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C.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D.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曹操的《短歌行》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分析该篇作品对文学自觉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千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古代特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B.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族和狄族,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秦始皇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秦始皇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14.蒙恬一生功勋卓著,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16.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沉郁顿挫。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出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__________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能否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___________。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________,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_________出直抵人心的力量。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半功倍 可信度 巧言令色 焕发
B.事倍功半 可信度 巧舌如簧 生发
C.事倍功半 说服力 巧言令色 焕发
D.事半功倍 说服力 巧舌如簧 生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个人的讲话能否激荡人心、引起共鸣,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B.—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C.—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D.—个人的讲话能否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语言的真义,又何尝不是行文的典范?
B.这不是行文的典范,而是语言的真义。
C.这既是语言的真义,又是行文的典范。
D.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七、选择 简答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作为深受大众欢迎的“香料之王”,胡椒的奇异功效,① ,还体现在它的神奇药效上。与大多数专治某种疾病的药材不同,② ,即便不能包治百病,至少也算是诸多疾病的克星。因此,胡椒既是一种绝佳的调味品,又是一味相当珍贵的药材。我国古代对胡椒药用价值的研究就已十分深入,在《本草纲目》等诸多医药典籍中,都有关于胡椒药用价值的记述。与大多数药材寥寥几笔的记述不同,③ 。
从中医的角度看,胡椒对慢性胃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及遭受雨淋和感染风寒之人尤有奇效;此外,它还可通过外敷治疗疮肿。现代医学则进一步证明,由于胡椒含有多种活性生物成分,因而可广泛应用于治疗许多方面的病症。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胡椒亦然。由于其性大辛大热,属纯阳之物,故有热病之人应慎之又慎;否则,动火伤气,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除了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胡椒在化妆品领域大显身手。由胡椒提炼而成的精油,具有净化肌肤、缓解肌肉疲劳、提拉紧致和塑身的效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的赞歌(节选)
艾青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
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
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而又互相照耀
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
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
我们在运转中燃烧
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
我们在自己的时代
应该像节日的焰火
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
读了上面的诗歌,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参加“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的“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
2.B
3.B
4.(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
5.(1)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2)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3)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B
7.C
8.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9.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
10.A
11.C
12.D
13.(1)蒙恬在外负责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竞争的。
(2)赵高向来受到胡亥的宠幸,想要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
14.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统一,天下的人心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本应尽力劝谏,拯救百姓于急难,维护百姓的安定生活,却迎合秦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所以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也是应该的。
15.C
16.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17.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8.D
19.C
20.D
21.①不仅体现在食物的烹饪中 ②胡椒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 ③医药典籍对胡椒的记述很详尽
22.胡椒可以治疗很多病症,在化妆品领域也大有功效,但热病病人要慎用,否则容易动火伤气。
23.例文:
我也要活成那道光
——读艾青《光的赞歌》有感
艾青的诗句如一朵绚烂的烟火划破了寂静的夜。街上的路灯仍泛黄,只是少了来往的人群。这一个个城市仿佛被按了暂停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但,也正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许多多体现人性美好的片段一遍遍地洗刷着我的心灵,照亮了我的世界。这正如艾青所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她,是一个在疫情后被叫回厂中复工的女工,加班加点地生产口罩,虽然累,但她没有抱怨过什么。有一天,在生产间歇息的时候,她打通了刚从货车上下来的丈夫的电话,“你说像我们这样穿着白色厂服在这工作的,算不算是白衣天使啊?”她丈夫坚定地说:“算!”夫妻俩的眼里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涌的幸福和温暖。
他,是一个身处湖北的95后医生,那一双原本白皙的手因终日被消毒水,滑石粉,酒精浸泡而变得伤痕累累,原本清澈的眼眸在没日没夜的医诊中流露出沧桑。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他只是表示自己没关系“我随时准备被隔离”。原本,他也只是一个在父母面前乖巧的孩子,可是在疫情面前,他是一名身披白色战袍的英雄!
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院士,临危受命,逆风而行;
她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为了方便穿上防护服毅然断去三千青丝;
他是一位警察,为了奔赴一线不得不取消了婚礼再候佳期。
……
是啊,“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而又互相照耀/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我们在运转中燃烧/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
这场战“疫”,像是一张滤网,滤出了无数的医者仁心。他们难道有一个百毒不侵的身体?所谓英雄,就是凡人之躯加上一颗伟大的心罢了。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记不清楚手机屏幕上那么多的名字,分不清楚在荧屏上闪过的一张又一张戴着厚实口罩的脸,但是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颗坚定的心;知道他们卸下了那一层稚嫩,担起了新时代所赋予他们的重任;知道他们是在用生命拯救生命;知道他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为了让病人能摆脱病痛;知道他们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坚强。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愿意成为那样的人!
世上没有横空出世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人间没有天使的痕迹,如果有,那一定是身着白衣的他们逆行的背影。他们放下了儿女情长,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墙。他们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罢了,但就是这样的人,令我由衷地敬佩和崇拜!
“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带着欢呼射向高空/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我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不惧怕危难,不计较得失,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亦将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筑梦前行!
相信终有一天,我也能活成那道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简答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