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62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课时作业,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学常识,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同 ,意为
2.古今异义。
(1)缘溪行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5)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6)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7)便扶向路 古义: 今义:
(8)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古义: 今义: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1)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2)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4)乃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5)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不复得路
4.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活用为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活用为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活用为 ,
(4)才通人 活用为 ,
5.文学常识。
陶渊明, 诗人。名 ,字 。诗文多描绘田园风光,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诗人。代表作有诗《_ 》《 》等。
6.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
(2)渔人到桃花源后,桃花源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尚?
(3)本文在第4段结尾已经说了渔人“不复得路”,在第5段再写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多余?
参考答案
1.要 邀 邀请
2.(1)沿着,顺着 缘故;缘分;边 (2)交错相通 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3)妻子儿女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5)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隔绝、不通音讯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隔开,隔绝 (7)沿着、顺着 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助
(8)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似乎,好像;像,类似 (9)邀请 延长;时间(向后推迟)
3.(1)读wéi,动词,作为 读wèi,介词,对、向 (2)读shě,动词,离开 读shè,名词,房屋 (3)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4)连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居然 (5)连词,于是、就 副词,终于
4.(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异 (2)方位名词 状语 向前
(3)形容词 动词 走到尽头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通过
5.东晋 潜 元亮 田园 饮酒 归园田居
6.(1)为了突出主旨,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美丽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渔人到桃花源后,桃花源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些反映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不多余。刘子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写他寻桃花源未果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未果”“寻病终”也进一步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暗示了桃花源是许多人的共同追求,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似有实无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作者的一种政治空想而已,所以并非多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桃花源记精品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同步练习题,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