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474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474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4744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1-8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
-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测试卷 试卷 9 次下载
-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测试卷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卷 试卷 9 次下载
-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卷 试卷 8 次下载
-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测试卷 试卷 9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选择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语境填写诗句,学完了《丁香结》这篇课文,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8分)1.lǜ tǎn( )似的草原上,偶尔可以听到马鞭的轻响和mǎ tí( )声,穿着各色yī shɑnɡ( )的牧民,像一条cǎi hónɡ( )向我们飞奔而来。2.傍晚的树林十分yōu jìnɡ( ),树上zhuì mǎn( )了鲜花,xǐ què( )藏在枝叶中,只能看到它们mó hu( )的鸟影。二、选择题。(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大地一片迷蒙(ménɡ),那位蒙(měnɡ)古族大娘已在羊圈里劳作多时了。B.不多时,他就在纸上勾勒(lè)出一个勒(lēi)紧裤腰带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C.一叶扁舟孤独地停泊(bó)在平静的湖泊(pō)上。D.敌军兵力分散(sǎn),且军纪松散(sàn),所以被我军迅速击败。2.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豆腐 梢微 孤芳自赏B.伏案 愁怨 襟飘带舞C.点缀 花蕾 晃然大悟D.鸣蝉 笨浊 硕大无朋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天底下,一碧(青绿色)千里,而并不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B.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极远的地方)碧草话斜阳!C.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少而薄)。D.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傍晚)客愁新。4.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B.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C.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D.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5.下面的路牌上有几处错误,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字改为“将”。B.“Jiɑnɡjun Dɑdɑo”改为“JIANGJUN DADAO”。C.“Lonɡwɑnɡ Jie”改为“LONG WANG JIE”。D.“Fuye Jie”改为“FOYE JIE”。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高歌一曲 群马疾驰走进这____________的草原,看着____________的青草,望着远处____________的场景,我不由得陶醉其中。在这境界里,真想让人____________呀!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1.展开想象,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1)写比喻句:下雪了,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地间一片迷蒙。(2)写拟人句:秋天,原野的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汇成了花的海洋。2.先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再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 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 (2)老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是明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语境填写诗句。(8分)1.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遥望旷野上的天空,凝视水中的月亮,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意正浓,他又不禁想起了与好友的重阳节之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夏日,宋代诗人苏轼站在望湖楼远眺时,忽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夏夜,宋代词人辛弃疾漫步在稻田边上,到处蛙声一片,因此写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学完了《丁香结》这篇课文,六(1)班准备开展一场交流会,你也来参加吧!(7分)1.请写两句和丁香有关的古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元不小心把一段描写竹子的语段顺序弄乱了,你认为“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句话应该放在什么位置?(2分)①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②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③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这句话应该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中国文化中,很多花具有象征意义,请连一连。(3分)牡丹 历经风霜,高洁不凡菊花 纯洁无瑕,出淤泥而不染荷花 端庄富贵七、阅读课文《丁香结》选段,回答问题。(8分)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1.选段中加点的“积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选段画线句中的“透、参差”等字词,让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句中的“莹白、绿、红”这些表示颜色的字词,让我想象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4分)3.用“ ”画出描写丁香花对“我”的影响的句子。(2分)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那天路过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白河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地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片片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泥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花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节选自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有删改)1.阅读全文,填写种莲人收获时节的忙碌过程。(3分) 摘莲蓬→( )→( )→( )2.读第4自然段,结合加点的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填空。(4分)(1)句中详细描写了采莲的时间,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中加点的“挖”和“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本文,联系生活,我们发现莲这种植物浑身都是宝:莲花可以________,莲蓬可以________,莲子可以________,莲心可以________,莲藕可以做菜。(2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河镇的莲花美景。 B.作者引用《采莲谣》这首童谣,表达了采莲过程的轻松和快乐。 C.“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这句话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突出了农民采莲的辛劳。 D.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呼应题目,升华主题,告诉我们不需要通过诗歌来赞美莲。5.读了短文,说说你由“莲”或“采莲人”联想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习作。(30分)如果你有机会把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你想变成什么呢?变成这种事物后,你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呢?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写一写。(1)我是一只蚂蚁 (2)我是一盏路灯 (3)我是一颗星球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1.绿毯 马蹄 衣裳 彩虹2.幽静 缀满 喜鹊 模糊二、1.D 2.B 3.C 4.C 5.C三、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高歌一曲四、1.(1)示例:像鹅毛似的在半空中飘飘洒洒 (2)示例:绽开了笑脸,欢笑着,摇曳着2.(1), ; , ; , 。 (2), 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 指南针 , 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五、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六、1.示例: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2.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3. 七、1.屋檐前面的白丁香2.花团锦簇,挨挨挤挤,绿叶从花缝里钻出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许多小花形成一簇……文思和梦想。八、1.剥莲子 挑莲心 挖莲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从第4自然段中的“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可以概括出“摘莲蓬”;从“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可以概括出“剥莲子”;从第5自然段中的“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可以概括出“剥莲子”之后是“挑莲心”;从第6自然段中的“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泥里的莲藕了”可以概括出“挖莲藕”。2.(1)用采莲时间太早或太晚,来突显采莲人的辛苦 (2)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3.观赏 入药 煮汤 煮茶4.C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鉴赏的能力。选项A中的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B中用童谣中的愉快场景、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劳作艰辛,并非是想表达采莲过程的轻松和快乐,故选项B表述有误;短文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用劳动创造的美具有动人心魄的诗情美,但并不需要“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花的美”,故选项D中的“不需要通过诗歌来赞美莲”的表述有误。5.示例:我由“莲”联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绝美景象,由“采莲人”联想到了生活中无数像他们一样辛苦而快乐工作着的平凡人。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这篇散文借物抒情,作者由莲写到采莲人,并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只要围绕具有和采莲人一样品质的人联想开去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专项测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选字填空,组成词语,选词填空,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下列汉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