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同步练习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2526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同步练习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2526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 同步练习浙科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25269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洋葱鳞片叶放在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 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左右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
C. 实验结果说明萝卜细胞膜上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
C. 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完全没有水分子进出
D. 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 mL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若将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
B. 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 min内发生质壁分离,10 min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 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蔗糖不能进入细胞
C. 实验曲线图推测出萝卜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比甘油载体数量少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洋葱鳞片叶放在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D. 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左右
植物的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 被水淹后,植物吸收无机盐需要的能量可由无氧呼吸提供
C.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仅能吸收无机盐,且失水时还会发生质壁分离
D. 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是根吸收的无机盐太多
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会破裂
B. 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
C. 分泌蛋白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的
D.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失去了大量的水导致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红树适于在盐碱地生长,其根毛细胞能够积累大量的钠离子,且细胞液中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红树根毛细胞积累大量的钠离子可以提高根毛细胞吸水的能力
B. 红树根毛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运输钠离子的载体蛋白
C. 红树根毛细胞在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只能单方向进入根毛细胞
D. 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与进入红树根细胞的细胞液的方式不同
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紫色,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良好材料。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不发生,“+”表示发生,且“+”越多表示发生程度越大。
A. 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与质量浓度为0.35~0.40 g/m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当
B. 质量浓度为0.45 g/mL的蔗糖溶液较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C. 当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0 g/mL时,细胞内外无水分子的进出
D.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深
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
①液泡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B.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C.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D. 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C.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将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增大、颜色变深
B.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水分子主动转运到细胞内
C. 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可能会继续增大
D.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将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在麻醉状态下完成以下实验:将兔肠腔排空并作结扎处理,维持血液循环正常。再向其中注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各10毫升,保持一段时间后,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已知0.9%NaCl溶液为家兔适用的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
B. 实验初始时,甲组水的移动方向是从肠腔流向血液,丙组家兔相反
C. 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引起小肠细胞涨破
D. 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下列对图乙有关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在O~A段漏斗里的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B. 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原因是膀胱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O~A段液面能够不断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从烧杯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多于从漏斗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数
D. 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的水的量与从烧杯进入漏斗的水的量相同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
B.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D. 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如今的生产工艺导致新鲜的蔬果表面常有水溶性的有机农药残留。现取某种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结果可绘制成下图的曲线(测得整个过程纯水的浓度变化较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细胞吸水,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点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没有水的交换
C. BC段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D. 此曲线说明浸泡时间延长,有机农药溶于水会被植物细胞吸收
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B.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C.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D. 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吸水能力与质壁分离的程度呈正相关
B. 发生质壁分离前后的植物细胞的体积大小变化不大
C. 以胞吐方式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D.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0分)
某同学将若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和物质a溶液中,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两组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发生的条件是:①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曲线Ⅰ对应的细胞,液泡体积缩小后不再恢复,原因是外界溶液中的物质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曲线Ⅱ对应的细胞是被放置在___________溶液中进行的实验。
(3)该同学想进一步的了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一:将若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
步骤二:___________。
步骤三:保持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及结论:
①若两组细胞中的液泡均先缩小后增大,说明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_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________(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________。该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________。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添加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Ⅰ.请补充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________。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的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________。
Ⅱ.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某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并绘出如下图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漏斗内液体浓度_______甲“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液体浓度。
(2)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少量红墨水、质量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部位①颜色为___________,部位②颜色为___________。图2中相当于图1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和e组(每组的细条数量相等),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如图3所示(只考虑水分交换)。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半透膜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 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___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合称为___________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浸入清水中,发现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判断细胞能否无限吸水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藓类小叶分别浸入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图1是在蔗糖溶液中的观察结果,图2是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中充满的是________,出现图中所示状态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________大于细胞壁的。
(2)图2的A、B、C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是________。
(3)图2的bc段外界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浓度。
(4)若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的位置。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
(5)藓类小叶的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填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________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质量浓度为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且细胞保持活性;放在质量浓度为0.2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外液浓度。
【解答】
A.由分析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保持活性,A错误;
B.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
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C错误;
D.当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即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及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
【解答】
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正确;
B.在清水中,细胞液浓度大,发生渗透吸水,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变大,也发生了渗透吸水,B正确;
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
D.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跨膜运输方式、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B正确;
C.渗透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C错误;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合成、加工等完成后,由高尔基体产生囊泡向外分泌,此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熟知渗透现象的原理和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淀粉是多糖,分子质量远大于蔗糖,所以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A正确;
B.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从A点细胞的失水量开始减少,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开始吸水,到10min时,细胞已经处于复原的状态,B错误;
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
D.分析图可知,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解答】
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正确;
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当溶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或进入细胞)时(如蔗糖),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复原;而当溶质分子能够被吸收时(不论是主动吸收如KNO3还是被动吸收如甘油),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B正确;
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
D.蔗糖组只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质量浓度为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且细胞保持活性;放在质量浓度为0.2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外液浓度。
【解答】
A.由分析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保持活性,A错误;
B.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
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C错误;
D.当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即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A项正确;
B.被水淹后,由于土壤中缺乏氧气,所以植物吸收无机盐可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B项正确;
C.由于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所以不仅能吸收无机盐,还能在失水时发生质壁分离,C项正确;
D.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远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根不仅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D项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洋葱表皮细胞因为有细胞壁,所以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A错误;
B.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因而蔗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B正确;
C.分泌蛋白是以胞吐方式被排到细胞外,C错误;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失去了大量的水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及物质的运输方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红树根毛细胞积累大量的钠离子可以提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从而提高吸水的能力,A正确;
B.根毛细胞能够积累大量的钠离子到液泡,要经过细胞膜和液泡膜,所以红树根毛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运输钠离子的载体蛋白,B正确;
C.水分子在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C错误;
D.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红树根细胞的细胞液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复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根据表格分析,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在0.30-0.35g/mL,细胞吸水;0.40g/mL之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0.50g/mL之后,细胞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解答】
A. 蔗糖溶液浓度为0.35g/mL,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0.40g/mL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为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当0.35~0.40 g/mL,A正确;
B. 浓度为0.45 g/mL的蔗糖溶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明显,在清水中也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则浓度为0.45 g/mL的蔗糖溶液较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B正确;
C. 当蔗糖溶液浓度为0.30 g/mL时,细胞吸水,C错误;
D.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失水,液泡颜色加深,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复原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把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接着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其原因是K+和NO3−逐渐被细胞吸收,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K+和NO3−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核糖体合成的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故这个过程与线粒体、核糖体、液泡这三个细胞器均有关。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及其所夹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
B.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只有活细胞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正确;
D.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仍然在通过半透膜,D错误。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A错误;
B.据图,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B正确;
C.细胞膜载体具有特异性,C错误;
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能量和载体数量,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
【解答】
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浓度越来越低,颜色越来越浅,A错误;
B.水分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而是自由扩散,B错误;
C.待细胞体积增大到与质壁分离前相等,植物细胞可能继续吸水,体积继续增大,C正确;
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兔的排空小肠结扎实验为载体,考查了渗透作用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表格中获取解题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渗透作用的概念;能够运用对照实验的观点分析乙实验。
渗透作用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而小肠黏膜吸收钠离子的过程则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A.本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量是NaCl溶液的吸收量,甲、乙、丙三组家兔的生理状态和保持时间长短等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0.9%的NaCl溶液时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实验验开始时,甲组中注入0.7%NaCl溶液,其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因此甲组肠腔中的水进入血液;而相反丙组血液中的水进入肠腔,B正确;
C.实验初始时,甲组家兔的小肠细胞大量吸水,但也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钠离子,且通过渗透压调节维持平衡,所以不会引起小肠细胞涨破,C错误;
D.若阻断乙组小肠细胞主动运输,不能吸收钠离子,又由于乙组为0.9%的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水分的进出平衡,所以肠腔中NaCl溶液体积将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略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实例,理解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渗透压的变化。
【解答】
A.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ATP供能,A正确;
B.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ATP供能,B错误;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溶剂相对增多,渗透压降低,C正确;
D.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解答】
A.由于有细胞壁的存在,即使植物细胞吸水,体积也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
B.B点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水分双向交换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
C. BC段由于农药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又重新失水,但整个过程没有质壁分离,也没有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D. BC段为细胞吸收了有机农药,使细胞液的浓度上升,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渗透原理,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
B.如果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解答】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因此发生质壁分离后植物细胞的体积变化不大;
2、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的协助;大分子都是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的,但有些小分子物质(神经递质)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大,因此细胞吸水能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
B.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较小,故发生质壁分离前后植物细胞的体积变化不大,B正确;
C.大分子都是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的,但有些小分子物质(神经递质)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C正确;
D.各种离子通过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一般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有些小分子物质(神经递质)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故D错误。
故选D。
21.【答案】(1)原生质层;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不能;物质 a
(3)甲组细胞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乙组不处理,将两组细胞均放在浓度相同且适宜的物质a溶液中;液泡体积变化情况
①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②甲组(乙组)细胞中液泡缩小,乙组(甲组)细胞中液泡先缩小后增大,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物质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理解质壁分离的原理、条件、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验设计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据图可知,两组曲线最初液泡体积都减少,两组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发生的条件是: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曲线Ⅰ对应的细胞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而未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说明外界溶液中的物质是没有被细胞吸收的,据题该溶液是蔗糖溶液。曲线Ⅱ对应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现象,说明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可以被细胞吸收,该溶液是物质a溶液。b点后液泡体积可以恢复的原因是,在ab段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生细胞失水的同时吸收物质a,到达b点时,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差为0,但细胞继续吸收物质a,导致b点后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导致了细胞吸水,引起液泡体积恢复。
(3)当外界溶液中的物质不可以被细胞吸收时,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即液泡体积缩小后不再恢复;而当外界溶液的物质可以被细胞吸收时,则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即液泡体积先缩小后恢复。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差异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所以可以通过使用呼吸抑制剂或者改变氧气浓度的方法来改变呼吸速率。所以通过观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变化,可分析出细胞吸收物质a的跨膜运输方式。
22.【答案】(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有;
(2)紫色大液泡; 原生质层;
(3)Ⅰ ab两管内液面变化; 有无砖红色沉淀;
Ⅱ 缩小(增大后缩小); 能; 增大; 不能;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渗透作用的模拟装置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模拟,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渗透吸水的理解以及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解答】
(1)图甲模拟的是渗透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为半透膜和浓度差,渗透平衡时属于动态平衡所以即使液面静止也有水分子进出。
(2)图乙为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选材时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充当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
(3)Ⅰ
①向a、b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的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Ⅱ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增大后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故答案为:
1)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有;
(2)紫色大液泡; 原生质层;
(3)Ⅰ ab两管内液面变化; 有无砖红色沉淀;
Ⅱ 缩小(增大后缩小); 能; 增大; 不能;
23.【答案】(1)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大于
(2)红色;绿色;原生质层
(3)0.4ml/L~0.5ml/L;在0.4ml/L~0.5ml/L之间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复以上实验,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前长度和试验后长度相等组所对应的蔗糖浓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细胞失水与吸水,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漏斗内液体浓度大于甲烧杯内液体浓度。
(2)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此时部位①颜色为红色,部位②颜色为绿色。图2中相当于图1半透膜的结构是原生质层。
(3)根据图3,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范围为0.4ml/L~0.5ml/L;进一步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实验思路是在0.4ml/L~0.5ml/L之间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复以上实验,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前长度和试验后长度相等组所对应的蔗糖浓度。
24.【答案】(1)小于;小于
(2)③④⑤;原生质层;ABC
(3)不能,因为植物细胞壁伸缩性较小,有支持保护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现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
(1)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是由吸水引起的,水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的速度较快,因此,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b液体的浓度大于a;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的浓度仍小于b;
(2)图甲中c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合称为原生质层,结构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外界溶液;由于无法判断细胞是在吸水还是失水,因此,无法确定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
(3)对植物细胞而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且细胞壁的弹性有限,因此,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当细胞因吸水体积增大到细胞壁所能膨大的最大限度时,细胞将不再吸水。
25.【答案】(1)蔗糖溶液;伸缩性
(2) B
(3)小于
(4)中央液泡;原生质层;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5)蛋白质;直径和形状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1)图1的A为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A中充满的是蔗糖溶液;图1所示状态为质壁分离,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将藓类小叶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细胞会失水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后由于K+、NO3−不断被细胞吸收,又使细胞液溶质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大,与曲线B相对应。
(3)bc段原生质体体积在逐渐增大,表明藓类小叶细胞在不断吸水,说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4)若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
(5)藓类小叶的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主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蔗糖溶液质量浓度(g/mL)
0.30
0.35
0.40
0.45
0.50
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
+
+++
++++
滴入清水后是否复原
-
-
是
是
-
组别
甲
乙
丙
注入NaCl溶液浓度
0.6%
0.9%
1.2%
体积(mL)
0.7
3
5.5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测评,共11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下列过程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浙科版 (2019)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浙科版 (2019)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下列过程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