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
A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分别将镁粉和打磨后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加热
镁条表面出现红色,镁粉附近无现象
镁粉吸附脱色
C
铝片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白色浑浊
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D
氨水持续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蓝色絮状沉淀后变为深蓝色溶液
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转化为[Cu(NH3)4]2+
2.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CO2 B.用乙装置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C.用丙装置制备无水MgCl2 D.用丁装置在铁上镀铜
3.在密闭容器中将2molNaHCO3(s)和一定量Na2O2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150℃下所得气体仅含2种组分,反应后固体的物质的量(n) 的取值范围是( )
A.n≥1 B.1 C.2≤n<4 D.n≥4
4.有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CaCl2;②Ca(OH)2;③Na2SiO3;④Na2CO3;⑤NaAlO2;⑥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不会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①② B.③⑤ C.①⑥ D.④⑥
5.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探究浓硫酸和 SO2性质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 现象预测” 与“ 解释或结论” 均正确的是( )
选项
仪器
现象预测
解释或结论
A
试管1
有气泡、酸雾,溶液中有白色固体出现
酸雾是SO2所形成,白色固体是硫酸铜晶体
B
试管2
紫红色溶液由深变浅,直至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C
试管3
注入稀硫酸后,没有现象
由于Ksp(ZnS)太小,SO2与ZnS在注入稀硫酸后仍不反应
D
锥形瓶
溶液红色变浅
NaOH溶液完全转化为NaHSO3溶液,NaHSO3溶液碱性小于NaOH
6.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离子共存判断及离子方程式
A
滴加氨水
Na+、Al3+、Cl—、NO3—
不能大量共存,Al3++3OH—=Al(OH)3↓
B
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3mol/L
Na+、NH4+、NO3—、AlO2—
能大量共存
NH4++H2O =NH3.H2O +H+
C
pH=1的溶液
Fe2+、Al3+、MnO4—、SO42—
不能大量共存,
5Fe2++MnO4—+8H+=Mn2++5Fe3++4H2O
D
通入少量SO2气体
K+、Na+、ClO—、SO42—
不能大量共存,2ClO—+ SO2+H2O=2HClO+SO32—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SO+OH-=SO32-+H2O
C.Fe(OH)2溶于稀HNO3:Fe(OH)2+2H+=Fe2++2H2O
D.H218O2中加入H2SO4酸化的KMnO4:5H218O2+2MnO+6H+= 518O2+2Mn2++8H2O
8.能正确表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 )
A.KI溶液久置空气中变黄色:4I-+O2+2 H2O = 2 I2+4 OHˉ
B.少量三氧化硫与氨水反应:SO3+NH3·H2O = NH4++HSO4-
C.Na与CuSO4水溶液反应:2Na+Cu2+ =Cu +2Na+
D.(NH4)2SO4和FeSO4混合溶液与足量NaOH反应:Fe2++2 OHˉ= Fe(OH)2↓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S2-)= 0.1 mol•L-1的溶液中:Na+、NH4+、ClO-、SO42-
B.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NH4+、Ca2+、A1O2-、I-
C.浓度为3%的H2O2溶液:H+、Fe2+、C1-、SO42-
D.NH4Fe(SO4)2 的溶液中:H+、Mg2+、Br-、NO3-
10.气体X可能由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的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CO2、Cl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11.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其它反应物省略),则X、Y、Z可能是( )
①Na、Na2O、Na2O2 ②AlCl3、Al(OH)3、NaAlO2 ③Fe、FeCl2、FeCl3 ④NaOH、Na2CO3、NaHCO3 ⑤C、CO、CO2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2O3 NaAlO2(aq)Al(OH)3
②S SO3 H2SO4
③饱和NaCl(aq)NaHCO3 Na2CO3
④Fe2O3 FeCl3(aq)无水FeCl3
⑤MgCl2(aq)Mg(OH)2MgO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13.向含有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 • L-1的HC1溶液,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均为CO32-+H+= HCO3-
B.结合H+的能力:AlO2->CO32-> HCO3->Al(OH)3
C.M点时A1(OH)3的质量等于3.9 g
D.原混合溶液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4.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按上述流程,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氧化铁
C.图中所有的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15.明矾[KA1(SO4)2·12H2O]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采用废易拉罐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易拉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B.从易拉罐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NaHSO4代替NaHCO3
16.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出镁的反应为
B.浸出和沉镁的操作均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17.LiAlH4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LiAlH4在125 ℃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
B.LiAlH4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1
C.1 mol LiAlH4在125 ℃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
D.LiAlH4与水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4H2O=Al(OH)3+LiOH+4H2↑
18.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19.利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还含有C,S,P等)制取高效净水剂K2FeO4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铁屑在酸溶前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B.步骤②是将Fe2+转化为Fe(OH)3
C.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2FeO42-+3Cl-+4H++H2O
D.步骤④中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在相同条件下,K2FeO4的溶解度小于Na2FeO4
20.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 Cu 和Cu2+,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 CuC12•2H2O 制备 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 1 中产生的Cl2 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B.途径 2 中 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2CuO+2HCl↑
C.X 气体是HCl,目的是抑制 CuCl2•2H2O 加热过程可能的水解
D.CuCl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4H++SO42-═2Cu2++SO2↑+2H2O
21.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X、Y、Z、W四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Na 着火时,可用甲扑灭
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22.短周期元素 X、Y、Z、W、R、T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X、W 位于同族。Y 和 Z 的价电子数之和等于 R 和 T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 Z2TY3 和 ZRY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 不可能同存在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
B.单质的熔点:Y < Z < T
C.简单离子的半径:r(Y)> r(W)> r(Z)
D.Z、R 分别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含离子键
23.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物转化关系,A可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D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E可以发生银镜反应,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E的化学方程式:2CH2=CH2+O22CH3CHO
B.A的分子式C6H12O6
C.①的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
D.与B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24.在 2019 年第十届国际二次电池展中,一种以 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格外引人注意,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 Fe[Fe(CN)6 ]+2Na++2e- =Na2Fe[Fe(CN)6 ]
B.充电时,Mg 箔接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Na+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右室移向左室
D.放电时,外电路中通过 0.4mol 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 9.2g
25.用亚硫酸盐(X)吸收烟气中的SO2。已知吸收过程中含硫组分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X为(NH4)2SO3,图中b点溶液中n(HSO)∶n(NH)=1∶3
B.若X为Na2SO3,当吸收液呈中性时:lgc(HSO)-lgc(H2SO3)=5.15
C.若X为(NH4)2SO3,(NH4)2SO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SO>NH
D.若X为Na2SO3,当吸收液pH=1.85时:c(Na+)=2c(HSO)+c(SO)
二、填空题(每空2分,最后一空3分,共25分)
26.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
硫去除率=(1—)×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__________________。
27.乙酸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之一,乙酸制氢具有重要意义:
热裂解反应:CH3COOH(g)→2CO(g)+2H2(g) △H=+213.7 kJ·mol-1
脱酸基反应 CH3COOH(g)→2CH4(g)+CO2(g) △H=-33.5 kJ·mol-1
(1)请写出CO与H2甲烷化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溶液中,利用乙酸制氢,选择的压强为________(填“较大”或“常压”)。
其中温度与气体产率的关系如图:
①约650℃之前,脱酸基反应活化能低速率快,故氢气产率低于甲烷;650℃之后氢气产率高于甲烷,理由是随着温度升高后,热裂解反应速率加快,同时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乙酸气中掺杂一定量的水,氢气产率显著提高而CO的产率下降,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合适的催化剂控制其他的副反应,温度为T K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为P kPa,热裂解反应消耗乙酸20%,脱酸基反应消耗乙酸60%,乙酸体积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脱酸基反应的平衡常数Kp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一、选择题(25×3 = 75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C
A
B
C
D
A
D
C
D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C
D
C
B
C
B
D
C
D
二、非选择题 (每空2分,最后一空3分,共25分)
26.SO2+OH−HSO3− FeS2 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 NaAlO2 Al(OH)3 1∶16
27.2CO(g) +2H2(g)→ CH4(g) + CO2 (g) ∆H= −247.2 KJ·mol-1 常压 热裂解反应正向移动,而脱酸基反应逆向移动,故氢气产率高于甲烷 CO(g) +H2O(g) ═ H2(g) + CO2 (g) 9.1% 0.8P
1.C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排除CO32-、SO32-、Ag+,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A解释正确;镁条镁粉均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镁粉表面积较大具有吸附性,所以镁条表面出现红色,镁粉附近无现象,故B解释正确;铝片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C解释错误;在氨水逐渐加入硫酸铜溶液过程中,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络合成[Cu(NH3)4]2+,故D解释正确。
2.C
A. CO2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
B. 苯与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反应,反应较剧烈,反应放热,且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溴酸,所以验证反应生成的HBr,应先将气体通过四氯化碳,将挥发的溴单质除去,B错误;
C. MgCl2能水解,在加热时通入干燥的HCl,能避免MgCl2的水解,C正确;
D. 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丁装置铁为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价铁离子,铜为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得到铜,D错误。
答案选C。
3.C
【解析】加热后,发生反应如下:
2NaHCO3Na2CO3+H2O+CO2↑
2mol 1mol 1mol 1mol
2Na2O2+2CO2═2Na2CO3+O2
1mol 1mol 1mol 0.5mol
2Na2O2+2H2O═4NaOH+O2↑
1mol 1mol 2mol 0.5mol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50℃时所得气体中仅含有两种组分,则气体为氧气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全部反应,2mol NaHCO3分解生成1molNa2CO3;若2mol NaHCO3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则1molCO2与Na2O2反应生成1mol Na2CO3,所以固体的物质的量最少为2molNa2CO3;若2mol NaHCO3分解生成的H2O和CO2被足量的Na2O2吸收时,还可生成1mol Na2CO3和2molNaOH,所以固体最多不超过4mol;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及有关计算,搞清反应原理,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对于范围类的题目,常采用极值法进行计算。本题中反应的先后顺序为,碳酸氢钠分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最后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
4.A
①碳酸比盐酸弱,CO2与CaCl2溶液不会反应,无沉淀生成,故①正确;
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过量的CO2与Ca(OH)2 反应:Ca(OH)2+2CO2═Ca(HCO3)2,无沉淀生成,故②正确;
③碳酸比硅酸强,过量的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2CO2+Na2SiO3+2H2O ═2NaHCO3+H2SiO3↓,产生硅酸沉淀,故③错误;
④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故④错误;
⑤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碳酸氢钠,2H2O+NaAlO2+CO2=Al(OH)3↓+NaHCO3,故⑤错误;
⑥通入CO2与NH3和NaCl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则最终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故⑥错误;
故选A。
5.B
【分析】试管1中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生成的SO2进入试管2中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3中Zn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S,2H2S+SO2===3S↓+2H2O,出现淡黄色的硫单质固体,锥形瓶中的NaOH用于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如果出现白色固体也应该是硫酸铜固体而不是其晶体,因为硫酸铜晶体是蓝色的,A选项错误;
B.试管2中紫红色溶液由深变浅,直至褪色,说明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具有还原性,B选项正确。
C.Zn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S,2H2S+SO2===3S↓+2H2O,出现硫单质固体,所以现象与解释均不正确,C选项错误;
D.若NaHSO3溶液显酸性,酚酞溶液就会褪色,故不一定是NaHSO3溶液碱性小于NaOH,D选项错误;
6.C
试题分析:A、氨水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一水合氨不能拆开,A错误;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溶液不论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都能大量共存,B错误;C、pH=1的溶液显酸性,亚铁离子被高锰酸根离子氧化,C正确;D、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2,反应中SO2不足,则离子方程式为3ClO—+ SO2+H2O=2HClO+Cl—+SO42—,D错误,答案选C。
7.D
A.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但强于碳酸氢钠。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6H5O+CO2+H2O→C6H5OH+HCO3-,A错误;
B.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氨气和水,方程式不正确,B错误;
C.Fe(OH)2溶于稀HNO3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方程式不正确,C错误;
D.H218O2中加入H2SO4酸化的KMnO4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5H218O2+2MnO+6H+=518O2↑+2Mn2++8H2O,D正确。
答案选D。
8.A
A、碘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碘单质,选项A正确;B、硫酸氢根离子无法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存在,选项B不正确;C、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水溶液中会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接着氢氧化钠会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选项C不正确;D、氢氧化钠会和硫酸铵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要以化学式写在方程式中,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A。
9.D
【解析】A.S2-、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CO3-的电离促进AlO2-的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H+、Fe2+、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NH4Fe(SO4)2 中的铁为+3价,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10.C
气体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浅黄色沉淀是溴化银,因此一定含有HBr;因NH3和Cl2都能与HBr反应,则一定没有NH3和Cl2;由于溴化氢的存在,即使含有CO2,也不可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所以CO2无法确定,故①③正确,选C。
11.D
【解析】①若X为Na、W为O2,则Y为Na2O,Z为Na2O2,O2与Na反应在加热的时候生成Na2O2,故①正确;②若X为AlCl3,W为NaOH,则Y为Al(OH)3,Z为NaAlO2,过量NaOH与AlCl3反应生成NaAlO2,故②正确;③若X为Fe、W为Cl2,则Fe与Cl2只生成FeCl3,故③错误;④若X为NaOH、W为CO2,则Y为Na2CO3,Z为NaHCO3,过量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故④正确;⑤若X为C、W为O2,则Y为CO、Z为CO2,碳与氧气能够发生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也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⑤正确;故选D。
12.B
Al2O3溶于NaOH生成NaAlO2溶液,再向该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又生成了Al(OH)3白色沉淀,①可实现;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②不能实现;饱和NaCl溶液与氨气、二氧化碳共同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为Na2CO3,③可以实现;Fe2O3溶于盐酸生成FeCl3溶液,由于氯化铁易发生水解,直接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氧化铁固体,得不到无水FeCl3,④不能实现;MgCl2(aq)与石灰乳反应生成Mg(OH)2沉淀,加热该沉淀分解为MgO,⑤可以实现;综上①③⑤都可以实现,B正确;正确选项B。
13.D
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a线表示AlO2-减少,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第三阶段,CO3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HCO3-+H+=CO2↑+H2O,d线表示HCO3-减少,此阶段Al(OH)3不参与反应。A.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所以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结合H+的能力:A1O2->CO32->HCO3->Al(OH)3,B正确;C.盐酸50mL时NaAlO2中铝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50mL盐酸之后CO32-反应,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则M点沉淀的质量和盐酸50mL时沉淀的质量相同,由NaAlO2+HCl+H2O=NaCl+Al(OH)3↓知,n(Al(OH)3)=n(NaAlO2)=n(HCl)0.05mol,m[Al(OH)3]=0.05mol×78g/mol=3.9g,C正确;D.第一、第二两段消耗的盐酸的体积都是50ml,所以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CO32-+H+=HCO3-,可知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但这两种物质都是强碱弱酸盐都能水解,水解程度不同导致无法判断溶液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D错误;答案选D。
14.B
综合分析工艺流程图可知,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Al2O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NaAlO2溶液,Fe2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乙为NaAlO2溶液,沉淀为Fe2O3;Y为C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电解熔融Al2O3得到金属铝,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可能为盐酸,故A错误;
B.Al2O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NaAlO2溶液,Fe2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则过滤后所得沉淀为Fe2O3,故B正确;
C.电解熔融Al2O3冶炼金属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乙为NaAlO2溶液,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故D错误;
15.D
A.易拉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回收再生利用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故不选A;
B.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因此可从易拉罐中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故不选B;
C. “沉淀”反应是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的反应,故不选C;
D.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互促水解到底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氢根离子是强酸的酸式酸根,不水解,不与铝离子反应,故选D;
16.B
菱镁矿煅烧后得到轻烧粉,MgCO3转化为MgO,加入氯化铵溶液浸取,浸出的废渣有SiO2、Fe(OH)3、Al(OH)3,同时产生氨气,则此时浸出液中主要含有Mg2+,加入氨水得到Mg(OH)2沉淀,煅烧得到高纯镁砂。
【详解】A.高温煅烧后Mg元素主要以MgO的形式存在,MgO可以与铵根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反应,促进铵根的水解,所以得到氯化镁、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2NH4Cl=MgCl2+2NH3↑+H2O,故A正确;
B.一水合氨受热易分解,沉镁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会造成一水合氨大量分解,挥发出氨气,降低利用率,故B错误;
C.浸出过程产生的氨气可以回收制备氨水,沉镁时氯化镁与氨水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利用到浸出过程中,故C正确;
D.Fe(OH)3、Al(OH)3的Ksp远小于Mg(OH)2的Ksp,所以当pH达到一定值时Fe3+、Al3+产生沉淀,而Mg2+不沉淀,从而将其分离,故D正确;
17.C
n(S)==0.075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Fe3+)==0.15mol,则n(Fe2+)=0.425mol-0.15mol=0.275mol,所以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0.275mol:0.15mol=11:6;
A.盐酸恰好反应生成FeCl2 0.425mol,根据氯原子守恒得c(HCl)==8.5mol/L,故A错误;
B.根据氢原子、氯原子守恒得n(H2S)=n(HCl)=n(FeCl2)=0.425mol,V(H2S)=0.425mol×22.4L/mol=9.52L,故B错误;
C.FexS中n(S)=0.075mol+0.425mol=0.5mol,n(Fe)=0.425mol,所以n(Fe):n(S)=0.425mol:0.5mol=0.85,所以x=0.85,故C正确;
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Fe3+)==0.15mol,则n(Fe2+)=0.425mol-0.15mol=0.275mol,所以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0.275mol:0.15mol=11:6,故D错误;
18.D
A、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把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正确;
B、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从而与FeSO4分离,B不正确;
C、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被氧化和分解,C正确;
D、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3沉淀,Fe(OH)3溶于硫酸后生成Fe2(SO4)3,D不正确。
19.C
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还含有C、 S、P等)加入酸溶得到亚铁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和H2O2溶液,NaOH中和过量的酸,Fe2+被H2O2氧化为Fe3+,在碱溶液中将溶液中Fe2+转化为Fe(OH)3,然后加入NaClO溶液,在碱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FeO4,加入KCl固体利用溶解度不同转化为K2FeO4析出。
A. 纯碱是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导致纯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油污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所以废铁屑在酸溶前可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故A正确;
B. NaOH中和过量的酸,Fe2+被H2O2氧化为Fe3+,在碱溶液中将溶液中Fe2+转化为Fe(OH)3,步骤②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转化为Fe(OH)3,故B正确;
C. 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是碱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4OH−+3ClO−═2FeO42−+3Cl−+5H2O,故C错误;
D. 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Na2FeO4=K2FeO4+2NaOH,溶解度大的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反应能发生的原因K2FeO4的溶解度比Na2FeO4小,故D正确;
20.D
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为抑制CuCl2水解,要在HCl气流下加热,加热温度大于300℃,发生2CuCl22CuCl+Cl2↑,直接加热CuCl2•2H2O会生成Cu2(OH)2Cl2,Cu2(OH)2Cl2加热到200℃生成CuO。
【详解】A.途径1中产生的Cl2可以转化为HCl,回收循环利用,故A正确;
B.Cu2(OH)2Cl2加热到200℃生成CuO,由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HCl,则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2CuO+2HCl↑,故B正确;
C.CuCl2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HCl,X气体是用于抑制CuCl2水解,则X为HCl,故C正确;
D.CuCl微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CuCl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4H++SO42-═2Cu2++SO2↑+2Cl-+2H2O,故D错误;
21.C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A. 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B. 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选项B正确;C. Na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扑灭,选项C错误;D. 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推断,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据此分析解答。
22.B
短周期元素X、Y、Z、W、R、T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为Be元素;X、W位于同族,则W为Mg元素;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Z2TY3和ZRY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知,溶解的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则ZRY2为NaAlO2,Z为Na元素,R为Al,Y为O元素;Y和Z的价电子数之和等于R和T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T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1-3=4,则T为Si元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Be,Y为O,Z为Na,W为Mg,R为Al,T为Si元素。
A.X、Y、Z 可能同存在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化合物为Na2BeO2,故A错误;
B.氧是分子晶体,钠是金属晶体、硅是原子晶体,单质的熔点:Y < Z < T,故B正确;
C.氧离子、镁离子和钠离子含有相同电子层数,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r(W)<r(Z)<r(Y),故C错误;
D.Na2O2中不只含离子键,氧与氧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23.D
B在酸性条件下得到C和F,可推知B中含有酯基,由C得转化可得F,知F含有羧基,C含有羟基,因为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且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分子中碳原子数为60×40%÷12=2,则只能含有一个羧基,所以F为CH3COOH,C为CH3CH2OH,B为CH3COOCH2CH3,C反应得D,所以D为CH2=CH2,乙烯氧化生成E,则E为CH3CHO,E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A可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催化条件下可以得到乙醇,可知A为葡萄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E的化学方程式:2CH2=CH2+O22CH3CHO,A正确;
B.A为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B正确;
C.①为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C正确;
D.与B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即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丙酸甲酯,D错误;
答案选D。
24.C
放电过程中Mg转化为[Mg2Cl2]2+,发生氧化反应,所以Mg箔为电池的负极,则Mo箔为电池的正极。
【详解】A.放电时,Mg箔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充电时Mg箔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为阴极,根据图示,阴极反应式为[Mg2Cl2]2++4e-=2Mg+4Cl-,故A错误;
B.充电时,Mg箔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B错误;
C.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Mg箔为负极,Mo箔为正极,所以钠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右室移向左室,故C正确;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2Mg+2Cl--4e-=[Mg2Cl2]2+,所以外电路中通过0.4mol电子时,有0.2molMg转化为Mg2+,负极质量变化为0.2mol×24g/mol=4.8g,故D错误;
25.D
A.若X为(NH4)2SO3,图中b点溶液中,c(HSO)=c(SO),b点pH=7,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H+)+c(NH)=c(HSO)+2c(SO)+c(OH-),则3c(HSO)=c(NH),n(HSO):n(NH)=1:3,故A正确;
B.lgc(HSO)-lgc(H2SO3)=lg,据图可知当pH=1.85时,c(HSO)= c(H2SO3),H2S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0-1.85,所以当溶液呈中性时==105.15,则lg=5.15,故B正确;
C.铵根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亚硫酸根水解使溶液显碱性,(NH4)2SO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SO>NH,故C正确;
D.若X为Na2SO3,据图可知当pH在4-6时,S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SO,所以该区间某点溶液中的溶质全部为NaHSO3,则pH=1.85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和H2SO3,由物料守恒可知c(Na+)< c(H2SO3)+c(SO)+ c(HSO),吸收液pH=1.85时,c(HSO)=c(H2SO3),则c(Na+)<2c(HSO)+c(SO),故D错误;
26.SO2+OH−HSO3− FeS2 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 NaAlO2 Al(OH)3 1∶16
【分析】根据流程,矿粉焙烧时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在空气中CaO可将SO2转化为CaSO4;“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
(1)过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和H2O。
(2)①根据题给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于600℃,不添加CaO的矿粉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FeS2。
②添加CaO,CaO起固硫作用,根据硫去除率的含义,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
(3)“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CO2与NaAlO2反应生成NaHCO3和Al(OH)3。
(4)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11Fe3O4+2SO2↑。
【详解】(1)过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2)①根据题给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于600℃,不添加CaO的矿粉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FeS2。
②添加CaO,CaO起固硫作用,添加CaO发生的反应为2CaO+2SO2+O2=2CaSO4,根据硫去除率的含义,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的原因是:硫元素转化为CaSO4留在矿粉中。
(3)“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CO2与NaAlO2反应生成NaHCO3和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即Al元素存在的形式由NaAlO2转化为Al(OH)3。
(4)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11Fe3O4+2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
27.2CO(g) +2H2(g)→ CH4(g) + CO2 (g) ∆H= −247.2 KJ·mol-1 常压 热裂解反应正向移动,而脱酸基反应逆向移动,故氢气产率高于甲烷 CO(g) +H2O(g) ═ H2(g) + CO2 (g) 9.1% 0.8P
【解析】(1)由盖斯定律计算;
(2)在密闭容器中,利用乙酸制氢,CH3COOH(g)→2CO(g)+2H2(g) ,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选择的压强为常压。
①热裂解反应CH3COOH(g)→2CO(g)+2H2(g) 是吸热反应,热裂解反应正向移动,脱酸基反应CH3COOH(g)→CH4(g)+CO2(g) 是放热反应,而脱酸基反应逆向移动。
②CO能与水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3)根据体积分数的定义计算;根据平衡常数Kp的定义计算。
【详解】(1)由盖斯定律计算:①热裂解反应CH3COOH(g)→2CO(g)+2H2(g) △H=+2l3.7KJ·mol-1,②脱酸基反应CH3COOH(g)→CH4(g)+CO2(g) △H=-33.5KJ·mol-1,②-①得:CO与H2甲烷化的热化学方程式 2CO(g) +2H2(g)→ CH4(g) + CO2 (g) ∆H= −247.2 KJ·mol-1;
(2)在密闭容器中,利用乙酸制氢,CH3COOH(g)→2CO(g)+2H2(g) ,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选择的压强为常压。
①热裂解反应CH3COOH(g)→2CO(g)+2H2(g) 是吸热反应,热裂解反应正向移动,脱酸基反应CH3COOH(g)→CH4(g)+CO2(g) 是放热反应,而脱酸基反应逆向移动。650℃之后氢气产率高于甲烷,理由是随着温度升高后,热裂解反应速率加快,同时①热裂解反应正向移动,而脱酸基反应逆向移动,故氢气产率高于甲烷。
②CO能与水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乙酸气中掺杂一定量水,氢气产率显著提高而CO的产率下降,CO(g) +H2O(g) ═ H2(g) + CO2 (g) 。
(3)热裂解反应CH3COOH(g)→2CO(g)+2H2(g) △H=+2l3.7KJ·mol-1
0.2 0.4 0.4
脱酸基反应CH3COOH(g)→CH4(g)+CO2(g) △H=-33.5KJ·mol-1
0.6 0.6 0.6
乙酸体积分数为0.2/(0.4+0.4+0.6+0.6+0.2)×100%=9.1%
Kp=p(CH4)p(CO2)/p(CH3COOH)= =0.8P.
2022届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有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