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二节 跑与游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二节 跑与游戏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获得知识、参与体验、尝试创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起。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拓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发展奔跑能力对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一定功效。本学时内容含量少,技术动作比较简单,若单纯地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疲劳。因此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颖的练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具有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形象思维发展迅速、独立思考和独立练习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等特点,但他们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参加比赛和游戏,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新颖的动作和练习方法有很大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姿势起跑方法和跑的正确身体姿态,体验跑的乐趣。
2、发展学生灵巧、敏捷等素质,提高奔跑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奋力拼搏,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会起跑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起跑的敏捷性。
难点:起跑后的身体姿势。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示范法、点拨法、鼓励法、启发法、游戏法、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基本技能。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教学过程
从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目标培养的角度出发,确定以下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3′
一、常规开课,调动情绪。
1、全体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本堂课的内容。
3、提示本堂课的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检查、整理服装。
教师活动:
1、集合,问好。
2、简述教学过程。
3、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时精神饱满,积极参与。
教学要求:
1、学生集合站队要快速、安静、整齐。
2、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
3、学生举手提问或回答教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
1、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开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激发学生渴望学习、愉快学习的热情。
组织方法:四列横队。
准备部分6′
二、活跃情绪,积极热身。
1、慢跑:200—400米
2、热身操:弓步压腿、肩部运动、体前屈等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绕操场慢跑热身。
2、教师组织学生体操队形散开,领做动作,口令指挥拍节,适时表扬,选优生示范、领做。
教学要求:
1、小腿抬起来,前后摆臂,呼吸均匀,活动充分。
2、注意观察教师动作,认真模仿。动作合拍、到位,幅度大。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进入活动状态。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纪律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方法:四路纵队(跑步),四列横队(散点热身操)。
主体部分28′
三、勇于探究,掌握技能。
1、诱导练习:①原地摆臂。
②原地高抬腿走。
2、各种姿势的创想起跑,游戏“我是小小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①正面起跑(双手抱膝、全蹲等)
②背面起跑(背向站立、坐地等)
动作方法:采用正面全蹲和背面坐地等各种起跑姿势,都得在两个口令指挥下才能跑出,目的是培养学生反应灵敏、起跑快、引发学习兴趣。因此,起跑时,不需任何限制,自主参与,以求从中获得各种感受。
3、自由站立起跑
动作方法:自由随意站立,是指本能的、不经加工的站立。自然站立式起跑时,听到“各就各位——预备!”口令后,以平常自然的方式站立于起跑线后,听到“跑!”的信号后,及时快速跑出。跑的动作既要自然放松又要有力。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诱导练习。
2、教师用儿童语言和动作,讲解起跑方法,建立正确概念。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起跑学练,在实践中获取身心感受,积累创新意识。
3、教师示范技术动作,讲解动作要领。教师关注学生的正确跑步姿势,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选优生展示。
教学要求:
1、腿尽量高抬,支撑腿伸直。
2、听到信号后,迅速跑出,体会反应感受。
3、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精心琢磨,细心体会。分小组用自然站立姿势,听信号后一组一组地跑出,体验跑的乐趣。
设计意图:
1、利用示范动作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通过学生自我体验,因人而宜地解决起跑方法和起动反应等难题。
3、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精神。
组织方法:四列横队(诱导练习),四路纵队(起跑练习等)。
四、活跃情绪,愉快游戏。
游戏:背对背夹球走
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用各自背部夹住球,站在起点。听到开始信号后,两人夹球出发,绕过标志物后回到起点,将球交于下组队员,下组队员接球后出发,如此往复接力,所有人完成游戏。
游戏规则:若球中途落地,必须从落球处重新夹起球,继续进行游戏。队员在游戏中,手不能抱球,只能用背部夹住球。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和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小组人数、时间或活动范围。
3、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游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怎样能够让两人更好地配合完成游戏。
4、强化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听从指挥,爱护同伴。
教学要求:
1、听讲认真,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参加游戏活动。
2、在游戏中跑动积极,反应机敏。
3、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思考做动作的小窍门,与同伴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4、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自我表现意识。
2、充分发挥学生奔跑的潜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与他人协调配合,互相交流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体、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克服困难的良好作风和意志品质。
组织方法:散点,小组组员各自站于线后。
结束部分3′
五、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游戏:过电。
2、总结本课
①师生同议共评教与学的情况。
②课堂组织纪律的表现。
3、师生道别,归还器材。
教师活动:
1、创造一种身心愉悦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尽情放松自己。
2、引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
3、指挥整理场地,收拾器材,下课,与学生道别。
教学要求:
1、积极参与放松活动,尽情放松自我。
2、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相互进行公正的评价。
3、按要求整理,与教师道别,下课。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与教师间心灵的共鸣得到升华,产生一种课已终而趣未尽的感觉.
2、让学生懂得如何公正地看待自己与同伴。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有礼貌,收纳东西的能力。
组织方法:四列横队。
八、教学效果
预计密度:35%——40%
预计心率:120—130次/分
心理负荷:良
场地器材:标志物4个,球(软式排球)4个。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二节 跑与游戏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体育人教版一至二年级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二节 跑与游戏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第二节 跑与游戏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课时,教学程序,教学效果预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