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第1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第2页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解析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下列传到国外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黑火药爆炸 B. 湿法炼铜
    C. 高粱酿酒 D. 指南针指引航海
    【答案】D
    【解析】解:A.黑火药爆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湿法炼铜过程中有铜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高粱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答案】D
    【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B. 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图示操作错误;
    C. 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1/3,图示操作错误;
    D. 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
    B.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难度不大,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等是解题关键。
    【解答】
    A.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故A说法正确;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说法错误;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说法正确;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少开私家车,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各项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 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 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 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知识,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和作用是解题关键。
    【解答】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C、氨气不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来自空气,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5.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一定为8
    D.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解: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错误;
    B.原子核外,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故B错误;
    C.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一定为8,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6.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被称为同位素。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元素符号为D,常用于特种灯泡、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轰击粒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 B. 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
    C. 氘原子是金属元素原子 D. 氘原子与氢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
    【答案】A
    【解析】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则与氢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都是1,故核外电子数也是1,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则元素的类别与氢元素相同,故C、D说法错误。

    7. 2020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 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 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节约用水
    【答案】C
    【解析】解:A、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选项说法错误;
    B、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害,不能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选项说法错误;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节约用水分析;
    B、根据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害解答;
    C、根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解答;
    D、根据地球水资源解答。
    水是我们最常见、最熟悉的物质,应加强对水的知识的学习。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8. 2021年3月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 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解: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改善水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C、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故选:C。
    A、使用无磷洗涤剂,可改善水污染;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改善水污染;
    C、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
    D、根据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9.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 ④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某 ③结构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0
    C.  ① ④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  ⑤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ⅥA族
    【答案】B
    【解析】 ①的质子数为2,为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④的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由 ③的结构可知,核内质子数为8,若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18−8=10,故B正确;
     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属相对稳定结构, ④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C错误;
    由 ⑤的结构可知,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故D错误。

    10. 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
    B. 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 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
    D. 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粒构成,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故A正确;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C正确;
    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但电子数可能相同,如:Na+、Mg2+的质子数分别为11和12,但电子数却都是10,故D错误。  
    11.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对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 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 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用手握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A正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正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C错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要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D正确。

    12. 已知a试管内只有氯酸钾,b试管内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b两试管内物质的质量相等。加热两试管,则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两试管都需热加热一段时间产生氧气,而b带有催化剂,所以开始时b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质量多,a与b试管内质量相等,说明b试管内氯酸钾质量比a少,因此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多b少,因此符合此条件的为B;
    故选:B。
    根据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的性质以及反应产生氧气分析质量变化。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3.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前,小明有以下认识:
     ①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②化学变化只是在燃烧时发生; ③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④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等现象,而物理变化没有。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② B.  ③ C.  ① ③ D.  ② ④
    【答案】B
    【解析】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与变化时是否需加热无关,故 ①错误;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形式不止燃烧一种,故 ②错误;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故 ③正确;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有时也会有上述现象出现,故 ④错误。

    14.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A. 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答案】D
    【解析】解:A、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不能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不能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不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应使用干燥的烧杯,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可能是石蜡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D、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烧杯中空气的量是有限的,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故 A选项说法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 B选项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选项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D选项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⑥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边燃烧,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5)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⑹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
    【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⑥
    (4)⑦
    (5)⑧
    (6)⑤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变化,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填:①②③;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④酒精易燃烧,故填:④;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⑥酒精在灯芯边汽化,故填:⑥;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⑦;
    (5)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填:⑧;
    (6)描述酒精用途的有: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故填:⑤。
      
    17. 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图1

                         图2
    (1)如图1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2所示,回答问题。
    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图3
    【答案】试管
    烧杯
    42
    胶头滴管
    大于
    C
    【解析】略

    18.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3)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C或E,其原因是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用装置E收集,要等到______时才可以收集氧气;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应______。
    (4)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炸裂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盖上玻璃片,再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a   b
    【解析】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炸裂;
    (3))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C或E,其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用装置E收集,要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可以收集氧气;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应盖上玻璃片,再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炸裂;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气泡均匀连续冒出;盖上玻璃片,再拿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a;b。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装置F的特点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19.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a.螺旋状的细铁丝慢慢变短;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量;
    d.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填字母)。
    (2)写出该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
    (4)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______。
    (5)某兴趣小组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铁丝没有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①铁丝表面有锈迹。因此,你认为该同学进行实验前应做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②导致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
    A.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瓶内
    B.瓶内氧气的含量不高
    C.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水
    (6)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对“细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究。
    探究Ⅰ:“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是否有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量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
    ①“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 ______ 。②此实验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______ 。
    实验2:取直径 ______ mm、含碳量0.3%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探究Ⅱ: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在线: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②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小刚提出可用于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你认为小刚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d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引燃铁丝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用砂纸打磨去锈  AB  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对比  0.20  不可行,因为四氧化三铁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解析】解:(1)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即生成新物质。
    故填:d。
    (2)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故填: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3)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
    故填:引燃铁丝。
    (4)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故填: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5)①该同学进行实验前应做的实验操作是用砂纸打磨去锈。
    故填:用砂纸打磨去锈。
    ②导致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还可能是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瓶内(导致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瓶内氧气的含量不高(不能达到铁燃烧小于的浓度)。
    故填:AB。
    (6)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量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
    ①“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②此实验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对比。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量0.3%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故填:0.20;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对比。
    探究Ⅱ:小刚的方案不可行,因为四氧化三铁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故填:不可行,因为四氧化三铁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容易炸裂集气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与含碳量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 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②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试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答案】(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5)错误;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解析】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5)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1)进行对比;(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5)错误;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 绿色植物不但能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一块面积为6000m2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黄杨等绿色植物,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请回答:
    (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试计算,一个月(以30天晴天计)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多少吨的有害气体?(要有计算过程)
    【答案】(1) NO2  
    (2) 6000m2的绿化区域30天能吸收有害气体为6000m2×2.5g/m2×30=450000g=450kg=0.45吨
    答:一个月这片绿化区域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0.45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以及相关的计算,依据题干叙述的内容利用数学方法作答。
    【解答】
    (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氮的化学符号为NO2;
    (2)6000m2的绿化区域30天能吸收有害气体为6000m2×2.5g/m2×30=450000g=450kg=0.45吨。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解析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东版)(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