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铜及其化合物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621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铜及其化合物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621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铜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铜及其化合物,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铜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1.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多次提及的“蓝色烟花”,是烟花设计师心中的最高梦想。制作“蓝色烟花”的盐不常见,且稳定性差,该盐可能是A.NaCl B.KOH C.Na2CO3 D.CuCl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A. B. C. D.3.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O→CuCl2 B.Fe→FeSO4C.CaCO3→CO2 D.NaOH→Na2SO4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 B.黄铜 C.不锈钢 D.水银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l2O3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B.SiO2硬度很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D.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6.关于硫酸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 B.硫酸铜俗称蓝矾、胆矾C.蓝矾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1 D.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配制100 mL浓度为0.10 mol·L-1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处B用废蚀刻液(含FeCl2、FeCl3、CuCl2、HCl)制备FeCl2溶液向废蚀刻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搅拌、过滤C检验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气态产物中含SO2和CO2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D检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医用酒精的烧杯中A.A B.B C.C D.D8.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B.步骤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C.步骤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D.步骤⑤的操作为: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9.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X,发现铜粉逐渐溶解,问神秘的X可能是( )A.锌 B.铁粉 C.HCl D.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厂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一性质设计的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C.铜属于重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铜制器皿较安全,但铜盐溶液都有毒D.SO2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但可应用于某些领域杀菌消毒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2(g)NO(g)NO2(g) B.SiO2(s)SiCl4(s) Si(s)C.Al2O3(s)NaAlO2(aq) Al(OH)3(s) D.FeO(s) Fe(NO3)3(aq)Fe(s)12.下列氯化物既可以由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得,又可以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AlCl3 B.FeCl2 C.FeCl3 D.CuCl213.下列对焰色试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每次试验后,要用硫酸把铂丝洗净③用固体样品或配成的溶液进行实验,现象相同④焰色反应实验所用火焰,无论何种燃料均可⑤可以用铜丝或铁丝代替铂丝A.②④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14.将1.92 g 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A.0.1 mol B.0.05 mol C.0.15 mol D.0.11 mol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 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C.CaO2 能缓慢与水反应产生O2,可用作水产养殖中的供氧剂D.FeCl3 溶液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二、综合题16.钴是一种中等活泼金属,化合价为+2价和+3价。某校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检验(CH3COO)2Co在氮气气氛中的分解产物。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为Pd。(1)装置E、F是用于检验CO和CO2的,其中盛放PdCl2溶液的是装置______(填“E”或“F”)。(2)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E、F、G中的试剂均足量且充分反应,观察到I中氧化铜变红,J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K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实验结束时,先熄灭D和I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其目的是______。(4)若乙酸钴最终分解生成固态氧化物X、CO、CO2、C2H6,且n(X):n(CO):n(CO2):n(C2H6)=1:4:2:3(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则乙酸钴在空气气氛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I.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III.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回答下列问题:过程III的后续操作如下:(1)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a,取下注射器。(2)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0.1 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4 mol/L.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_______g.若要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应加入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mL。18.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催化剂、杀菌剂等。(1)将Na2SO3溶液逐滴加入到CuCl2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浓盐酸混匀,得到CuCl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测定制得CuCl样品的纯度,进行下列实验:a.称取0.5000 g样品,放入盛有20 mL过量FeCl3 溶液和玻璃珠的锥形瓶中,不断摇动;b.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 mL;c.立即用0.2000 mol/LCe(SO4)2标准溶液滴至反应完全,记录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d.重复步骤a至c操作2次,记录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已知:CuC1+Fe3+=Cu2++Fe2++Cl-、 Fe2++Ce4+=Fe3++Ce3+①配制100 mL 0.2000 mol/L的Ce(SO4)2标准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______________。②进行步骤c时若操作缓慢,则测得CuCl的纯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中CuCl的纯度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1.D2.A3.A4.D5.A6.B7.B8.B9.D10.A11.C12.A13.C14.D15.B16.F 除去CO2 分解产物中还含有机物 防止倒吸 3(CH3COO)2CoCo3O4+4CO↑+2CO2↑+3C2H6↑ 17.溶液逐渐变为绿色;产生红棕色气体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3Cu+8H++2=3Cu2++2NO↑+4H2O 0.96 40 18.+2Cu2++2Cl - +H2O=2CuCl+ +2H+ 100ml容量瓶 偏小 9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铁及其化合物,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镁及其化合物,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巩固习题:常用无机物及其应用之铝及其化合物,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