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结合陆地自然带图,说明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3.垂直分异规律。
难点:垂直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南坡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森林氮、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和高山冰雪带。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
提问: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可能会消失,到时“赤道雪峰”将名存实亡,你是怎么看的?
新课讲授:
一、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过渡: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二、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过渡: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热量和水分影响着植被的分布。
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活动:观察世界自然带图,从非洲刚果盆地向北到欧洲北部。
规律: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成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基础因素:热量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活动:观察世界自然带图亚欧大陆,从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到亚欧大陆内部。
规律: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成因: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基础因素:水分
3.垂直分异规律
活动:读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谱景观图,体会“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
成因: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基础因素:水热
讲垂直分异规律,我们要区分清楚基带、雪线、林线这几个概念。
基带:垂直带谱的起始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水平地带性相似。
②山麓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③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④通常,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比阴坡分布的海拔高。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常称为林线。林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映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如果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则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有下面影响因素:
①温度(热量或纬度):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②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
③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④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活动探究:
1.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南坡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大。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3.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图文资料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主要的表现,知道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能够在垂直分异规律里区分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和雪线的位置,可以分析影响雪线和自然带的因素。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可以由此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差异。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精力不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比较典型的几座山体的自然带带领学生一一认识,从而找到基本的规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等奖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