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六章 球类运动第一节 小篮球教案及反思
展开设计理念:
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了解及掌握篮球原地高低手运球的动作方法,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篮球原地高低手运球”,是最基本的技术。小学阶段的小篮球内容主要是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学习一些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着重于掌握篮球高低手运球的动作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层次和系统以及学生年龄的逐步增长,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从简单逐渐过渡到技术的规范化。根据小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在教学中我注意了“教”与“玩”的结合,同时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设计
预计开始阶段平均心率110——120次/分,课的密度30%——40%.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
安全措施
教师根据整堂课的运动负荷合理安排放松练习,根据学生身心疲劳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放松形式和内容,避免因体力不支或思想麻痹而导致伤害的发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篮球高低手运球的动作方法。
能力目标:发展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肢体的力量、灵敏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地高低手运球动作的衔接。
难点:身体重心的变化。
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微视频演示法、示范法、纠错法、讲解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和学生扮演小老师等形式,利用微课视频资源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上课常规)
教师提前到上课地点,准备教学设备。
体委整队,清点人数。
师生问好。
安全提示:兜里不许有坚硬物品。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宣布本课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清楚重点和难点。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游戏“喊数抱团”。
2.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膝关节运动
(4)腰部运动
(5)踝腕关节活动
(6)弓箭步压腿
(7)侧弓步压腿
(8)挺身跳
(三)基本部分
教学步骤:
教师用语言导入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1.熟悉球性练习
(1)拨球:单、双手拨球。
①单手体前托球,利用手腕、手指的力量(或逆)时针转动或上下、前后拨动。
②双手放体前,单手持球,利用手指、手腕的力量来回拨动球。
(2)绕球:单、双手触球绕颈部、腰部、腿部。
①双手持球,顺(或逆)时针沿颈部绕环。
左手接球后由左向前绕,将球交给右手。
②双手持球,顺(或逆)时针沿腰部绕环。
右手持球由腰间右后绕,将球传给左手。
③双手持球,顺(或逆)时针沿腿部绕环。
两腿并拢屈膝,右手持球从右侧小腿经后向前绕,左手从左侧接球向前交给右手。
④全身绕环
首先由头上绕环一圈,经腰部绕环,最后经腿部绕环后为一组。
⑤单腿绕环
两腿分开,将球从一侧腿,膝盖以下部分绕环一圈,再由另一侧腿绕环。
(3)原地运球
双手运球
两脚左右分开,马步站立,右手将球运给左手,左手将球运给右手。
体侧运球
左弓步站立,右手体侧运球,左手前屈体前保护球的姿势。
2.引入新课——原地高低运球
(1)先讲解示范,一声哨响:高运球;两声哨响:低运球。
(2)加大难度练习:一边听口哨,一边看老师手势,喊出老师出示的数字手势。(锻炼学生抬头运球,观察篮球场上的情况,为以后打基础。)
(3)两人一组练习,左手握左手,右手运球,一人喊口令。
(4)交换位置和球的练习
要求:两人一组,练习时两人同时运球,选一人喊口令“换”时,同时交换位置,运对方的球。
3.小游戏“选出MVP最优秀选手”
要求:
在指定的区域内,每人运一球,在运自己的球的同时打掉同伴的球,将其打出界外,并保证自己的球不出界,最后留在圈里的同学为最优秀选手。
放松部分(5-6分钟)
随老师做放松操
四、结束语(2分钟)
1.总结本课情况,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
2.收放器材。
3.师生再见。
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一节 小篮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至六年级第一节 小篮球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的设计理念,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3-4年级全一册 -篮球原地高低手运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 3-4年级全一册 -篮球原地高低手运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篮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版第一节 小篮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第一节 小篮球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常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