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马说 习题(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63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马说 习题(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63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马说 习题(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4630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马说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马说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 马 说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骈死于槽枥之间 才美不外见 2.解释加点的词。(1)策之不以其道 (2)不以千里称也 (3)虽有名马 (4)安求其能千里也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标两处)(2)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标一处)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文学常识填空。(1)韩愈,字 , (朝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是“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其作品大多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2)《马说》借 和 为喻,对 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8.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①成语: ②谚语: ③古诗句: , 。 ,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①赤兔马: ②乌骓马: ③的卢马: ④黄骠马: (3)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象形字“马”。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 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 。二、阅读9.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1)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是)B.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C.取之不明(选拔任用)D.赦小过(经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乙】文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参考答案1.shí sì pián xiàn2.(1)道:规律,方法。(2)称:称呼。(3)虽:即使。(4)安:怎,怎么。3.(1)食:顿,餐。食:喂,这个意义后写作“饲”。食:吃。(2)策:鞭打。策:马鞭。(3)以:用。以:按照。(4)其:它,代指千里马。其: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其:大概。(5)能:能够。能:能力,才能。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安求/其能千里也5.(1)其真不知马也(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注意“见”的书写)(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注意“槽枥”的书写)(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1)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养它。(2)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7.(1)退之 唐代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 韩柳(2)伯乐 千里马 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3)发表议论 记事8.(1)①马到成功;一马当先②牛头不对马嘴;人奔家乡马奔草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①赤兔马:吕布(关羽) ②乌骓马:项羽 ③的卢马:刘备 ④黄骠马:秦琼(3)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起初的汉字是对实物形状的描摹。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烦琐到简单。9.(1)D(2)B(3)①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4)“也”字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5)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8/12/20 8:56:10;用户:语文;邮箱:xianwangxiang113@xyh.com;学号:218039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23马说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马说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句子默写,语言表达,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