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 预防犯罪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480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 预防犯罪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2480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进一步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学 内 容
(版本章节)
5.2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理念
本框主要围绕“犯罪”展开,旨在让学生明白有罪就要罚,从而树立法律意识,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本节课设计结合近日刚刚热播的电影《再见少年》作为案例剖析,一电影解说为导入,引出现在的校园中出现的问题少年较多,有不少校园欺凌事件,从而引出江苏南通的少年事件,通过分析引出《刑法》的相关规定和主要内容。
就此案例引发进一步思考,是否所有的校园欺凌都是犯罪,从而引出违法与犯罪相关的知识点。
接着回归电影的片段,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均是高三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是否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结合黎菲和张辰浩最终的审判结果引出刑罚的相关知识点。
最后把焦点聚焦到男主人公张辰浩的身上,他曾试图学好,无奈生活背景的原因,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的道路。启示学生在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相信学生潜意识中都已经深刻感受到违法犯罪的危害,从而树立法律意识。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的特征
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
学 习重、难点
1.犯罪的特征
2.加强自我防范
教 学 过 程
步骤
导入
观看电影《再见,少年》。成年后的黎菲幡然醒悟,但也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错了就是错了。犯罪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含义
这两年随着《少年的你》《再见,少年》等一列电影的播出,影片反应的“校园欺凌”现象迅速引发大众舆论的关注。而这一现象被揭露的背后是因为这类现象的普遍存在。比如,2020年5月江苏南通15岁少年被同学打死事件,我们一起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案件经过。
案件审判结果,5月11日,该案由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两名凶手蔡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范某被判故意伤害罪,因案发时未成年判处有期徒刑14年。
通过案例,结合书本地53页相关链接,思考:
刑法的内容是什么?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犯罪的基本特征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校园欺凌行为是否都属于违法犯罪?
(2)在此案件中,蔡某与范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殴打欺凌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属于一般违法。
殴打他人导致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进一步思考】犯罪的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再见,少年》故事是发生在高中阶段,片段中的刘哥对张辰浩说:“你才17岁,进去之后没事的。”
思考:视频中的浩子是否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呢?
学生讨论,教师展示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过渡】张辰浩因为包庇罪行,毁坏尸体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黎菲因包庇罪行,毁坏凶器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一旦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思考:结合书本,总结刑罚的含义以及种类。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1、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仔细观看影片会发现,一开始的张辰浩主动接近黎菲,请求她帮助自己好好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全校27名的成绩。但是由于他之前一直在社会底层混日子,结识了太多游手好闲的“朋友”,受到他们的教唆,他继续放纵自己,旷课,打架,欺凌同学;后来开始拦截殴打他人,最后因毁坏尸体罪被判刑。
思考:
张辰浩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的?
2、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张辰浩的人生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一个人的坏就像是逐渐存积、决堤的水,是一点一点“积蓄”起来的。我们应该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愿每一个少年,都能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健康茁壮的成长。
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板书设计
刑与罚
犯罪
预防犯罪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加强自我防范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防范、预防犯罪。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意 图
二次备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堂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