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01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02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本节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本节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区别是( )
    A. 生物进化的快慢B. 变异出现在环境变化前还是后
    C. 外界环境是否有变化D. 生物是否会产生变异
    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
    B. 天鹅的长颈是因为它取食湖底生物反复伸长的结果
    C. 马得拉岛上多数昆虫的翅微弱,是大风长期作用的结果
    D. 蛇的身体细长无足,是因为它们经常进出鼠穴捕食的结果
    《物种起源》出版至今已有近两百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以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阐明了遗传变异的本质
    B. 提出了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下列关于拉马克和达尔文学说的相关叙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认同的是()
    A. 拉马克和达尔文都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B. 拉马克学说认为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 达尔文认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源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D.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下列哪一项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 )
    A. 过度繁殖B. 获得性遗传C. 适者生存D. 生存斗争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伸长的缘故
    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 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 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可以遗传的差异
    C. 生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且可以遗传
    D.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器官越用越发达,且这种优良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
    D. 自然选择作用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对遗传和变异做出科学的解释
    B. 最早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D.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 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 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 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B. 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亲代相同
    C. 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
    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关于其中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A. 1900年显性个体数量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B. 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量最为接近
    C. 70年中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 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桦尺蠖的体色黑色(R)对浅色(r)是显性。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甲、乙两个区域,甲地是工业发达的城镇,乙地是闭塞的山区,若干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关于桦尺蠖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色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B. 甲、乙两地的桦尺蠖已进化为两个物种
    C. 上述结果说明桦尺蠖体色的变异是定向的
    D. 甲地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9%
    桦尺蛾的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870年,某一区域的桦尺蛾以浅色为主,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工业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蛾毎年浅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30年后该区域的桦尺娥个体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的桦尺蛾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B. 30年期间桦尺蛾种群形成了新物种
    C. 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蛾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7%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 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
    C. 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D. 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来影响基因频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适应环境的有害变异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只有人工选择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种群内自交或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改变
    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
    D.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
    D.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B. 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女生中无色盲患者,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D.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变小。
    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一种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则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变小。
    (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
    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A湖中的所有鳉鱼为一个_____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在这个种群中,黑色鳉鱼AA占25%,Aa占50%,浅灰色鳉鱼aa占25%。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该种群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染色体进行DNA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__ (填“男性”或“女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该性别的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在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 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拉马克和达尔文学说的内容观点,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
    【解答】
    生物进化的快慢、外界环境是否有变化、生物是否会产生变异,都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理论主要区别。达尔文认为,环境变化前生物就有变异,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拉马克认为,环境变化导致生物产生变异,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继续生存,物种一定要发生变异。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理论主要区别是变异出现在环境变化前还是后。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答题关键是区分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解答】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此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A错误;
    B.天鹅的长颈是因为它取食湖底生物反复伸长的结果(此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C.马得拉岛上多数昆虫的翅微弱,是大风长期作用的结果(自然选择),C正确;
    D.蛇的身体细长无足,是因为它们经常进出鼠穴捕食的结果(此为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进化理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 A错误;
    B.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B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错误;
    D.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拉马克和达尔文学说的内容观点,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1、不同于达尔文的说法: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肯定达尔文的说法
    (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共同进化产生了生物多样性。
    【解答】
    A.拉马克和达尔文都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肯定生物是进化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拉马克学说认为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这是用进废退的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B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源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产生,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注意区分拉马克进化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难度不大。
    【解答】
    A.过度繁殖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错误;
    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C.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C错误;
    D.生存斗争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伸长的缘故,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A错误;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构,B错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C正确;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人类的进化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解答】
    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诱导作用,B错误;
    C.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
    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要求考生识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A不符合题意;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可以遗传的差异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且可以遗传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而是属于拉马克的观点,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符合题意;
    D.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3)遗传变异: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解答】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A正确;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正确;
    C.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器官越用越发达,且这种优良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C错误;
    D.自然选择作用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解答】
    A、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对遗传和变异做出科学的解释,A正确;
    B、拉马克最早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错误;
    C、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
    D、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可能形成;
    (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生物的进化与物种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然选择、基因频率、进化、物种形成之间关系的理解。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自然选择与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关系。分析题干所给出的信息,解读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综合做出判断。
    【解答】
    A、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AA、Aa个体不能生存,a基因频率快速上升。所以A描述正确。
    B、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不作用于基因型。所以B描述正确。
    C、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能说明有新物种形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C错误。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所以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因人工选择的存在,故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适者生存,A项正确;
    B.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需要满足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和迁出等条件,这样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与亲代相同,B项错误;
    C.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
    D.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D项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中该基因出现的几率(或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解答】
    A.由表中数据可知1900年B基因频率是0.99,d基因频率是0.01,显性个体数量(1-0.012)远远大于隐性个体(0.012), A正确;
    B.1930年B基因频率和b基因频率接近,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知,显性个体数目是,隐性个体是,所以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3:1,B错误;
    C.70年中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即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正确;
    D.基因b的频率不断增大,说明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变异的有利和不利取决于环境,黑色在甲地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乙地属于不利变异,A错误;
    B.甲、乙两地的桦尺蠖只有当进化到出现生殖隔离,才能成为两个物种,B错误;
    C.上述结果说明桦尺蠖体色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甲地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80%+18%=89%,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解答】
    A、桦尺蠖的黑色、浅色是由基因控制的,该区域的桦尺蛾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的是(基因)遗传多样性,A正确;
    B、30年之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
    C、由分析可知,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蛾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7%,C正确;
    D、环境通过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选择从而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B。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由题意知,1870年,该种群中AA=10%,Aa=20%,aa=70%,基因频率是A=10%+20%÷2=20%,a的基因频率是a=70%+20%÷2=80%;1871年,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0%(1+10%)=11%,aa的基因型频率是70%(1-10%)=63%,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0%(1+10%)=22%,因此该种群中AA的比例是、Aa是、aa是,所以1871年a的基因频率是=≈77%.
    2、由于工业污染,环境颜色加深,黑色个体有更多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个体性状不利于在该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并间浅色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降低,因此通过环境对个体的选择作用,A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基因频率逐渐降低,生物发生定向进化。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判断生物是否发生进化,要看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判断是否产生新物种,要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因此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都是0.8×0.2×2=0.32,A正确;
    B.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B错误;
    C.T时刻甲、乙种群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
    D.环境直接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现代进化理论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析】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不适应环境的有害变异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A错误;
    B.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种群内自交或自由交配,纯理论计算的话,其后代中的基因频率都不变,而基因型频率要看情况而定,C错误;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略
    19.【答案】C
    【解析】略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伴性遗传及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答】
    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不存在自然选择和变异等,随机交配后,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A正确;
    B.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由B/b基因控制),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XbY)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XBXb)占5%,则男性正常(XBY)占50%-3.5%=46.5%,女性中XBXB占50%-5%=45%,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b的频率为,B正确;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
    D.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所以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D错误。
    ​故选D。
    21.【答案】(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材料和题图,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及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它们的共同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出种群中Va的频率。
    【解答】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3)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4)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5)A种群中基因总数等于400+100+200+300+200=1 200,Va的基因个数=200+100+100=400,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知,Va的基因频率=400/1200≈33%。
    (6)就V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故答案为:
    (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22.【答案】(1)种群 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2)是 这两个种群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
    (4)基因库
    (5)①60%(0.6) XDY胚胎致死或XD雌配子致死
    ②大于 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基因型只有3种)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材料和题图,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及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它们的共同点。
    【解答】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蛙的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这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3)蛾改变飞行模式,使其逃脱危险,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当种群中个体数减少时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减小。
    (5)①A种群中D和d基因总数等于400+100+200+180+170=1050,D的基因个数=400+50+180=630,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知,D的基因频率=。B种群中不含XDXD和XDY个体,可能是XDY胚胎致死或XD雌配子致死。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基因型只有3种)。

    23.【答案】(1)种群;基本单位;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殖隔离;物种;基因多样性
    (3)52.4%;有;没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
    (1)A湖中的所有鳉鱼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属于2个物种。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3)黑色鳉鱼AA占25%,Aa占50%,浅灰色鳉鱼aa占25%,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则AA、Aa为原种群的27.5%、55%,aa个体数量减少10%,为原来的22.5%,此时AA、Aa、aa的基因型比例是11:22:9,即AA占,Aa占,aa占,则A的基因频率是(×2+)2×100%≈52.4%,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由于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
    故答案为:
    (1)种群;基本单位;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殖隔离;物种;基因多样性
    (3)52.4%;有;没有
    24.【答案】(1)男性
    (2)基因交流
    (3)①QR;不一定
    ②25%;55.1%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人类基因组成几乎的内容;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及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杂合子的频率。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解答】
    (1)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因此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
    (3)①生物进行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图中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从图中无法判断出是否形成生殖隔离,因此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现假设甲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则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30、6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1、33、54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100%=55.1%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区域
    RR(%)
    Rr(%)
    rr(%)

    80
    18
    2

    2
    8
    90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必修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