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前两句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后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关注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白日依山尽”是远处的景色,“黄河入海流”是近处的景色。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写了“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 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 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和“一层”为虚数,表示“更远”和“更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诗中的“生”字吧水汽冉冉升起的景象写得生动形象,“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壮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的意思是“瀑布从很高的山峰直泻而下,让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斜下来。”诗中的“飞流”写出了瀑布凌空飞泻的样子,“直下”写出了崖壁陡峭,水流湍急,“三千尺”是虚数,夸张地写出山的陡峭和瀑布飞泻的壮景,而一个 “疑”字直接点明这是作者的想象。
关注生字:
本课共有 9 个会写字,其中“依、炉、烟、挂”这 5 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需要注意“炉、烟”两个字中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
关注情感:
《登鹳雀楼》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认识“依、尽”等 11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9 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
认识“依、尽”等 11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9 个字。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依、尽、欲、穷、层”5 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 个字。
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 登鹳雀楼)
题目中的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坐落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就称之为鹳雀楼。
二、生字认读
同学们,鹳雀把本首诗的生字带送到屏幕上了,你会读吗?
我再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提出要求: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认识它们。
加一加:亻+衣=依;谷+欠=欲;尺+两个点=尽;穴+力=穷;尸+云=层。
组词识字:我们还可以组词帮助识记,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学习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采用多元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
相信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这几个字,提出要求:齐读,每个字读两遍。
三、品读释意
过渡:同学们认识了生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登鹳雀楼》。
(一)学习题目:《登鹳雀楼》
这个题目应该怎样断句?“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楼”是一个词,我们不能拆开,所以要求“登”字的后面断句。提出要求: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二)学习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白日、山、黄河、海。
“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山尽”是说“太阳紧靠着山渐渐西沉下去。”
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板书:所见:夕阳落山黄河入海)
(三)学习第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诗人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会想些什么?
“千里目”是指看到很远的地方,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就必须要“更上一层楼”。
哪个字表示出了还要登楼?
“更”字告诉我们还要向上登,再登一层就可以了吗?
“一层楼”并不是真的一层,作者是要告诉我们“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 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板书:所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结合插图,想象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四、朗读背诵
提出要求:让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借助插图,让我们尝试背诵。五、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观察“依、尽、黄、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范写指导:
依:左窄右宽,右半部件“衣”的竖提在竖中线上,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尽:上宽下窄,两个点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竖中线处收笔, 撇和捺写舒展。
黄:上部扁、宽,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字的竖落在竖中线,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相平。
层:左上包围,“云”字的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时写下了这首不朽诗篇,展现出他不凡的胸襟抱负,同样也是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奋进,积极进取!
七、布置作业
背诵《登鹳雀楼》。
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八、板书设计
8登鹳雀楼
所见:夕阳落山黄河入海
所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依尽黄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 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
5 个字。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句意思。
了解诗句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描写瀑布的古诗。(板书:望庐山瀑布)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题目。
二、介绍作者三、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本诗中的会认字你认识吗?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识记会认字:
加一加:氵+暴=瀑;火+户=炉;火+因=烟。
换一换:“摇”把“扌”换成“辶”,就是“遥远”的“遥”。
字理识字:“川”字的甲骨文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点甲骨文把中间的点简化成弯曲的实线。
图片识字:瀑布、烟。
相信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字了吧,让我们一起来玩识字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巩固识字。)
四、品读释意
(一)学习题目:《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庐山的瀑布,庐山位于江西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紫烟”是日光透过云雾,看上去仿佛是紫色的烟;“挂前川”是指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板书:看:生紫烟 挂前川)
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
(三)学习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中的“飞流”写出了水流得非常快,凌空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崖壁的陡峭,又表现出水流特别湍急;“三千尺”是一个虚数,夸张地写出山的陡峭和瀑布飞泻的样子。而一个“疑”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心理活动,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作者有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疑”,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是天上的银河,“九天”就是指天之极高处,体现出瀑布之高,气势之恢弘。(板书:疑:三千尺 落九天)
请同学们想象这两句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瀑布从很高的山峰直泻而下,让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斜下来。五、朗读背诵
作者站在庐山瀑布前,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提出要求: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壮观美景的赞美之情, 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提出要求:让我们看着图片,尝试背诵。
六、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观察“照、炉、烟、挂、川”,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范写指导:
照:上半部分的“日”窄“召”宽,下半部分的“灬”较宽,上合下开。
炉:左窄右宽,“火”的首笔落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捺变成点。“户”
的第三笔在横中线,最后一笔撇起笔靠近竖中线。
烟:左窄右宽,火字旁的写法同“炉”。“因”的第一笔竖靠近竖中线, 里面“大”的最后一笔由捺变成点。
挂: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圭”的两个土分别在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
川:三笔分立,间距相当,第二笔段竖在竖中线。3.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学习了他笔下的《望庐山瀑布》,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布置作业
背诵《望庐山瀑布》。
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收集一篇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九、板书设计
8望庐山瀑布 看:生紫烟挂前川疑:三千尺落九天照炉烟挂川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是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所以在本课中,我借助书中插图,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的景物。在理解诗意时,我主要抓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意思明白后,整个诗意便容易理解。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课上我让学生们充分表达,通过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场景描述出来,就便是对两首古诗有了具体的理解,当学生的情感贴近诗人时,两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便自然显露。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8 古诗二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理解题意,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分析字形,指导写字,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写一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8 刘胡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8 刘胡兰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再读课文,理清顺序,自主品读,自我感悟,谈话引入,引起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8* 灯光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读课文,认知文本,聚焦“灯光”,理解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