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后测评,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4.1被动运输同步练习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
C. 实验结果说明萝卜细胞膜上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2.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3.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 mL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若将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
B. 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 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 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 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4. 将一萝卜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数个小条,测定长度后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几组,然后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一定时间后取出,再次测定每组萝卜条的长度并取平均值,得到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蔗糖溶液浓度低于a的组中蔗糖进入了细胞
B. 在蔗糖溶液浓度高于a的组中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C. 蔗糖浓度为a时,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相等
D. 图中萝卜条长度的变化说明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5.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蔗糖不能进入细胞
C. 实验曲线图推测出萝卜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比甘油载体数量少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6. 洋葱鳞片叶放在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 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左右
7. 植物的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 被水淹后,植物吸收无机盐需要的能量可由无氧呼吸提供
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仅能吸收无机盐,且失水时还会发生质壁分离
D. 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是根吸收的无机盐太多
8. 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 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B. 图乙中,如果降低图乙所示细胞的温度,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将图乙所示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该细胞会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
C. 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 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做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9. 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
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吸水
10. 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 a 点相比,b 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
B. 与 c 点相比,b 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较大
C. c 点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
D. 当质壁分离完全复原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11.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12. 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待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将该表皮从蔗糖溶液中取出并置于清水中,当细胞形态再次不发生变化时,则
A. 细胞液渗透压消失,不再吸水
B. 细胞液中的蔗糖浓度较实验开始时高
C. 细胞中的含水量与实验开始时相等
D.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挤压”达到最大程度
13. 取红百合的花处细胞分别置于A,B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的浓度不同
B. 若降低A溶液的浓度.则相应曲线的走势与B溶液的相同
C. 若降低B溶液的浓度,则相应曲线中b点左移
D. b点时,B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初始时相等
14.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液泡大小不再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生图示变化前,细胞液的浓度为甲>乙>丙
B. a处渗透压始终大于b处渗透压
C. 处于图中状态的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样大
D. 图中水分子仍能在原生质层两侧扩散
15.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16.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17. 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1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B. 图中水分子从6进入7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
C. 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D. 图中细胞所处的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18.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细胞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不易复原
C.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19. 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初期,甲溶液比乙溶液渗透压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
B. 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右移
C.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甲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 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0. 图甲为渗透装置,半透膜袋内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为放置在某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玻璃管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玻璃管液面与清水液面形成一定高度差
B. 若将甲图蔗糖溶液换为0.3g/mL淀粉溶液,则玻璃管液面与清水液面的高度差变小
C. 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 图乙中细胞在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b点后开始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某同学将若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和物质a溶液中,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两组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发生的条件是:①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曲线Ⅰ对应的细胞,液泡体积缩小后不再恢复,原因是外界溶液中的物质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曲线Ⅱ对应的细胞是被放置在___________溶液中进行的实验。
(3)该同学想进一步的了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一:将若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
步骤二:___________。
步骤三:保持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及结论:
①若两组细胞中的液泡均先缩小后增大,说明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22.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_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________(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________。该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________。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添加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Ⅰ.请补充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________。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的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________。
Ⅱ.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23. 某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并绘出如下图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漏斗内液体浓度_______甲“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液体浓度。
(2)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少量红墨水、质量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部位①颜色为___________,部位②颜色为___________。图2中相当于图1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和e组(每组的细条数量相等),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如图3所示(只考虑水分交换)。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半透膜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 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___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合称为___________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被动运输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被动运输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被动运输》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1《被动运输》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