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互阅作业,感情调节,自学互帮,讲解释疑,练习反馈,帮困,自主建网,最小作业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主要的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概况
2.通过讲述我国在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2、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板、信息沟通牌
教 学 过 程
一、互阅作业
二次备课
上节课堂完成的探训部分习题,小组内互批,然后个人进行订正,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尤其是提示学生要结合地图,从地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流经的地形区、主要的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自主学习
互帮互助
6号帮助1号
5号帮助2号
4号帮助3号
准备复习提背,重点关注每组的1、2号同学。
二、感情调节
一提起黄河,人们总是同时想到两层含义:一是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沉重灾难,是世界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三、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
主题三【滔滔黄河】
1、黄河源流概况
自学提示
(1)黄河的发源地是?正源?全长?注入的海洋?
(2)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4)主要的支流?
(5)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互帮环节
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果。 组间相互交流答案,由小组长发言。
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自学提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段位置
特征
(二)互帮
尤其关注各组1、2号同学,提醒他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果。 组间相互交流答案,由小组长发言。
四、讲解释疑
(1)黄河的发源地是?正源?全长?注入的海洋?
巴颜喀拉山,卡日曲,5464千米,渤海
(2)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3)黄河和长江同时流经的省区有?
青海和四川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主要的支流?
渭河,汾河,洮河,湟水
(5)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上中游分界?位于?河口,内蒙古
中下游分界?位于?桃花峪,河南
(6)黄河上、中、下游地形各有什么特点,形成了什么样的景观?
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位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通过自主建网知识串联,进一步梳理本节课重点难点考点。
随堂练习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本文字和地图册总结黄河的水文特征。
指导学生落实在图上。
五、练习反馈
填图册及探训对应习题: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评并打分。
六、帮困、加速
对于本节课上集中问题,教师或知者负责,或同伴互帮,以解决疑难问题。
七、自主建网
三、滔滔黄河
1、黄河源流状况
(1)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
(3)主要支流
2、黄河的河段及特征
(1)上、中、下游的划分
(2)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
八、最小作业量
探训上对应习题,当堂完成;知者加速(完成填图册)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互阅作业,感情调节,自学互帮,讲解释疑,练习反馈,帮困,自主建网,最小作业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外流区与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国的湖泊,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长江的概况,上、中、下游的划分,黄河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