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69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69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4695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声现象基础巩固(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2.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声速大小3.“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 )A.音调高 B.响度大 C.振幅大 D.音色好4.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用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并将吸管不断剪短,目的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前后两次敲击声,这是回声现象D.为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单、乙相比,甲鼓皮( )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8.古代诗人把对声音的感受写进了诗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说明笑声的响度越来越小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出是“猿声”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水中的人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液体可以传声B.图乙:吹笛子时,笛声是由竹笛振动发出的C.图丙:用更大的力敲鼓,发出的鼓声音调越高D.图丁: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0.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是为了改变吉他的响度D.吉他弦调紧些,发声的音调变高1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B.机动车道两侧安装隔音板C.学校附近树立禁鸣喇叭标志 D.机场地勤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2.振动可以发声,某款智能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振动,如图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3.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声音,敲击“水瓶琴”可以发声音、吹“哨子”也可以演奏美妙的音乐,倒车雷达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在敲击“水瓶琴”表演过程中,______振动产生声音,从左至右,音调依次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在吹“哨子”时,______振动产生声音,音调最高的是______(选填“A”、“B”或“C”);(3)倒车雷达是利用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m。14.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相对应的内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5.小明在观看《大宋东京梦华》时,他能根据声音的______区分二胡和古筝发出的声音,走近音响他听到声音的______增加。16.小鹭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_______振动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17. “闻人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______来判断的;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8.我市制定了《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响度不得超过45__________(填单位);同时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三、简答题19.下面有四项减弱噪声的措施:①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②市区内种草植树;③戴上防噪声的耳塞;④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哪项?其他项分别是从哪些环节减弱噪声的?20.深夜,某歌舞厅仍然在播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深夜放出的音乐是不是噪音?为什么?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声音对人们的影响,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两点)21.用力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鼓面,鼓声消失了。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会听到鼓声”和“鼓声为什么会消失”。 22.假如你用声音的速度离开一个正在演奏音乐的大会,你会听到些什么呢?有人说:用声音的速度离开音乐会的时候,我们会在全部时间里听到同一个音,也就是我们出发时在音乐会上听到的那个音.他说的对吗?为什么?23.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敲响右力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发声,左边音叉振动使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球弹起。为什么泡沫球弹起?假设在月球上重做这个实验,我们将会看到什么现象?24.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他的响度和声调,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并盖上盒盖,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25.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敲击物体.如图所示.请他回答敲击的地方,也许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端,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端!讨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1.B【详解】A.B.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C.D.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故选B。2.A【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高低,指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指的是声音的尖锐程度,即声音的高低,故是指音调,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将琴弦变松弛一些,也可以改变增加琴弦发声部分长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减慢,音调就会变低。故选B。5.B【详解】A.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的长度减小,空气柱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所以这是研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正确;C.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由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所以第一次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第二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而不是回声现象,故C错误;D.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6.C【详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D.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根据题意知道,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故D错误;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所以甲鼓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故B正确;AC.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不能判断两鼓的振幅,故不能判断响度,故AC不符合题意。故选B。8.D【详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说明笑声的响度越来越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惊动鱼就招手,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诗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猿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A.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B.吹笛子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用更大的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变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故C错误;D.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10.D【详解】A.一秒钟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使弦的振动快慢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拨动吉他弦,弦振幅变大,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不同的吉他弦粗细不同,故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改变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D.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吉他弦调紧些,振动频率提高,发声的音调变高,故D正确。故选D。11.B【详解】A.在机动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机动车道两侧安装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树立禁鸣喇叭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机场地勤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12.B【详解】ACD选项的叶片都是对称分布,转动时不会有振动,而B选项的叶片分布不对称,转动时会有明显的振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3.水和瓶子 变高 空气柱 A 6.8 【详解】(1)[1][2]瓶子中盛有水,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一起振动,从左至右,瓶子中的水越来越少,瓶子和水越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2)[3]在吹“哨子”时,是哨子中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4]A哨子中空气柱最小,空气柱最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5]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在空气中传播路程s=vt=340m/s×0.04s=13.6m所以障碍物和汽车之间的距离s'=s=×13.6m=6.8m14.响度 频率(振动快慢) 辨别声音 【详解】①[1]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由图可知①应该为响度。②[2]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②为频率。③[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一般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声音。15.音色 响度 【详解】[1]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二胡和古筝发出的声音。[2]声音的响度除了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与接收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走近音响时,距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16.琴弦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鹭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7.音色 响度 【详解】[1][2]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的说话声,是因为音色不同,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18.dB 声源 【详解】[1]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是dB,而高考期间考点所需声音应为较安静的45dB。[2]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19.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②,①、④是防止噪声产生,③是防止噪声入人耳.【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环节有三个: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防止噪声入人耳(即在人耳处减弱).其中②,①是防止噪声产的④是防止噪声产生,③是防止噪声入人耳..20.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解析】【详解】(1)根据噪音的定义知道,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所以,深夜放出的音乐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所以为了减小噪音: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噪声及其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21.见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就会消失。【详解】用力打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人们就能听到鼓声。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鼓声消失。22.他说的不对。我们将听不到声音,因为这时的声波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动的,它根本不能引起我们耳膜的振动,所以我们会认为音乐会已经停止演奏了。【解析】【分析】物体振动而发声,用声音的速度离开音乐会的时候,这时的声波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动的。【详解】他说的不对。我们将听不到声音,因为这时的声波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动的,它根本不能引起我们耳膜的振动,所以我们会认为音乐会已经停止演奏了。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看到弹起,听不到声音【详解】敲右边的音叉时,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具有能量,在空气中向四周传播。当左边的音叉接收到声音后,随之发生振动,使塑料球弹起。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这个实验就无法看到小球弹起,因为真空不能传声。24.盖上盒盖,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小,音调不变。【解析】【详解】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并盖上盒盖,声音不容易传递到盒外,相当于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小;而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放在鞋盒内,不会改变音调,故听到的音调不变。25.因为你敲击时,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那么他的两只耳朵到声源的距离就一样,那么他就无法从强度、时间、振动步调等方面区分声源的方向.【解析】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一样;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异.所有这些,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样.但是你敲击时,却是站在他的正前方或正后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