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 分命题人: 审题人: 2021年10月8日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5题,合计75分)1.秦朝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2.“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 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 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3.如果要研究距今约7000至5000年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历史,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 B.姜寨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二里头遗址4.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周孝王给非子的酬劳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由此可见,“秦”之国号源自(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5.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 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 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6.《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由此爆发了( )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赤眉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7.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C.以民为本,推崇天理 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8.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 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9.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10.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1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文化中以“蛋壳陶”为代表器物的是( )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12.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13.秦统一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修筑长城 B.尊崇儒术 C.推广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14.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年年战乱。这些状况直接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这些诗句( )A.批判社会的黑暗动荡 B.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C.有利于巩固曹魏政权 D.奠定了田园诗的风格基础15.“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 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16.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7.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 B.设立御史大夫 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18.古代中国由“传贤”到“传子”的政治权力转变,标志着( )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初步形成C.宗法制发展的鼎盛 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19.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认为:“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材料中董仲舒的“对策”是指( )A.实行“仁政” B.独尊儒术C.春秋“大一统” D.以法治国20.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出现在(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21.在诏令行文风格上,与汉高祖简易朴实、近乎口语不同,汉武帝的部分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语音风格也明显地趋于典雅弘奥、雄伟博大。这折射出西汉前、中期( )A.时代的变迁 B.封建国家的统一C.文学的发展 D.政治体制的变化22.下图为“里耶秦简户籍簿”。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简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 )①户籍制度 ②选官制度 ③赋役制度 ④文字书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 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 D.增加税收24.赢政自称始皇帝,对国家事务掌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下设三公:丞相掌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国家一统 B.君主专制 C.三权分立 D.中央集权25.吕思勉认为:“废封建,行郡县,事最明白无疑,然尤不宜行之大骤如此。以此见天下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不足以语于治也。”由此可见,在他看来( )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错误之举 B.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体制势在必行C.制度变革过急不利于国家稳定 D.应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26题15分,27题10分,合计25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8分) (2)材料二中的“新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7分) 27.(10分)儒家文化 孟子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的“仁政”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仁政”思想还带有民本主义倾向。因为“政在得民”,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特别强调礼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做到“明分使群”,各人都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各尽职责,共同构筑出良好的社会秩序。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他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义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他还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存在。人类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点(6分) (2)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点。(4分)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答案 1-25:(每题3分,共25题,合计75分)DDBCB ADBAB DACBB DDABC ACCBC 26.【答案】(1)地位:至高无上(或天下独尊)。(2分)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2)“新制度”:指皇帝制度。(1分)特点: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不可侵犯;皇位世袭,不可转移。(6分) 27.【答案】(1)异:孟子强调“仁政”,荀子强调礼治;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强调君主的重要性;孟子很少谈及天道观,荀子有明确的天道观主张。(6分,任意三点即可得分)同: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都体现了民本思想;他们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4分,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