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突破卷(试卷+答案)

    “民间故事”主题突破卷第1页
    “民间故事”主题突破卷第2页
    “民间故事”主题突破卷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题达标,主题探究,主题讨论,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主题达标。(29分)
    1.读拼音,写词语。(9分)
    (1)猎人海力布有了龙王赠给他的zhēn bǎ( ),就能
    听懂动物们说的话,但龙王的女儿dīnɡ zhǔ( )他,
    不能把听到的话告诉别人。可是,海力布在一次打猎时,
    听到大山要bēnɡ tā( )的消息,他jiā jí( )
    地催促村民们搬家,可村民们不信。海力布fā shì( )
    自己没有shuō huǎnɡ( ),可村民们依然不信。
    (2)niú lánɡ( )的diē niánɡ( )去世了,ɡē sǎ
    ( )待他很不好。
    2.填写下面民间故事中的人物。(12分)
    ( )哭长城 ( )替父从军
    ( )唱山歌 ( )鹊桥相会
    ( )化蝶双飞 ( )审石头
    3.读一读,连一连。(8分)
    二、主题探究。(28分)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 )
    (2)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
    隔,距离其实很近。 ( )
    (3)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
    里的那颗宝石送给了他。 ( )
    (4)《牛郎织女》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 )
    2.理清故事情节,按正确的顺序给下面句子排序。(8分)
    (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下一儿一女。
    (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
    会。
    ( )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用一条天河拆散,从此天各一方。
    ( )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3.创意复述,从下面情节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进行练习。
    (10分)
    A.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B.牛郎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告诉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讨论。(10分)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主题阅读。(33分)
    清明节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了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做了国君之后,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都回绝了。重耳又亲自上门去请,只见他家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重耳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重耳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重耳命人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第二年,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重耳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4分)
    (1)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2.寒食节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节日后的一天被定为________节。(4分)
    3.根据短文内容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A.介子推割肉为重耳煮汤 B.晋国内乱重耳外逃
    C.重耳做了国君 D.重耳放火烧山
    E.介子推被烧死留下血书
    4.创意复述,想象其中的一个情节,把故事写具体。(8分)
    (1)介子推都回绝了。(介子推说了些什么?他是如何回绝
    的?)
    (2)重耳派人前去寻找。(重耳怎么吩咐大家去寻找的?大家
    怎么找的?)
    (3)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烧山的情
    景是怎样的?介子推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介子推具有怎样的品质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哪些跟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请写出两则。(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民间故事”主题突破卷
    一、1. (1) 珍宝 叮嘱 崩塌 焦急 发誓 说谎
    (2)牛郎 爹娘 哥嫂
    2.孟姜女 花木兰 刘三姐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包公
    3.
    二、1.(1)√ (2)× (3)√ (4)√
    2.2 4 3 1
    3.略。
    三、略。
    四、1. (1)狼吞虎咽 (2)语重心长
    2.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清明
    3.B—A—C—D—E
    4.略。
    5.示例:忠心耿耿、不求回报。
    6.略。

    相关试卷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题达标,主题探究,主题活动,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题达标,主题探究,主题讨论,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主题达标,主题探究,主题讨论,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