基本保证,要重点掌握.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取用块状固体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给固体加热
【答案】A
【解析】解:A. 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操作错误;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操作正确;
C. 实验室中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操作正确;
D.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
故选A。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水泥砂浆 B. 洁净的空气 C. 稀有气体 D. 液态氧
【答案】D
【解析】解:A、水泥砂浆有碳酸钙、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液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高粱酿造高粱酒 B. 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用高粱酿造高粱酒属于利用高粱的化学性质,故A选项错误;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正确;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利用石墨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错误;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错误。
7. 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已知碲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和76个中子,则该碲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 52 B. 128 C. 76 D. 24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碲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所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2。
故选:A。
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决,由题意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等量关系,并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8.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答案】C
【解析】解: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但脱离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还可以再分,故A错误;
B、蔗糖溶于水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正确;
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钠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A、依据原子的特点分析解答;
B、依据蔗糖溶于水的微观原理分析解答;
C、依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
D、依据同种元素的微粒特点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特征及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 使用前,天平指针向左偏,未经调零即用天平进行称量,当天平达到平衡后,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 )
A. 偏小 B. 偏大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由天平指针向左偏,可知右盘加入一定砝码,天平刚好平衡,这时左盘还没有物体,但是读数中已经有质量了,所以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偏大。
故选:B。
根据实验的实际操作去考虑,读数是指砝码加游码的质量.
由天平的实际操作来考虑,要了解读数是指砝码和游码的数值之和,再分析读数与称量值的关系.
10.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 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解:A、很多溶液不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说法错误;
B、熟石灰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说法错误;
C、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说法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液体,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进行解答;
B、根据熟石灰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进行解答;
C、根据溶液的性质可知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 甲是60°C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解析】解: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溶液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溶液丙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丁是溶液丙过滤后得到的,则溶液丙和溶液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溶液乙是溶液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的,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甲是60℃的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相等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C. 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砝码有缺损,实际称取的氯化钠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故错误。
D.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有关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B. 温度不变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C. 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10g
D. 20℃时,从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9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解:A、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并未说明不能溶解其它溶质,故此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质不能被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此选项正确;
C、20∘C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00g,故此选项错误;
D、20∘C时,从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95g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4.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答案】B
【解析】解:由题中信息可知,碘在酒精中可溶,在汽油和苯中易溶,但汽油和苯对人健康不利,故应该选择酒精来洗净衣服上的碘.
故选B.
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
15.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倾倒药品
C. 称量药品 D. 过滤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夹加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移动试管使之均匀受热,故A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故B操作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左盘,故C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下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原子序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请回答下列问题:
(1)l~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______(填元素符号)。
(2)l~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_、Be、Mg(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为_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填序号字母)。
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PO43-和SO42-。
【答案】Ar;He;得到;AlCl3;S2-;B、D
【解析】解:(1)此小题只要会写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就可知1-18号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有He、Ne、Ar,故此题答案为Ar;
(2)熟练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故此题答案为He;
(3)据图可知该元素为17号元素氯元素,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故易得到电子;地壳中含量前4位的是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氯元素和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Cl3;
(4)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y=8可得:x=8+y,而y是最外层电子数,取值范围是1-8,通过带入可得y=8,x=16,所以为16号元素硫,但核外有18个电子,不是硫原子而是硫离子。故该粒子是S2-;
(5)理解等电子体是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
A、一个NO分子中有2个原子,7+8=15个电子;一个O2分子中有2个原子,8+8=16个电子,所以A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B、一个CO分子中有2个原子,6+8=14个电子;一个N2分子中有2个原子,7+7=14个电子,所以B中两种分子是等电子体;
C、一个SO2分子中有3个原子,16+8×2=32个电子;一个CO2分子中有3个原子,6+8×2=22个电子,所以C中两种分子不是等电子体;
D、一个PO43-离子中有5个原子,15+8×4+3=50个电子;一个SO42-离子中有5个原子,16+8×4+2=50个电子,所以D中两种离子是等电子体。
故选B、D
(1)要会写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前18号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有:He、Ne、Ar;
(2)首先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出是什么元素,再根据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时稳定判断出最外层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个时容易得到电子;
(3)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判断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顺序;
(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未知数来判断该粒子的写法;
(5)理解什么是等电子体,离子团所含电子数等于各离子的电子数之和。
A此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稀有气体元素,地壳中元素含量,另外第(5)小题是给出信息题,先给出等电子体的概念,然后再来做出选择。其中前三个小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后两个小题较难一点。
17. 多角度地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将生石灰与足量的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属于______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属于______。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
(2)不能用于说明CuSO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是______
A.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
B.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
C.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
D.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3)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名称
投入质量
20℃时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
40g
36g/100g水
______
硝酸钾
30g
31.6g/100g水
______
胆矾
25g
32g/100g水
______
(4)20℃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②若D点对应的是120g水,则溶质质量为______g:
③如图可知溶液A点转变成B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剂(加20g水)的方式实现。则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
④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A B D 26.5% 23.1% 12.8% 40 48 过加20g溶质 C=D>A>B
【解析】解:(1)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不是均一的、稳定的,是悬浊液;
(2)CuSO₄溶液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说明它是均一的、稳定的;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故不能说明CuSO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D;
(3)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40g氯化钠投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6g100g+36g×100%=26.5%;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30g硝酸钾投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0g100g+30g×100%=23.1%;
20℃时,胆矾的溶解度是32g,胆矾溶于水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且25g可以完全溶于水100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5g×160250×100%100g+25g×100%=12.8%;
(4)①由图示可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②设12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x时达到饱和。
40g100g=x120g
x=48g
③根据溶解度的特点可知,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加20g溶质方式实现;
④根据图示知,由于图中的都是该温度下达到饱和时的溶质和溶剂情况,所以直线上的二个点的质量分数相等,而B点明显相对A点而言是,水多而溶质相同,所以质量分数A>B,C、D是饱和溶液,A、B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D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B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D>A>B。
故答案为:
(1)A;B;
(2)D;
(3)26.5%;23.1%;12.8%;
(4)①40;
②48;
③过加20g溶质;
④C=D>A>B。
(1)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进行分析;
(4)①根据溶解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②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③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④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______。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表得出结论: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内焰 a 酒精浓度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解析】解:(I)(1)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2)理论上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
(Ⅱ)(3)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根据表中数据,内焰温度最高;
(4)酒精灯加热的正确操作,为防止因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试管炸裂,由实验推出用内焰加热,且试管应倾斜45°角,符合的只有a;
(Ⅲ)(5)属于实验误差分析,此问题属于开放题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①从酒精自身原因;②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等找原因。
故答案为:(I)(1)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2)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3)内焰;(4)a.(Ⅲ)(5)①酒精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本题是关于酒精灯火焰高低的探究题:
(1)根据酒精具有挥发性考虑;
(2)理论上酒精灯火焰高低的考察;
(3)结合具体的实验数值得结论;
(4)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操作;
(5)针对实验误差做出正确解释的问题。
本题是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三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实验操作必须规范,对于在实验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必须遵循客观事实。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19.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钢丝用于作导线
C.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 D.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
⑵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⑶硬水有很大的危害,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⑷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如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已知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答案】(1)AD;
(2)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煮沸;
(4)有水喷出;相同条件下,氢分子比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快,A中气体分子增多,导致实际瓶内气压增大,将水压入导管B中,直至有水喷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硬水软化的方法、分子的性质等知识点,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1)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B.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钢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只是利用了大理石比较坚硬的性质,物理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错误;
D.氮气用于做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AD。
(2)固态碘和碘蒸气中均是由碘分子构成的,两者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相同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煮沸;
(4)由题中信息可知,氢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相同时间内进入瓷筒的分子比出来的多,瓷筒内部压强变大,将水压入导管,持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A中的氢分子比从A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A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B中液柱升高,直至有水喷出。
故答案为:有水喷出;相同条件下,氢分子比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快,A中气体分子增多,导致实际瓶内气压增大,将水压入导管B中,直至有水喷出。
20. (1)如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请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上述错误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5%。
(2)实验室用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的液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计算:需要量取浓盐酸 mL。
②量取:用规格为 mL的量筒量取浓盐酸倒入烧杯里。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 mL水倒入盛有浓盐酸
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盐酸和水 。
④装瓶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1)图 ②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小于
(2)22.7;50;73;混合均匀
【解析】略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 氯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重要的生活调味品。
请计算:
(1)把10g氯化钠放入40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要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氯化钠溶液,可向原溶液中加入多少克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答案】解:(1)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g10g+40g×100%=20%
(2)设加入NaCl质量为x。100g×10%+x100g+x×100%=20%
x=12.5g
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100g-y)×20%=100g×10%
y=50g
答:可向原溶液中加入12.5g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掉50g水。
【解析】略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崇左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崇左版)(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