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491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4917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4917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49179/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24917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答案doc、高三语文pdf、高三语文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B(B项,“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选项曲解文意。)
2. C(C项,联想的内容,仍处在一首清新的咏柳诗的情境中,是按诗所提供的独特情感,定向地进行联想的。其它A、B、D三项则纯属随意的、无定向的、不受控制的联想。)
3. D(D项,“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材料一第二段说“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第三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移情过程中,主体的情感不可能只属于客体青山。 )
4. 引出论题方式:采用对比方法,列举两种对联想与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态度引出论题。(2分)效果:采用对比引发人们对联想与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疑问,便于后文对此进行针对性分析。 (2分)
5.①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与自然交流,与自然景物沟通融合。②发现自然的逻辑美,从自然中悟出哲理。③根据审美对象的不同特性,合理选用审美联想和艺术直觉来欣赏。(每点2分,意思相似即可)
6. D(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7. A(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8. 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每点2分)
9. 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每点2分,3点6分)
10.B
11.C(立春,别称是首春。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立春为一岁之首。春分,别称是仲春。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
12.B(B项“派遣河南尹修复园陵,讨伐逆贼”错误,由原文可知,熊远认为应派人代理河南尹去巡视,以掌握详细情况;应立即派将领到洛阳,修复园陵,讨伐逆臣。 )
13.(1)熊远有志向,县衙征召他为功曹,熊远不接受任命,县衙强行给予他衣服和帻巾,让人扶着他拜谒就职。(志尚、不起、与、谒 ,各1分)
(2)元帝想对诸位曾投帖求见并劝帝即位的官吏都加一等爵位,对曾求见的百姓赐司徒吏,这些人共有二十余万。(“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是定语后置1分,“百姓投刺者”是定语后置1分,投刺1分,凡1分)
14.可以亲征建立伟绩,也可以派遣部将来平定;所需要的文武将吏、军队的规划预算、舟车器械足够的话可以出征;先派五千人直接与水军一起进发,既可以争取速度,也不会延误战机。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熊远有志向,县衙征召他为功曹,熊远不接受任命,县衙强行给予他衣服和帻巾,让人扶着他拜谒就职。十多天后向郡中举荐,因此郡中征召他为文学掾。熊远说:“辞大职不辞小职。”坚决请求留在县中。
元帝为相,推荐熊远做主簿。当时传说北陵被掘开,元帝将要表示哀悼,熊远上奏疏说:“既然没有亲自到园陵看过,传言所说的事情就不是确定的。再说园陵并非一处,而直言遭到侵犯,远近人士前来吊唁,答应他们应该有神主。我认为应当派人代理河南尹巡视,掌握详细的情况,然后才可以表示哀悼。应当立即派将领到洛阳,修复园陵,讨伐逆臣。修复陵园,讨伐叛逆,是至孝至顺的事;拯救社稷,体恤遗民,是至义至仁的事。如果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那么天下响应,没有不折服的。”因有杜弢之难,元帝未能听从。
当时江东政权刚刚建立,农桑之事荒废,熊远建议说:“立春之日,天子向上帝祈谷,接着就选择良辰,装载耒耜,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到田地里耕作,来勉励农事。《诗经》中说:‘不亲自去做,庶人便不会信服。’自政局动乱以来,农桑之事得不到治理,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很多,都是由于舍本逐末的缘故。”当时的议论认为此言极有道理。
(熊远)转任丞相参军。此时,琅邪国侍郎王鉴建议元帝亲自征讨杜弢,熊远又上奏疏说:“我观察古今称霸的人遭逢艰难的时候,有亲征建立丰功伟业的,也有派遣部将平定小的贼寇的。现在您亲征,所需要的文武将吏、军队的规划预算、舟车器械足够的话,就可以出征。我认为应先派遣五千人,直接与水军一同进发,既可争取速度,也不会贻误战机。”恰巧杜弢已被平定,熊远转任从事中郎,屡次升官至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元帝常常感叹他尽职为公,对他说:“你严正地立在朝廷上,不欺软怕硬,忠诚坚贞到了极点,可以被称为王臣。你是我所欣赏信赖的人,努力吧!”
中兴王朝建立后,元帝想对诸位曾投帖求见并劝帝即位的官吏都加一等爵位,对曾求见的百姓赐司徒吏,这些人共有二十余万。熊远认为“秦汉趁赦免之际赐爵,并非长久的制度。我认为求见者不仅是位居身边的人情深,离你较远的人情轻,可以依照汉代法律,广赐天下爵位,普遍地施恩,没有偏颇之失。可以减去审核的麻烦,堵塞取巧作假的事。”元帝没有听从。
多次升官任侍中,出京补任会稽内吏。当时王敦叛乱,沈充率兵响应,加封熊远为将军,熊远拒绝接受任命,不向沈充输送军资,以守卫边境安定民众为要务。王敦到达石头,讽喻朝廷征召熊远,于是授太常卿,加散骑常侍王敦十分害怕他的正直多谋,延请他为长史。熊远数月后病死。
15.C(“新颖独特的素材”错)
16.①视听结合,声色有致。“落叶径”和“隔江钟”,一写视觉,一写听觉,入暮时分,物色依稀,需细细辨认道路,故有“落叶径”之所见;夜深人静,唯有听觉最为敏感,故有“隔江钟”所闻。②动静结合,时空交错。遥隔大江,能听到对岸传来的钟声,以动衬静,体现环境的幽静。从傍晚到入夜,由小径到农家,写出了时空的变化。③情景交融,宾主和乐。从“行冲”到“坐听”,写出了诗人心绪由骚动不宁到从容怡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离不开主人热诚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贴心的话语,诗人虽不着一语,却都历历可见。(每点2分,3点6分,赏析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8 C(C项与例句都是都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A句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B句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D是状语提前而需要停顿。)
19答:句中把公寓时代的台北比作黑白的默片,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没有瓦的台北,少了鸟声、蛙声、虫鸣的台北,和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默片相似;没有树的台北,在色彩上与没有颜色的黑白片相似。(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句意不通顺,或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上解释不太准确的酌情扣分。)
20答:原文用并列的短句,形式整齐,更能突出没有树的台北少了鸟声、蛙声和虫鸣的音乐之美,强调了作者心中的遗憾;原文采用叠词来形容鸟声、蛙声和虫鸣,更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每点2分。从其他的角度切人,言之有理也可。)
21. (1)②句,语序不当,把“一系列”调到“出台了”后面;(2)④句,语意重复,删去“约”或者“多”;(3)⑥句,成分残缺,在“实体书店”前加上“为”;(4)⑧句,搭配不当,把“桥梁”改为“通道”。(每点1分)
22.①世界卫生组织②7月10日③宣布启动一项新倡议,④帮助全球烟民在疫情期间戒烟,⑤新冠为戒烟提供动力。(每点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
23【写作提示】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把握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观点。屈原正道直行被流放,虽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为了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高洁的品质,宁可死去也不愿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体现出洁身自好、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立的形象存在的。面对污浊的现实,他主张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汉代的贾谊则主张只要能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不必拘泥于楚国,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体现出一种趋利避害的智慧。相对来说,比屈原灵活变通,比渔父积极有为。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发掘其思想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地评析,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评分标准: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以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为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颖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评分标准 起评分43分。一类文:54--60;二类文:48--53;三类文:42--47;
四类文:36-41 偏离题意;五类文:0--35 偏离题意且400字以下
(四)其他
1.错别字扣分,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建议作文平均分在42分左右,仅供参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