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 (2017)五年级上册17 彩虹的形成教案设计
展开17.彩虹的形成
教材简析 虹,就像一座桥,时常横亘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教学重难点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掌握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虹挂图。 学生准备:平面镜、三棱镜、纸屏、水槽、喷雾器、水。 |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谈话: 1.观看彩虹视频或挂图。 2.交流认识:这是什么?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二)师讲述并导入新课:雨过天晴,我们有时候会看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大家有很多关注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实施探究。 (一)探究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演示:教师用投影机和三棱镜演示分解阳光成七色光的实验。引导学生质疑:教室里怎么也会出现“彩虹”?是什么让投影机的光变成了“彩虹”?这个“彩虹”和天上的彩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引导猜测:是三棱镜把光变成“彩虹”。这两个“彩虹”都是由相同的彩色光构成的。(借机让学生认识三棱镜。) 3.学生分组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形成结论: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形成七色彩带:红、橙、黄、绿、蓝、靛、紫。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二)探究彩虹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后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彩虹为什么总是出现在雨后天晴的那一刻呢?彩虹的形成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2.猜测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 教师小结:同学们猜测雨后彩虹的形成除了跟阳光有关,还可能与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系。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实一下吧。 3.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1)引导思考:怎么制造出小水珠呢?用什么代替阳光? (2)小组探究实验。 4.汇报发现,总结彩虹的成因: (1)你看到彩虹没有? (2)这个实验中是谁把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小结:雨后,空气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三、应用创新。 (一)应用彩虹的成因,解释现象。 1.出示图片: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 2.问: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制造彩虹活动。 1.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到室外制造彩虹。需要哪些设备(喷雾器),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从下往上,选取合适的视角)? 2.引导学生到室外活动。 (三)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继续研究,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这是为什么呢? |
板书设计 彩虹的秘密 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构成的。 三棱镜:阳光。 小水滴:彩虹。 |
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光17 彩虹的形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8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光17 彩虹的形成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冀人版 (2017)17 彩虹的形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冀人版 (2017)17 彩虹的形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彩虹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4 彩虹的秘密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4 彩虹的秘密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引入新课,探究活动,认识新知,知识拓展,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